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读书心得体会 >正文

读书活法心得体会(优秀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历史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人生和事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读书心得体会活法

第一段:活法的定义和重要性(300字)。

活法,就是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它涉及到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追求幸福的途径。活法不仅是一种个人选择,更是一种生活哲学。活法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面对困难,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境。借助读书这一工具,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智慧和经验中汲取灵感,形成自己的活法。

第二段:读书对活法的启迪和影响(300字)。

读书是一门开启心灵之门的艺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智慧,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好的书籍往往教会我们正确看待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从人物经历中学到很多东西,借鉴他们的成功之道,为自己的活法添砖加瓦。例如,经典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告诉我们追求梦想的重要性,而《红楼梦》则让我们了解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奈。通过好书的启迪,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生命的方向,坚定自己的活法。

第三段:不同书籍启示的活法(300字)。

不同的书籍给人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活法启示。文学作品常常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例如,读完余华的《活着》,我们会更加珍惜生活,感恩身边的一切。而经济管理类的书籍则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有效地工作,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除此之外,心理学、哲学等议题也能够指导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重要的决策。读书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通过读书,我们能够充实自己,培养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形成独特而丰富的活法。

第四段:运用读书启迪的活法实践(200字)。

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应该运用所学习到的活法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例如,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更加专注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享受每一个瞬间。读书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智慧,使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寻找解决办法。此外,读书还帮助我们培养了好的习惯,例如坚持学习、阅读和反思。通过将读书的启示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实践自己的活法。

第五段:总结(200字)。

读书是一种有力的活法指南。通过读书,我们能够从众多的智慧和经验中获取启示,形成自己独特的活法。好的书籍不仅提供了各种有益的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品格和智慧,引导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读书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活法水平,以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各种变化和困难,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简洁才是不行动摇的原理原则。”

“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洁。”

《活法》中,被尊为日本三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给我们阐释了他人生的阅历和感悟,诸如人的本质、人生的哲学、经营的艺术、劳动的魅力等等。他认为,成功的人生应当是:本着不违背人类基本普世伦理、利他主义的简洁原则,以像对待恋人般对待工作,有着猛烈到遍布全身的渴望,凡事高标准、严要求,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大胆思考,当心预备,不轻言放弃,以百分百的认真身体力行,靠着一股傻劲儿去迎接困难和挑战,珍惜和把握每一个如今,持续地积累蓄势,最终化腐朽为奇特,化平凡为非凡。最让我产生共鸣的则是贯穿全书始终的一个哲理:简洁。

简洁,是我信奉的处事原则。从小的教育,“不给别人带来麻烦”成为我的基本人生准则。这个准则对我的影响,可以说利弊参半。“不给别人带来麻烦”,让我时时处处考虑他人感受,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让我领会到换位思考的魅力,通常不会给他人带来相处上的不适;但是同样这一点,也让我经常做事情思前想后,因太多的顾虑而错失良机甚至止步不前。如今想来,其实我仍没有做到“简洁”。为他人着想是应当提倡的,“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也符合和谐的本质;因担忧他人不适而瞻前顾后则思想太冗杂,考虑太多,背离了简洁的本质。其实,本着遵规守法、利他利己、和谐共赢的原则,每天踏踏实实去努力,每天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每天比前一天前进一小步就够了,日积跬步,方之千里,最终定是个和谐共赢的`结果。

还记得曾经向领导请教“授权”的问题,即主动分担和获得授权的平衡。如何既不越权,又能多做事、多为公司分担。领导给了一个简洁的推断法则:只要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这件事是有利于公司进展、有利于和谐共赢局面的,就可以做,而且要大胆去做。事后反思我的困惑,也就在于背离了简洁的原则,顾虑过多。领导的答疑,很好的阐释了“简洁”的含义:围绕一个核心,放手去做就是。

如今看来,“简洁”一词,实则不简洁;要想真正做到“简洁为人,简洁处事”,也不是一件易事,那是需要气魄的。这也正是我欠缺的。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活法》是一部由余秋雨所著的心灵成长类作品,书中融合了作者对于生活哲学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通过读这本书,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启示,从而深入思考和感悟到一些人生的真理。在下文中,我将分享自己的一些体验和收获。

第二段:洞见生活的智慧。

《活法》中的一大亮点是作者将“活”与“法”相结合,旨在指导人们如何既生活得精彩又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通俗易懂地讲述了不少让人茅塞顿开的道理。例如,作者在书中提到,人应该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和审视,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然后在生活中根据这些目标来规划行动。我意识到,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有方向感和意义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行。

第三段: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除了对于生活的智慧洞见外,《活法》中也强调了内心的平和和宁静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生在世界上的短暂停留只是一段旅程,而真正意义的追求是培养内心的宁静与舒适。生命中的困苦和痛苦都是暂时的,我们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内心的态度。这一领悟对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之前我总是为各种事情烦恼不已,而现在我明白了,只要内心保持平静,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周围的一切,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第四段:如何面对挫折与困境。

在人一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境。而《活法》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我们正确面对这些困难。作者告诉读者,当面对困境时,要善于利用时间和精力,多从困境中汲取经验教训和内心成长。与此同时,不要过分投入情绪,而是要用客观和理性的视角看待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些指导,我学会了将困境当作一种锻炼,而不再纠结于烦恼中,最终走出了挫折的迷雾。

第五段:对生活的新认识和展望。

通过阅读《活法》,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生活中的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我开始更加注重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从平凡的事情中感受到快乐。同时,我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勇气。不论遇到何种困境,我都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始终相信在每一个结束的尽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总结:

《活法》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心灵成长类作品,在阅读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思考和反思的机会。通过书中对于生活智慧、内心平和和宁静、困境及困境应对的论述,使我更加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和发展的方向。因此,我坚信通过运用《活法》中提出的策略和原则,我能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实现人生更加丰富多彩的价值。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活法》是丁俊晖自述的一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丁俊晖成长和打球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心得。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丁俊晖的成功之道,以及适用于生活和职场的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是一本很值得去阅读的好书。

第二段:阅读感受。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丁俊晖的坚持和努力,以及取得成功的背后所需要的不懈努力和付出。丁俊晖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职业球员,更是一个拥有很高原则和梦想的人。他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坚持不懈地去追求,从而最终取得了自己的成功。

第三段:学习生活中的启示。

除了对于职业生涯的启示,丁俊晖的故事也对我在生活中的一些决策和方法上提供了很多启发。例如,他提出的底线思考和高空立愿意义的区别,让我意识到在做决策时应该更加客观和理性,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和情绪左右。

第四段:职场上应用。

在职场上,丁俊晖也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例如,通过要有一颗领先一步的心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在职场上保持竞争力。此外,他还意识到职场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对于自己的成功非常重要,所以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第五段:总结和建议。

通过阅读《活法》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成功的真谛和背后所需要的不懈努力和付出。同时,书中的很多思想和方法也对我的生活和职场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帮助。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也去阅读这本书,从中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并获得更加成功的人生。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格外沉重的工作。

——题记。

之前我所认同的活着就是拥有生命,并在自己这段有限的时间里面去享受身边全部的,人生就是一种享受,但是时至今日才发觉自己踏入了多么深的误区中。才发觉简洁的拥有生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我们在这中间因该查找一种活法,让自己在这段有限的时间里创造自己最大的价值。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是我认为自己创造的价值是对自己的确定,是曾经活过的证明,你留下多少,世人就会记你多久。

这本《活法》是日本出名作家稻盛和夫所写的。他用富有哲学的文字述说了怎样活着,读这本书需要你静下心来,渐渐的、认真的阅读,细细品尝才知道这其中富有的深刻意义,当你真正读懂、了解之后就会突然一下子豁然开朗。

一个人拥有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是不易的。为什么不是一棵草,一棵树作为人而存在,为什么偏偏是你作为人而存在呢?这个是上天给你的机会,我们作为人就应当好好活着,这是作为一个人对赐予生命的感恩。

或许别人一生都在查找这一种活法,能够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存在的价值,也能够不愧于赐予了我们生命,如今这本书就讲解并描述了活法,我信任这本书确定花了很多的时间去争辩,去探讨,于是才最终查找到了,如今只要自己能够好好的阅读,认真去体会这本书的意义,或许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读书活法心得体会

读书是一种活法,一种耐心与自省的修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拓展眼界,丰富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充实内涵。但是,读书并非只是为了得到知识,更是为了活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在长时间读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读书活法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以连贯的五段式来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读书是一种修炼心性的活法。在读书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和时间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体悟作者的情感和意境。阅读过程中的静心思考和沉淀,能够提高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使我们的心性更加清澈明亮。正如俞敏洪先生所言:“我读书的过程就好像是跟一个无声的人交流,而通过这段对话,我能够更好地自我升华和理解他人。”读书活法正是通过深度阅读去塑造我们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境界。

其次,读书是一种打磨智慧的活法。读书不仅能够提供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和逻辑能力。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读经典名著,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杂志、报纸,都可以帮助我们收获智慧,让我们从中获得启迪和思考。

第三,读书是一种武装自己的活法。正如斯宾塞所说:“书籍是我们短暂的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它经过时间的淘洗过滤,给我们留下最美丽的礼物。”读书活法使我们充满力量和信心地面对生活和困境。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更有底气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抵抗压力。当我们读到一本好书时,我们就像得到了一柄锋利的武器,可以守护自己,也可以帮助他人。

第四,读书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活法。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寻找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好的书籍能够引发我们的共鸣,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思考,让我们发现更多的可能性。读书活法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在知识的世界中是多么的渺小,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是多么的巨大。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仔细的活出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最后,读书是一种感悟生活的活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理念,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社会和生活的复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现实。读书活法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也让我们变得更加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内涵。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每一本好书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自己沉浸在一个美好的世界之中。”

总之,读书活法是一种修炼心性、拓展智慧、武装自己、寻找自我的活法。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更好地回应生活的挑战。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心去读书,用书去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读书活法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读书是一种高尚的活动,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眼界。我们常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活法。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收获知识,增长见识,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然而,读书也需要有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态度。在我多年的读书经验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培养良好读书习惯(大约300字)。

要想高效地读书,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首先,确定读书的时间和地点,尽量保持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的连续性,这样可以更好地让自己进入阅读的状态。其次,要有读书的计划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并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进度,坚持每天按照计划进行阅读。最重要的是,要有思考和总结的习惯,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读完一本书,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取知识和启示,及时记录并总结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第三段:多元化的读书方式(大约300字)。

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外,现在还有电子书、有声书、听书等多种形式供我们选择。我们可以适应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多样化的读书方式可以丰富阅读体验,比如在旅途中可以选择听书,缓解路途的疲劳;使用电子书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通过参加读书会、读书群等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读书心得,相互学习和鼓励。

第四段:善用读书工具(大约200字)。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很多读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比如,可以使用阅读软件,进行文字标注、摘录和注释,方便整理和回顾自己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利用在线词典和翻译软件,快速查阅生词和翻译不熟悉的内容。此外,还可以使用书评网站和图书推荐平台,了解他人对书籍的评价和推荐,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第五段:阅读与生活的结合(大约200字)。

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读书与生活相结合,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寻找生活的意义,获得生活的启示,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扰。同时,读书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乐趣和休闲方式,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拥有片刻的宁静和惬意。通过将读书融入生活,我们可以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益处。

结束语:

通过合理的读书方法和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读书这一活法,不仅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读书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修行,读一本好书就是结识一位朋友,读好书就是培养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让我们用心去读书,用心去活出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12月中,终于收到《活法》一书,到樊登读书听此书,并通读全书,不由感叹:稻盛和夫的思想境界,真的有种大道至简的味道。

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稻盛和夫先生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什么叫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呢,就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这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这个过程当中,改变最多的东西是我们的灵魂,当我们的灵魂能够变得更纯粹,更美好,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已经实现。其中我最喜欢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还有两个公式。

第一个公式是第8页的人格=性格+哲学。,如果说性格是天生的东西,记忆里边儿带来的东西,那么哲学就是我们后天逐步一点一点养成的东西。什么是哲学?人何为正确,就是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什么样的事儿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这种评判的依据就叫做哲学。所以,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的,比如说不可说谎,不可给别人添乱,要正直,不贪心,不能只顾自己等等,无论哪一条,都是我们在孩童时代就被别人不断教育的,这就是最简单的哲学。如果我们能够依据这些最简单的哲学来判断我们的人生,来决定我们该做这一件事儿,还是不该做那一件事儿,我们的生活会简单很多。但是我们往往随着人生不断的成长,决定我们做一些事情的'依据,不再是这些最简单的哲学性规则,而是社会的惯性。是别人都在怎么做,现在的潮流是什么,怎么样赚钱来得更快。你会发现,当你背离了那些哲学以后,我们往往走偏了。哲学是可以改造我们的性格,并实现我们更上层次的人格。

那么第二个公式就在13页: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能力重要吗?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能力有高有低,但它起码是零以上的分值,可以后天弥补。人的热情度是不一样,一定是喜欢燃起热情。我们经常在领导力培训里提到团队中有三种人,哪三种人呢?就像三种柴火一样,第一种是点火就能燃烧的,叫可燃性物质。第二种呢,是点火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物质,第三种是靠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性物质。

希望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做自燃型的人,也就是在漩涡中间去工作,如果你希望在团队中凸显出来,被老板看到你是一个能干的人,最有效的方法是跳进漩涡当中去,什么事儿最难,什么事焦点,我就去做什么事儿,攻克难关。就算你做不到是一个自燃型的,有吃苦精神的工作者,你也应该做一个可燃性人,当别人跟你说希望你努力之后一定能够做到。而不燃型,就是别人再怎么鼓励,你再怎么带着他一块儿做,他都没劲儿做不起来。这时候,普遍认为这种人在团队当中是很危险,需要特别留意。今天也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某周六带女儿去参加钢琴演奏会,有一位奶奶近70岁,穿着大红长裙落落大方上台演奏《梁祝》,指法娴熟灵动,乐曲如行云流水,我们都猜测学琴至少多年,后期得知红奶奶正儿八经学琴也就半年时间,献花谢幕时红奶奶就总结一句:我学琴就是喜欢,所以每次都陪孙女去学琴去请教老师,天天和孙女抢着练琴,所以自己和孙女进步都特别大!此事儿对我们触动很大,真正应了书里85页那句“喜欢燃起热情”。

继续说这第二个公式,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方式是有正负之分的,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他的想法是负面,你会发现他前面的能力和热情越高,他做事错误的可能性越大。在生活中,我们不会像法西斯主义那么严重,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负面心态的人,你可能会违背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呢?稻盛和夫先生认为首先你得敢想。你得敢想那些美好的,正确的,非常绚丽多彩的未来。然后你得做,此时此刻做好当下的这一件事,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情其实变得很愉快,这就是正面的状态。稻盛和夫先生解释什么叫心想事成,就是你极度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所产生的效果,去想象一个有颜色的未来,极度认真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和要做的事儿,这就是敢想坚持做,就一定会心想事成。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代表作《活法》充满了人生哲理,内容丰富,涉及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散发着理性的光辉,引人深思。读完这本书让我获益良多,改变了我内心的一些想法,让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关于努力工作,稻盛和夫这样说:“梦想和期望不管有多么远大,现实生活中还是得一天接着一天,老老实实把工作做好,这就已经让我们耗尽所有力。为了比昨天更向前一步,哪怕只是一厘米、一分米也,都要用汗水拼命去排除接踵而来的问题,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因此,与其为明天而烦躁,汲汲营营计划未来,不如把力量放在充实每一个今天。这才是让梦想成真的最佳方法。”把握当下,珍惜时光,才是努力的表现,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进步,而不是凭空幻想,处于做梦的人生状态。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漫漫长河,那么事业就是人生长河中的风景,风景是否秀丽需要付出努力与艰辛,需要付出创造与思考,只有踏实的付出和辛勤工作才能领略到美丽的风景。按时按量完成了工作任务仅仅只是完成了工作,还不能说是做到最好,我期望能够在工作中做得更好。学无止境,利用业务时间我不断学习工作技能,翻看一些优秀书籍,拓宽知识面,与同事保持友好的团结关系,不懂就问,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勤思考,多问,多总结。并且给自己制定了近期目标和远期计划,期望通过努力工作一步步实践。只有打心里真正热爱这项工作,真正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认真对待,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和沟通意识,加强务实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制定条理清晰的工作思路,以身作则、切实做好自己的岗位本职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单位做贡献。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复杂的世界。世界没有距离,现代交通工具让世界失去距离感;人类不存在秘密,手机、互联网的存在让人类如同生活在露天广场中永远打开着的屏幕上;人人可以写出论文,互联网的便捷让每个人都有写出需要的论文的可能;娱乐不用出门,足不出户就可从互联网或电视中知天下、“行”天下。但是为什么人们却感觉快乐在逐步远离?活着的意义越来越模糊。什么才是健康、积极地活法?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把自己的创业心得,更确切地说是健康、积极地一种生活态度一点一滴剖析出来,文字中透露出一位智者对当下人焦虑、盲目生活的殷殷劝告。

稻盛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灵魂修炼,而努力工作,就是最好的磨练方式。人生就是一幕戏,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我们不只是在演出,更是这幕戏的创作者。因为一般戏剧总有个既定的结局,人生则不同,结果往往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有些人相信,命运在我们出生时便以注定。稻盛先生继而从能力、努力、态度、利润、野心、真诚、力量、创新、乐观等方面为我们分享了他多年来的企业成功之道。这不是说教或者布道,阅读的时候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用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幡被风吹动。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六祖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心为物役,物便成为心的主宰。既然心灵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如果摒除过多的欲望,让心灵在繁杂中保持宁静,真正做到事忙而心不忙,那我们的眼睛看到更多的是世间的美,他人的善,心灵感受和体悟到的更多是一种享受。在踏踏实实努力工作的同时,以一颗宽厚仁慈之心生活,用双眼和人类独有的心灵更多关注社会中的美好的一面。王蒙前不久在上海图书馆进行的演讲《思想的享受》中有一段话,他说:“人除了要享受喜悦,享受自在,享受逍遥,享受主动,享受智慧以外,还需要享受大喜大悲。正因此,人才会有激情的享受,包括生离死别。”《活法》一书在告诉人们锲而不舍、化繁为简工作的同时,也强调了“美丽心灵”的重要,指出了什么是正确的“活法”。正如上文的故事:认准目标后,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就在每天前进的一点点中;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外物的欲望,保持心灵的宁静,用一颗享受的心对待人生的一切悲喜起落。

古人云“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句话也许更多地强调了心灵的洒脱,但心灵的洒脱正是建立在对生活和工作得心应手的前提下。“喜悦是从艰辛和痛苦中一点一滴渗透出来的。工作的快乐就隐藏在跨越痛苦的另一端。全心全意拼命去工作,度过艰辛与痛苦之后,完成任务时的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喜悦。”

近日,利用业余时间全文通读了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所写的《活法》一书,此书是稻盛和夫先生利用70余年时间对人生“活法”意义进行一次思考的集大成之作。他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缜密的思维,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即做人最基本的论理观和道德观,告诉人们应该有的正确生活态度,给读者以启示和感悟。特别是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小节《踏着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读后更加坚定了我此生一直信守的价值观——人间正道是沧桑。

对于这个问题,我曾不只一次的问过自己,也认真思考过。我认为,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旅行,目的地很明确,但旅行的过程却很艰辛。除了一条世人都公认的正路外,还有很多的小叉路和捷径,由于每个人对活着的意义认识不一致,在世道昆迷,经不住诱惑时,就看不清前途,从而离开“正路”,步入了叉路或选择了捷径。

这些人里有些人由于走了叉路,越走离目的地越远,从而迷失了方向;另一部分人由于选择了捷径就会比选择正路的人要提前到达目的地。但由于这些人都没有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走叉路的人要不停的询问路人要如何才能走回正路或者怎样才能尽快到达目的地,而选择捷径的人由于心境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心已经不在路上,而是想快些到达目的地,所以丢失了欣赏沿途风景的心情,失去了此次旅行的最终意义。当别人开心讲解此次旅行的感受和意义时,他们却无言以对,甚至对自己走捷径时付出的艰辛也不能公之于众,留给自己的只有可怜的自我安慰。

那到底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稻盛和夫先生在序言中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人生在世,面对各种诱惑,为欲所迷,为欲所困,是人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无止境的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看过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人都知道许三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活”,天生资历不如成才的他也靠着他的执着和真诚,或者是在别人看来笨拙的生存方式验证了这句话,做出了超凡的成绩,让自己的一生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再次,我想再次表达我此生的“活法”,那就是坚持正确的人生轨迹,继续奋斗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为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当到达我此生的目的地时我还能骄傲地说:我这一生活的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一直走的是正路,没有做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活得坦然。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这本书,一位出了家的身为企业家的老人家写的书,也无怪乎会是这种味道。

书中有一句:企业经营的目的,首先在提升员工的生活与幸福。

首先我要承认,这本书有一定的催眠效果,对于我来说。于是在晕晕乎乎的情况之下看了这句话我就更晕了,接着我就震惊了。这是神马样的境界啊,这是神马样的企业家才能说出的话啊,我想说,这位老人已经不是一位单纯的企业家了。读了这么些年的书,只知道企业的存在首先是以营利为目的,与此同时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这回算是开了眼界的,可我还是想问,真的假的啊,虽然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啊……最后想说,这本书其实挺好的,包含着一位老人对日本的过去、现在的反省以及对将来的思考,虽然有点乌托邦之嫌,导致有点催眠之效。从小就认识到,人总有一天会死亡的,死亡就是指永远不会以任何形态再次出现(转世投胎是自我安慰的产物)。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说到《活法》,我认真的读完以后,心里有诸多感受。

一是感恩的心态感恩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感谢公司、同事和家人。我们相聚到中鼎,不仅仅是选择的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要感谢公司、包括公司的领导、同事,因为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才来到了公司,我刚进入中鼎时,从一名最基层的硫化工做起,感谢公司和领导给予我的机会,让我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同事们在工作中给予的指导、帮助和协助,让我更好的适应工作和公司,让我得到成长。

二是简单的心态,有一句话叫做“活在当下”,理解了这句话,你会活得更健康些。稻盛和夫在濒临倒闭的京瓷制造出在刚刚才在美国的大企业研发出的新材料时,我第一个反应是这老头真了不起,水平真高。不过我很快想到,稻盛和夫仅仅是水平高吗?仅仅是技术好吗?试问,在他试制这种新材料时,真的有人要求他一定要造出来吗?我想除了他自己以外,谁要是提这样的要求都是过分的。指望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作坊造出美国大公司投入巨资才研发出的材料,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只有稻盛和夫自己才清楚能不能做,怎样才能做出来,真正的动力与压力其实来自稻盛和夫自己,即使他当时做不出这种新材料,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指责他。对员工个人来说,真正对自己起作用的动力与压力来自自身,不要指望公司领导像小时候的父母和老师那样对自己提各种各样的要求,指明自己前进的方向。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当我们的客户提出较高任务要求的时候,就容易适应。稻盛和夫能满足ibm提出的在其他公司看来难以接受的苛刻要求,其实是基于其平时他和他的团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四是空己做个有职业精神的员工,工作时间内要放空自己,一切以做好工作为依归,工作上不夹杂个人感情色彩。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高效的员工。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本书曾多次、在多个场合被提及,但我从未认真阅读,最近读完,才感悟到:阅读此书,如同身边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解人生的真谛。

此书融入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智慧和经验,书中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一位思想者的高尚人格和处事哲学。

稻盛和夫的哲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有义务认识自己的责任,终其一生去努力磨练灵魂,一点点反复精进。努力勤奋地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练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才是稻盛和夫哲学阐述的真实的“活法”。

稻盛和夫提出“以原则思考,化繁就简是做人和做事的原则”,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认为作为个体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一把尺子,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度”,就要明确告诉自己不能做。

《活法》是稻盛和夫作为成功企业家的生活感悟,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两点:

一是让处于迷茫中的人找到活着的意义;二是让我们认识到自身潜在的伟大力量。如何实现这两点重大改变呢?我觉得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强调转变思维方式,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种心态:感恩的心态。感谢今天的平安和健康;感谢公司和同事。我们不仅仅是选择的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公司更是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简单的心态。大道至简,保持一点点单纯,会活得更轻松,更有质量;努力工作,专心做事,是我们生活的本真、幸福的源泉。读后感m敬业,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会有回报。所谓的“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要相信我们具备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巨大潜能。

我们要学会用“将来进行时”进行思考,用这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就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人生是一出戏,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这出戏只能自编自演,与困难正面对峙,把自己逼近极限,这样的精神状态就能击破“认为不可能”的成见,催生独创性的成果。这样不断积累,就能在人生剧本中注入生命,并让它在现实中展现。

通过本书的阅读,又感觉与智者进行了一番长谈,对此受益颇多。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人生是思维所结的果实。

作者在谈论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时,更注重做人的准则,砥砺人格、磨练精神,在处世原则上做一个好人。我认为在工作上磨练心志,修养身心要从小事做起。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

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

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所以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我们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近日,闲暇时读了《活法》这本书,感触很多。作者用极其简明通俗的语言,阐释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些道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和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只是由于太过平常和普通,往往被很多人忽视和遗忘。读书的过程更像是一个自我透视和醒悟的过程,在渐渐走进稻盛和夫先生精神世界的同时,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首先,要与人为善,心怀感激,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思维习惯,造就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性格特征。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应该求同存异,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苛求与埋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遭遇摩擦,如果学会换位思考,试着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有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人越感恩,心越善良,善良人眼中的世界必定充满和谐与美好,与人为善,同时也是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健康愉快的生存环境。

其次,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如何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把握好量和度,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心如止水,笑看人生,那是大师的境界。作为平常人的我们,只需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把握现在的,珍惜拥有的,不盲目攀比,做好自己,知足常乐。

第三,要有追求和梦想,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享受奋斗的过程。梦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永葆朝气和活力的秘诀就是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快乐和满足。人生的幸福和满足感绝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和占有,不能把物质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尺。

文档为doc格式。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

拿起《活法》这本书,很多人的感受应该差不多:深深的赞同书中的很多阐述,深觉得读此书可以明智,可以帮助我们重塑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活着”的过程中,不因世俗的利益冲击而产生犹疑,坚定的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人的一生很短暂,从20多岁到60多岁,一直都在工作,如果没有树立一个很好的观念,处理不好个人与工作的关系,人生应该也不会过得愉悦。偶然会听到有人说,反正干一天算一天。对于这样的观点,总是觉得很愕然。工作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时间是自己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影响了公司也必定会影响自己。公司并不会因失去这样一个人而受到多大的影响,但对个人而言,随着时间流逝没有获得成长,才是最致命的。

书中提到“自燃型”的人,喜欢工作,不需要督促。这是不是一种理想型,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才?香樟在南方是强势树种,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到了北方,长势一年不如一年,最后不是被截头就是被替换。事实上香樟就不应该在北方使用,但它没有发言权。是景观设计和施工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还是所有人都选择了无视与沉默。

“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企业的管理者并不一定是能力最强者,但应善于发现和倾听,具备为他人服务的意愿,有协调关系、调动资源的能力。可以引导集体的工作热情,协助团队中的员工发挥所长,亦能帮助员工实现人生价值。如果只有指派工作的管理形式,会抹杀员工潜力和主动思考的意愿。所以无论是公司提供成长环境,还是员工主动创造发展空间,需要的是双方有良性的互动。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可以培养员工主人翁的态度。多一个脑子思考,团队就多一份力量。

如果说公司是一块土壤,员工就是植株。在贫瘠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植株,会具有很多的优良品质和卓越的能力,比如稻盛和夫先生本人。但这种环境下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稀少的。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在同一片肥沃的土壤上,每种植株需要的微环境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充足的阳光,有的喜欢半阴状态,有的喜欢长在水边,有的可以扎根在石缝,或许各有差异,但一样生机勃勃。

诚邦从20xx年上市后,进入了转型期,就像一艘大船改变了目的地,在汪洋大海中调转船头。船身会倾斜,没有做好准备的船员可能会不小心摔出船身,而其他的船员需要紧紧握住靠近自己的任何一个固定部件,跟随大船作出改变。从思想上和身体上都要配合转型的一系列变化,这对于船上的每个人都是挑战。这期间公司对于培训工作非常重视,进行了多项综合性的课程安排,帮助员工在转型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等多方面能力,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公司和员工,都在一条船上,需要共同推进,才能保证顺利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