1. 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侗族乐器有哪些(侗族乐器介绍)

一阵欢快的鸟鸣声在广西柳州市的山间流淌。循声而去,只见广西匠人梁治荣手持着侗家传统乐器'山乌'吹奏。'山乌'曾是失传百年的侗族乐器,梁治荣将西洋乐器优点融入其中,经他改良复活后的乐器漂洋过海到日本展出。今年55岁的梁治荣是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位侗家汉子,从事侗族乐器制作已有40余年。在早年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为寻找一块合适制作乐器的木材,父子俩往往背着沉重的木材往返于桂黔之间。读高中时,梁治荣加入广西三江县民族艺术团,经常随团到外国游客聚集的桂林漓江景区表演。但梁治荣从父亲口中得知,有很多古老的侗族乐器已失传,有些甚至失传上百年。在梁治荣看来,民族乐器的创新需遵循传统技法,但最终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演奏时,可采用坐姿或立姿。这种奏法在我国各族民间拉弦乐器中极为少见,它和演奏小提琴的姿势有些相似。牛腿琴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使用棕丝弓毛摩擦棕绳弦,所以它的发音纤柔而略带嘶声,音色柔细,音量较小,并能与人声、歌声十分密切地结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风格。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柳州4月24日电 题:广西匠人“复活”失传百年侗家乐器

作者 刘俊聪

一阵欢快的鸟鸣声在广西柳州市的山间流淌。循声而去,只见广西匠人梁治荣手持着侗家传统乐器“山乌”吹奏。

“山乌”曾是失传百年的侗族乐器,梁治荣将西洋乐器优点融入其中,经他改良复活后的乐器漂洋过海到日本展出。

图为4月22日,梁治荣介绍侗琵琶。 中新社发 刘俊聪 摄

今年55岁的梁治荣是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位侗家汉子,从事侗族乐器制作已有40余年。其父是有名的民间音乐人,从7岁起,梁治荣便跟随着父亲学习侗族乐器的演奏和制作工艺。在早年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为寻找一块合适制作乐器的木材,父子俩往往背着沉重的木材往返于桂黔之间。

读高中时,梁治荣加入广西三江县民族艺术团,经常随团到外国游客聚集的桂林漓江景区表演。梁治荣在表演中发现,外国游客对侗族乐器非常感兴趣,演奏往往赢得热烈掌声。

但梁治荣从父亲口中得知,有很多古老的侗族乐器已失传,有些甚至失传上百年。“当时我就坚定了要重制失传民族乐器的想法,这些有趣的乐器不能就此失传。”梁治荣说。

侗族的传统乐器主要有芦笙、侗笛、侗琵琶和侗族牛腿琴等,都是取材于自然界、纯手工制成的天然乐器。但由于制作工艺仅依靠口口相传,很多侗族乐器因此而失传,其“复活”之路并不好走。

为此,梁治荣多年来走访广西各个侗族村落,向村中老人询问相关失传乐器的制作细节,再根据老人的口述回忆,摸索着对乐器进行还原和制作。

图为4月22日,梁治荣在柳州市大龙潭公园吹奏瑶族拉篥。 中新社发 刘俊聪 摄

梁治荣介绍说,“复活”一件失传乐器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不断修正外形和调试音色,反复制作方能成功。2011年至今,梁治荣已“复活”数十件失传的民族乐器,其中包括失传200多年的角基琴以及失传100多年的波喇等。

在“复活”民族乐器的过程中,梁治荣将西洋乐器的音色优点融入制作之中,“西洋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器各有千秋,于是我取两家之长,对侗族乐器外观进行重新设计,让它们焕然一新。”

在梁治荣看来,民族乐器的创新需遵循传统技法,但最终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融入西洋乐器优点的中国民族乐器,不仅外观独具美感、音色更透亮、音域也会越广,能够演奏更高难度的曲目。希望能通过这些改进,打破民众对于民族乐器‘老套古板’的印象,吸引更多中国年轻人加入传统民族乐器的传承之中。”

近年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中西结合”在不断扩大,涉及声乐、合奏、教学等多方领域。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互补,两者搭配往往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中西乐器的跨界融合,并没有消弭传统民族乐器本身的特质,反而激发出更多创新灵感,让民族乐器重新焕发生机。

如今,经过梁治荣改良后的乐器曾漂洋过海到日本展出,其音色和表现力受到国外友人的欢迎。“中国的乐器文化一直是兼容并蓄,只有不断借鉴和创新,中国民族乐器才能跟上时代,得到更好发展。”梁治荣说。

给、给以均为两条空弦发音之谐音。又称牛巴腿。历史悠久,规格多样,音色柔细,主要用于侗族民歌和侗戏伴奏。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等黔、桂、湘三省、区接壤的广大侗族地区。

关于牛腿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在黔东南的一个侗族山寨里,住着穷、富两家人。富人依仗财势经常放狗去咬穷人,穷人也不示弱,奋起反抗将狗打死,从此两家仇恨日深。一次, 穷人养的牛见主人被欺,冲上相助,富人见势不妙,也放出自己的牛来。此后,人与人打,牛同牛斗,闹得整个山寨不得安宁。有个神仙下凡来调解,送给每人一支 芦笙,让他们吹着走乡串寨,忘记争斗。而牛却不听召唤,越斗越凶。神仙担心牛的角斗再挑起人的旧仇,气急之下便把两头牛的后腿给砍断了。两牛再也无法争斗,矛盾虽然得到解决,可穷人却永远失去了耕牛,他伤心地抱着牛腿痛哭不已。待牛腿腐烂了,他就做了一个木头的牛腿,仍抱着它一边抚摸,一边诉说自己的苦衷。于是,后来就逐渐形成了在民间流传的牛腿琴和牛腿琴歌。

历史虽较悠久,但其初始年代史籍未见记载。牛腿琴既是侗族古老的、又是唯一的拉 弦乐器。到了明代, 田汝成《行边记闻·蛮夷》中载有:“侗人,一曰峒蛮,散处于?牂牁、舞溪之界,在辰、沅者尤多。……男子科头,徒跣,或趿木履,以镖弩自随;暇则吹 芦笙、 木叶, 弹 二弦、 琵琶,臂鹰逐犬为乐。”其中所记“二弦”,即今日之牛腿琴。

传统的牛腿琴,琴体用一整段木料制成。民间多为自制自用,不仅使用的材料有别,琴的规格尺寸也大小不同,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全长50厘米~85厘米,多使用当地所产杉木、桐木、松木、椿木、 杨木或 杂木制作,以选用纹理顺直、无疤节的杉木为佳。共鸣箱系在半边原木一端挖凿出长瓢形腹腔,其上蒙以桐木薄板为面,琴背呈船底形,琴箱长22厘米~36 厘米、宽8厘米~12厘米、厚5厘米~6厘米,面板中部右侧(或左侧)开有一个圆形出音孔,可插入音柱。琴头方柱形,平顶无饰,长7厘米~12厘米、宽4厘米~6厘米,弦槽后开,两侧各设一个硬木弦轴(左上右下)或两轴同设右侧,琴头正面下方开有两个弦孔以穿弦。琴颈前平后圆、上窄下宽,长22厘米~38 厘米,上与琴头相接,下与琴箱相连并浑为一体,正面用于按弦,不设指板和品位。在面板下方 2/3处置竹或木制桥形琴马,下端设有牛皮缚弦用以系弦。张两条琴弦,最初用细棕绳,后改为丝弦,现多用钢丝弦。琴弓用细竹为弓杆,两端系以棕丝或马尾而成,弓长 55厘米~65厘米。此外,还有一种小巧玲珑的小牛腿琴,琴体全长只有18厘米~20厘米,流行于贵州省 榕江县乐里一带。

牛腿琴侗语称“果吉”。琴用杉木制成瓢状,面上装薄板构成共鸣箱。两根 弦,五度定音,琴弓一般用 二胡弓。因其形似牛腿,琴端二角似羊角,又称“牛巴腿”、“羊角弦”。演奏时琴身放在左手腕上,左右来回转动,演奏方法和姿态略似小提琴。或自拉自唱,或男拉女唱。多用于走时弹唱爱情歌曲,低音演奏,柔声歌唱,别具韵味。婚礼上用此琴与琵琶合奏,传达出热烈喜庆的气氛。

演奏时,可采用坐姿或立姿。坐姿多使用稍大的牛腿琴,将琴箱下端夹于两膝之间,琴面朝前,左手持琴 按弦,右手执弓在弦外拉奏;立姿多使用稍小的牛腿琴,将琴的尾端顶在左肩与左胸之间,琴面朝上,左手托持琴颈,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右手执弓在弦上拉奏 。这种奏法在我国各族民间拉弦乐器中极为少见,它和演奏小提琴的姿势有些相似。牛腿琴还可边走边奏。它的定弦因地域和用途不同而有异,多以五度关系定弦,也可按四度、小三度音程定弦,一般常定弦为:g、d1、c1、g1;d1、a1;d1、g1或e1、g1。只用一个把位演奏,音域只有一个八度。牛腿琴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使用棕丝弓毛摩擦棕绳弦,所以它的发音纤柔而略带嘶声,音色柔细,音量较小,并能与人声、歌声十分密切地结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风格。演奏时常在音孔中插入一根直径稍细的圆木钉作为音柱,通过推进、拉出或旋转木钉,可以调节琴的音量和音色。经常同时用双弦奏出五度和音。牛腿琴主要用于各种体裁的侗歌和侗戏伴奏,也可独奏或合奏,还常常自拉自唱。

在侗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牛腿琴占有重要地位,是牛腿琴歌、 侗族大歌和叙事歌离不开的伴奏乐器,应用十分广泛。牛腿琴歌侗族称作嘎各给、嘎给以、嘎腊(拉嗓子歌)或嘎昂(室内歌)等,曲调较短,结构简单,速度悠缓,是侗族未婚男女青年“行歌坐妹”、倾吐爱情的一种主要方式。叙事歌侗语称嘎窘,多为民间歌手自拉自唱,伴奏随歌进行,不时夹有间奏,曲调优美,节奏平稳,有如小河淌水潺流不息、娓娓动听,真可谓歌者入神,听者有兴。较著名的牛腿琴民间艺人有:贵州 黎平的石国兴、广西 三江的罗胜金等。

每当夜幕降临侗族的美丽家乡,在月明风清之时,就会从村寨传出缕缕轻盈悦耳的牛腿琴声,这是哪位罗汉(未婚小伙子)在向姑娘倾吐爱情?听,姑娘那抒情的牛腿琴情歌也伴着乐声飞向远方。在侗族,未婚青年专门用于求爱的乐器,要算是那种小巧玲珑的牛腿琴了,在榕江乐里一带,几乎每个 罗汉都有一支。当青年男女初恋时,小伙子要在半夜登着独木楼梯,爬到意中人住的阁楼窗外,拉起小牛腿琴向姑娘求爱,这琴声既不能惊醒父母,又要唤醒恋人。在这种特定的场合下,小牛腿琴的演奏,缔结了许多 美满姻缘。

贵州省民族民间器乐曲,按最新的分类分为:民间器乐曲民间歌乐曲宗教和民间祭祀音乐

一、民间器乐曲是贵州省民族民间器乐曲含量最大、色彩最丰富的类别。它包括以下乐种:

芦笙乐。芦笙的文化内涵不是乐器一词能包含的,除娱乐外,它有通达天地鬼神、传递语义信息、教育传承和纪事等社会功能,在诸多民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担负不可缺少的角色。贵州芦笙是簧笙乐器,有直管、曲管两种,规格大小各异、品种繁多,但以六管制式为主。它是苗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瑶族等民族钟爱的乐器。其演奏形式有单芦笙、对芦笙、套芦笙等。芦笙音乐,从演奏形态方面看,包括了芦笙舞乐和芦笙纯乐:芦笙舞乐与舞相融连为一体,不可分割;芦笙纯乐以音乐语言抒情、叙事的器乐曲。从社会功能方面看,有:花场、情爱曲主要用于男女青年玩花场和社会交往的场合,曲调多有旋律跳跃、节奏轻快的风格;祭祀、丧仪曲主要用于祭祀、丧葬、做斋等场合,曲调多有旋律肃穆、节奏稳沉的风格;节庆、婚嫁曲主要用于民族节日和男婚女嫁的喜庆的场合,曲调多有和声恢弘、节奏舒缓的风格;史诗、言事曲主要用于庄重的民族聚会的场合,曲调旋律带有强烈的叙述性、节奏随着曲调的内容叙述而变化。较有影响的芦笙舞乐有《大迁徙》、《小迁徙》等;较有影响的芦笙纯乐有《诺德仲》、《老虎来了》等

萧笛乐。都是萧笛类吹管乐器。包括直萧、大筒萧、姊妹萧、三眼萧、四眼萧、夜萧、对萧、葫芦萧、栓萧、独眼双萧;三眼笛、六孔笛、萧筒、竹筒、苗笛、侗笛、闷笛等。这些乐器流传在苗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中,多用于自娱和社交方面。其中以苗族的直萧和萧筒(亦称苗萧)乐曲最为丰富,艺术发展程度较高。如萧筒的《约会调》就分《清早调》、《中午调》、《下午调》、《晚上调》、《半夜调》、《天亮调》等,什么时候吹什么调,是不可弄错的;又如姊妹萧的《姊妹调》有《姊妹两好》、《姊妹分别》、《姊妹相会》三首,叙述了两姊妹在家中的美好生活、分别出嫁时的惜别心情、回到娘家见面时的激动场面。

勒尤、泡木筒、哈姆表、唢呐乐。都是簧哨竖吹乐器。勒尤是黔西南布依族的吹管乐器,是一件专事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乐器。泡木筒和哈姆表是仡佬族的吹管乐器,流传于镇宁、贞丰等地,多用于自娱。其中唢呐流传较广,在苗族、布依族、彝族等民族中流传,多用于丧事和婚事和节庆。唢呐曲调也较多,主要有喜事调、丧事调、贺调(红白喜事场合都能吹的调)。一般由四人搭伙演奏,两支唢呐和一锣一鼓,民间叫一叵唢呐。唢呐曲调的结构很有特色,绝大多数是曲头正曲曲尾结构,正曲往往要反复一次。比较有影响的唢呐曲调是《叫天子》、《离娘调》等。

瓢琴、胡琴乐。都是拉弦乐。包括侗族的牛腿琴,常给牛腿琴歌伴奏;苗族的古瓢琴,主要给古瓢舞伴奏;苗族、汉族的筒筒、四弦胡和彝族的二胡,主要用于婚丧嫁娶的风俗活动中。其中筒筒、四弦胡的流传面较广,曲目也多。一般由四人搭伙演奏,一支小筒、一支大筒(四弦胡)和一锣一鼓,民间叫一叵筒筒。绝大多数筒筒曲也是曲头正曲曲尾结构,正曲往往也要反复一次。比较有特色的筒筒曲调是《安平调》、《老谱簧腔调》等。贝巴、月琴乐。都是弹拨乐。包括侗族琵琶(贝巴),主要用于自娱、给侗族琵琶歌伴奏和在贝巴歌乐中演奏;月琴主要流传在彝族、布依族、汉族中,多用于自娱和用于小打八音的乐队中。它们的曲调多以民族民间歌曲为主。

口琴、口弦、木叶乐。口琴在黔西北苗族地区被进行了改制,用于自娱。口弦是彝族、苗族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中的乐器,用以传递爱情信息。木叶是各民族青年自娱的乐器,并能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它们的曲调多以民族民间歌曲为主。乐班、小打、八音、细乐。都是器乐组合形式。

乐班是从江县独洞乡侗族民间器乐组合形式,由侗笛、牛腿琴、侗族琵琶、芦笙、八音扬琴和包包锣、小镲、碰铃、梆子等乐器组成。小打是布依族的一种丝竹乐演奏形式,由萧、胡琴、月琴和碗四件乐器组成,主要流行在晴隆、兴仁县接壤的麻沙河两岸。八音在册亨、安龙、兴义部分布依族地区流行,由笛子、萧笛、牛骨胡、葫芦琴、月琴、包包锣、小马锣、镲八件乐器组成。细乐是布依族地区一种以传统萧笛、月琴曲牌为基础,吸收汉族花灯小调某些曲牌发展而成的丝竹乐演奏形式,主要在平塘县克度地区流行。以上形式不仅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还有一套对曲体、旋律发展手法等的特殊称谓。如小打音乐中,一枝花即一段体,双飞燕即二段体,三春柳即三段体,乱插花即多段体。小翻、大翻相当于乐句、乐段的反复等等。比较有影响的小打音乐曲调如:《达南》等。

民间歌乐曲

铜鼓、木鼓、锣鼓乐。都是打击乐。铜鼓是铜制圆桶形单面鼓,鼓身内收,是苗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视为神器的乐器。在崇拜仪式中铜鼓是以乐舞的表象出现,既有娱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功能,从而将神器和乐器双重功能融为一体。木鼓是一种木制共鸣腔体、两端蒙以牛皮,平时放置于寨中有地位者的家中,鼓腰系红绸,平时禁止敲击,要焚香供奉,遇喜庆节日方能使用,演奏前要唱祭神歌,吹芦笙。锣鼓是民间用于节日庆典和丧事场合,成套的锣鼓多在花灯中。有贵州特点的锣鼓乐是:流行于黔西县的打击乐,以锣、钹、小锣三件为一套的组合演奏;流行于黔东万山地区以两付钹和一支班锣组合演奏的侗族花钹。

它既不是纯器乐,也不是歌唱加乐器伴奏,而是一种歌、乐相融,歌、乐互动的音乐形式,或歌、乐各唱奏一个声部,合为一种多声音乐;或由歌生乐;或由乐生歌;或歌仿器,生成为一种具有器乐特征的歌唱;或器效声,演化出一种富有歌唱性内容的乐调;还有歌和乐连体结成对子,各自唱、奏某一多声民歌的不同声部等等诸多形态。贵州的民间歌乐曲计有:果给(侗族牛腿琴)歌乐、贝巴(侗族琵琶)歌乐、果给与贝巴歌乐、侗笛歌乐、芦笙歌乐、勒尤歌乐、笔管歌乐、对萧歌乐、栓萧歌乐、唢呐歌乐等等。

宗教音乐主要指佛教、道教等音乐,

在民间是指融佛、道、儒三教为一体的俗道音乐。主要是锣鼓乐和融歌声、锣鼓为一体的歌乐,如《唱经》等。民间祭祀音乐主要指各民族开展的各种祭祀活动中所用的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乐器演奏的器乐曲。芦笙乐、锣鼓乐中有相当部分属祭祀仪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