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工作报告 >正文

兰州新区工作报告大全(18篇)

工作报告是一份记录和分析工作绩效的重要文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工作报告是对一段时间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梳理的一种重要文件,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并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写一份出色的工作报告?需要清晰地界定报告的目的和范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写工作报告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兰州新区工作汇报范文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兰州新区坚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__对甘肃及国家级新区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谋划工作、推动发展的根本遵循,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抓实党的建设增定力,深化综合改革激活力,培育新兴产业强实力,促进创新开放挖潜力,精智管理城市添魅力,新区步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极、地、台、区”作用日益显现。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康复辅具“双试点”城市,荣获“2018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2019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等20多项荣誉,新区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五年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干部队伍快速壮大,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增强。设立党委(党组)49个,党支部标准化覆盖率达100%。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进优秀干部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近万人。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员干部先行先试的政治定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五年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23亿元增长到230亿元,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亿元增长到亿元,财政总收入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5800元、9200元增长到34837元、13009元,市场主体从万户增长到万户,全社会用电量从亿千瓦时增长到亿千瓦时,人口从万人增长到万人。新区国企总资产从612亿元增长到1700亿元,营收从13亿元增长到1100亿元。

——综合改革集成高效,营商环境大幅优化。五年来,通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九大改革”,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承诺制、并联审验、不来即享、证照分离、全员聘用、全员绩效等多项改革得到国家和省市肯定,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开办时间分别是_要求的1/4、1/5,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高效审批成为全省样板;土地、用能、运输、融资、社保等要素成本大幅降低;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农村“三变”改革持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全面完成。

——创新开放双轮驱动,活力动力竞相迸发。五年来,新建各类创新平台92个,引进研发人员3652名,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至,企业申请各类专利近千项。获批建成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3个开放平台和粮食、肉类、跨境电商等8个指定监管场地,开通12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保税仓储、金融仓储等专业物流园高效运营,货物吞吐量、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入选“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城乡建设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五年来,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开发建设面积由12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8%提高到70%,城乡道路里程数由750公里增加到1110公里,开通公交线路38条、新增公交400辆,建设各类住房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392户,建成商业综合体7个、酒店宾馆50家,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备。脱贫攻坚任务高标准完成,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24个保留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城市绿地率由提高到3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污水收集处理率100%。生态修复1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创出新经验。

——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发展环境全面优化。五年来,始终把_法治思想贯穿于新区社会治理全过程,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法治环境等“九大整治”,非法采砂取土、乱搭乱建、项目烂尾、土地闲置、恶意诉讼、非法上访、恶意诽谤、诬告陷害等影响政治生态、经济秩序、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根治,挽回经济损失过百亿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逐步健全,执法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在人口、车流倍增情况下行政诉讼、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事故伤亡数、信访案件大幅下降,新区营商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显著优化。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幸福指数逐年攀升。五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各类学校53所,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人数达万人,积极争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科教园区建成院校7所、在建9所,入驻师生万人,与8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45个,形成群众“15分钟就医圈”。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建成各类文化场馆40个、各类体育场所987个,人均体育场地增至平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倍。积极推进群团改革,联系群众作用有效发挥。

2020年,兰州新区克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压力,主动育先机、勇于开新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快速发展这条主线,采取学政策、抓机遇、谋项目、增就业等一系列措施化解疫情影响,率先恢复产业、市场、经济社会秩序,“六稳”“六保”全面落实,经济发展增量提质。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进出口贸易额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蝉联“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荣获“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区”、全省“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主要做了八方面的工作:

(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实现双一流。高站位、早行动、讲科学、求实效,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取得一流成效。

新区党工委五年巡察工作报告精选文档

监督对象实现巡察全覆盖、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一批“问题官员”受到处分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新区党工委巡察工作会议上获悉,短短*年时间,**新区党工委巡察工作从零起步,经历了巡察机构从无到有、巡察队伍由弱变强等过程,让新区的政治生态得到净化,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扛起责任提前实现巡察全覆盖。

****年,根据中央、省委的工作部署,新区党工委制定了巡察工作第一个*年规划,明确从****年起,新区党工委对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乡镇、村居(社区)党组织巡察实现全覆盖。巡察工作起步之初,新区既无巡察机构,也无巡察队伍。党工委始终把巡察工作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安排部署,从“零”开始,倾力打造巡察队伍,竭力建立巡察机制,全力落实巡察规划,大力推动巡察整改。

****年,新区党工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时而生。****年*月,省编委办批复组建新区党工委巡察办、巡察组,一批有才能的巡察干部充实进来,巡察机构、力量得以优化。

工作中,结合新区“扁平化”“大部制”无县级机构、巡察工作直插村居(社区)等实际,新区着力提升巡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年来,新区共制定印发巡察工作相关制度规定**个,确保巡察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共发现问题****个,已整改****个,整改完成率达**%,发现问题线索***件***人(次),已立案**件**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件**人、组织处理**件**人。

二、明确重点提升巡察工作质效。

巡察发现的问题,就在群众身边。巡察工作开展质效如何,群众看得到、感受得到。*年来,新区始终坚持政治巡察定位,做到中央、省委和新区党工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巡察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根据省委巡视工作安排和**融合发展机构调整的实际,新区党工委将巡察监督对象由***个调整为***个,做到巡察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重点监督检查部门(单位)党组织*大类**项***个突出问题、村级党组织*大类**项**个突出问题,适时将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领导干部违规参与茅台酒经营及收送茅台酒问题等**余项专项监督内容,纳入巡察监督重点。

**等一批腐败分子被查处;

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农村环境脏乱差整治等一批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些部门的公务接待、车辆管理得以规范*年来,新区不断明确监督范围、监督重点,创新方法,提升质效,坚持聚焦被巡察党组织的政治忠诚、政治立场、政治担当,始终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发现惩治一批腐败分子,推动解决一批突出问题,达到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的高度统一。

三、以巡促治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年来,**新区坚持紧扣“政治体检”要求,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拧紧巡察整改责任链条,建立巡察成果运用机制,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在严肃巡察反馈问题移交方面,每轮巡察采取集中反馈、单独向被巡察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双反馈”的方式,通报巡察情况,明确巡察整改要求。同时,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把督促整改落实纳入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

在强化巡察整改调度方面,坚持常态化调度,自第七轮巡察起,每轮巡察集中整改中期、末期均举行巡察整改调度会,了解被巡察党组织的巡察整改进展情况和日常监督部门的履职情况,确保巡察整改按计划有序推进。

积极开展巡察整改质效评估工作调研,制定印发巡察整改质效评估办法、巡察整改日常监督工作暂行规定等,促进建立巡察整改质效评估考核和日常监督机制,确保巡察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在开展巡察整改专项监督检查方面,牵头组织开展中央巡视及新区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次,党工委第六轮巡察整改情况专项检查*次,协同纪检监察工委对第一至第七轮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次监督检查。****年组建巡察整改质效评估组,对第一至第十轮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质效评估,形成评估报告,确保巡察整改落细落实落到位。

兰州新区实践心得

兰州新区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和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精神,全面总结新区主题教育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启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推动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

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甘肃省委第一巡回指导组副组长陈贵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东新主持大会。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及省委第一巡回指导组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新区党工委和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安排部署,把主题教育与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紧密结合,全力推动主题教育纵深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明显提升、担当意识不断强化,解决了许多思想和方法问题,纠正了一批习惯性、不科学、不合理的认识和观念。

会议强调,要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动摇,坚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要筑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坚定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要以勇于斗争、敢于担当的精神推动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当好全省改革发展“排头兵”。要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快速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要着眼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进一步抓好巩固深化,形成长效机制。要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以作风大转变促进发展大提升。

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砥砺奋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严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推动兰州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陈贵辉在讲话中指出,新区党工委全面、有序、扎实地推进主题教育,取得了“总体目标圆满实现,部分目标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要把此次主题教育的成果巩固好、运用好,把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工程设计好、运行好,以党的建设推进政治建设,进而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兰州新区抗疫精神心得体会

近期,一场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全球,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然而,在这场战“疫”中,兰州新区人民挺身而出,奋勇战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信念,展现出了非凡的抗疫精神。在这场大考中,我也有所体会和收获。

第一段,发扬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站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兰州新区各个层面都在精心组织和统筹各项工作力量,开展有效的防控和救治工作。这需要所有人的团结协作。铁路、金融、食品生产等各个行业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和支援,发扬了牺牲自我的精神。更有许多医护人员、特警、环卫工等无私奉献,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展示了他们的职业精神和担当。

第二段,科学防控,严格施策。疫情发生后,兰州新区迅速组建指挥部,全面实施疫情防控、人员管控、信息发布和医疗救治等工作。同时,加强了场馆、车站、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防护和管理,加强了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病例。这一切的工作都是依据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方案来实施,同时对不合规的行为也采取了严厉惩罚措施,确保了疫情的控制和亚健康状态的改善。

第三段,积极配合政策、协调资源和服务民众。在兰州新区,各个部门都在积极协调、沟通和配合工作。最核心的是,在满足疫情防控、救治的同时,兰州新区还积极处理困难企业复工复产、贫困帮扶、外籍人员援助等多个领域的问题。同时,兰州新区还帮助受困人员、患者和受众提供心理疏导、情感关怀和精神支持等服务,借此传递出一份人类关怀和温暖,为节日的到来注入更多的快乐和收获。

第四段,总结抗疫精神,启示人生观。兰州新区抗疫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借鉴范例。一方面,这是一场全民抗疫、全社会勇救的齐心协力的表现,他们展现了人民的力量和人类的情感,充满着人类信仰、人类精神,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另一方面,抗疫也给我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面对着疫情的威胁和压力,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果断行动,发扬人类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不断攀登我们内心的高峰,实现完美的人生设计。

第五段,展望未来,继续前进。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我们没有被倒下,相反,我们磨练了一颗勇敢、坚毅的心灵。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保持前瞻性、创新性、远见性的思维,继续深化各方合作,逐步推动抗疫牵引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以及国际公共安全的治理,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和更好的质量和服务标准。因此,我们也应理解,这场战役不是阶段性的过程,而是永远不变的生命之旅,是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伟大梦想,是前途的无限光明之路。

总之,兰州新区抗疫精神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在求生的征程中,只有我们相互彰显人类的智慧和情感,用坚韧和勇气面对变幻有加的生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或者国家,去承受人生并且创造人生。所以,我再次感谢兰州新区为我们抗疫的付出和努力,同时,我也呼吁着我们要追寻自己的理想,走向自己的成功。

兰州新区心得体会

兰州新区,作为甘肃省的新兴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非常荣幸我能够有机会到这里工作和生活,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在这段时间里,我对兰州新区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地理优势。

兰州新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中心区域南部,北依黄土高原、南依秦岭山脉、东临黄河之滨、西接马蹄山余脉,占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这里处于“两区一圈”经济地带的核心位置,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位置优势,具备了区位、生态、资源等多方面竞争优势。这也为兰州新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文化底蕴。

兰州新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自古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形成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兰州南北文化交融,传统文化古韵浓郁,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兰州新区以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及兰州市三千年历史文化等为代表,被誉为“新区文化的缩影”。对于一个注重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的城市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第四段:未来发展。

兰州新区目前正在以“产城融合”为核心,以“实施城市再发展战略,打造新区经济新引擎”为目标,全力推进城市的发展建设。兰州新区的发展重点主要聚焦在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环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同时,新区还重点推进城市空间组织优化、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城市、打造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

第五段:个人感受。

作为一个打工人,在兰州新区生活和工作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快速的变化和独特的魅力。我欣赏新区强调城市绿化和生态环保,也感受到了发展给生态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在这里我学习到了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务实的工作精神,并深刻认识到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这一年来,我的视野被开阔了、我的经验被积淀了、我的思想得到了锤炼。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兰州新区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兰州新区抗疫精神心得体会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爆发,迅速席卷全国,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在疫情肆虐之际,兰州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迅速调动全区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反疫情工作。在抗疫过程中,兰州新区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抗疫精神,成为全国疫情防控的一面旗帜。

兰州新区抗疫精神的核心是全员参与。在疫情初期,兰州新区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工作。从区领导到一线工作人员,全员动员,全力以赴,不畏困难,尽心尽力抢救每一个患者。在抗疫过程中,各企事业单位为支持疫情防控提供了无私的捐赠和支援,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宣传告知、医疗卫生、保洁等工作,形成了全民共抗疫情的生动局面。

第三段:“打赢疫情阻击战”的精神。

兰州新区抗疫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打赢疫情阻击战”。从疫情初期到晚期,兰州新区始终坚持了“主动预防、及时发现、快速报告、全力防控”的原则,迅速封控疫情和风险区域,加强病毒检测和隔离观察,通过各种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策略,取得了阶段性的防控成功。这种“打赢疫情阻击战”的精神在兰州新区凝聚了全体人民,成为疫情抗击的强大后盾。

兰州新区抗疫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抗疫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成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其次,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道德意义。最后,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能够促使全社会走向团结、向着共同理想和目标发起反击,成为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

第五段:总结。

面对疫情,兰州新区凝聚了全员参与的抗疫精神和“打赢疫情阻击战”的精神,为全国疫情防控树立了一面旗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其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出色的组织管理和执行力上,更体现在全社会精神和道德觉醒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兰州新区抗疫精神心得体会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兰州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全力抗击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兰州新区展现出了勇敢、坚韧、担当、责任的抗疫精神,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应有风范。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许多道理,下面我就讲讲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做好自我防护。

疫情来袭,做好自我防护是最基本的抗疫措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兰州新区的居民们主动戴上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做好社交距离。这让我深刻领悟到,“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加重要”。因此,在疫情期间,大家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才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疫情的传播率。

第二段:减少出行,减少交叉感染。

在疫情期间,兰州新区鼓励大家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如果一定要出门,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这让我认识到,减少出行是最好的减少感染的方法。所以,为了防止疫情的传播,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出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节约疫情的蔓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注重交叉感染的问题,让我们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第三段:共同抗疫,营造和谐社区。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兰州新区的社区干部们一直坚守在一线,带领人民共同抗疫。社区设置消毒站,创设多项措施,帮助居民买菜、门扉消毒、物资配送等等,营造出和谐社区的氛围。这让我深感社区干部的勇敢和坚韧,更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社区就成了我们的依靠,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参与进去,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第四段:抗击疫情,团结奋斗。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兰州新区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担当。全民参与,相互扶持,共同抗疫。这让我认识到,只有团结奋斗,才能够化解难关,打赢疫情防控战。我们应该学习兰州新区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来体现我们的担当和责任,为打赢这场战斗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感悟抗疫精神,助力自己成长。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感悟到了抗疫的精神和道理,进一步坚定了我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要真正做到实际行动中,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通过兰州新区的抗疫精神的学习和感悟,我深化了对自我防护、交叉感染、团结协作、和谐社区等方面的认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身为一名中国公民该有的责任和担当。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把兰州新区的抗疫精神化为动力,助力自己做出更大的贡献。

兰州新区实践心得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为国家级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位于兰州市区北部的秦王川盆地,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土质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自然植被稀疏。新区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境内有季节性河流,水的矿化度高,水质差。如何更好的利用地形地貌,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开发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超速发展的国家新区。

兰州新区设立之初,社会各界就对其寄予了极大期望,希望新区发挥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转型示范平台的作用。但是从近5年的发展回顾来看,兰州新区与当时的期待仍存在较大落差,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规模偏低、人口吸引能力偏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和土地利用较为粗放等方面。

毫无疑问,兰州新区的发展路径需要调整,而调整的关键就是对新时期兰州新区的功能内涵进行新的认识。新常态下国家发展的新理念为新区优化功能指明了方向,要求国家级新区不再单一强调经济规模的增长,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高端战略性功能,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就兰州新区而言,在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下,找准功能定位,适时寻求产业创新和发展转型显得尤为必要。

兰州新区心得体会

兰州新区是甘肃省政府于2012年7月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新区,位于兰州市的东南方向,总面积1770平方公里。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战略支点,兰州新区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也是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新区建设的初期,官方曾提出六个方面的定位:大型化、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科技前沿、产业集聚、开放性强。

第二段:新区的发展现状。

自2012年兰州新区开始建设以来,新区以“产业优先、资本导向、科技驱动”为定位,围绕“五新、三区、一城”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打造了大量的科技型企业和高端制造业。同时,新区还注重了城市规划和社会建设,营造了多元化和宜居化的人文环境。

第三段:新区的亮点。

1.“五新”:新区建设以“五新”为发展重点,即新型工业基地、新型城市化、新型经济增长、新型资源利用和新型社会文明。

2.“三区”:新区划分为科技创新区、现代产业园区、城市新区三大功能区,实现了产城融合和空间布局优化。

3.一城:兰州新区的中心城区是“城市宜居示范区”,以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等为主体,打造了一个现代宜居的城市中心。

兰州新区充满着发展的活力和新气象。在新区参观调研期间,我深感新区的空气清新,阳光明媚,交通便捷。新区内的道路、建筑、绿化、设施等都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新区内的科技型企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迅速,人才聚集,产业优势明显。

第五段:展望未来。

在新区建设的初级阶段,兰州新区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未来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在建设新时代“一带一路”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新区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对外开放将更加广泛,产业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同时,新区还需要在生态保护、城市规划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一个现代化、可持续的新型城区。

总之,在兰州新区参观调研之后,我对新区的发展前景和对未来充满了期望。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兰州新区一定会成为一个充满智慧、活力和幸福的现代化城区,也会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兰州新区拆迁合同

发包方(甲方):

承包方(乙方):

承包方:。

按照《_合同法》,及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以下协议: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地点:(合同履行地):

三、承包范围:

四、合同价款:

五、结算方式:以实际回填方量进行结算。

六、付款方式:工程开工后,乙方按月上报进度,以监理和甲方确认的工程量以及合同包干单价计算进度款,按85%付款比例通过转账方式于7日内支付,乙方出具工程发票。

七、甲、乙双方责任:

1、甲方责任:

(1)向乙方提供相关图纸和工程地质资料,并保证数据真实准确。

(2)将水准点与坐标点以书面形式交给乙方,并进行现场交验。

(3)组织乙方和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向乙方进行设计交底。

(4)协调处理施工现场周围地下管线的保护。

2、乙方责任:

(1)做好施工现场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保护工作。

(2)有义务做好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夜间施工必须确保场内。

(3)认真按照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以及甲方代表依据合同发出的指令进行施工。随时接受甲方代表的检查检验。

八、安全责任:

1、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施工有关规定及条款。

2、乙方未按合同约定和安全生产规定进行施工,甲方对乙方现场提出的书面及口头要求均有效,因乙方未按照甲方提出的书面及口头要求整改,由此造成的安全责任概由乙方负责。

九、其他约定:

1、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友好协商。

2、本合同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双方签章后生效,款付清后失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委托代理人签字(盖章):委托代理人签字(盖章):电话:电话:

日期:日期:

兰州新区实践心得

11月6日下午,兰州新区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暨宣讲大会,对兰州新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清晰描绘和展望了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为兰州新区谋划“十四五”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兰州新区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好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和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在“十四五”实现新突破,奋力开启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要系统学习思考,深化理解运用,用心谋划、科学制定兰州新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兰州新区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全面对照《建议》关于“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举措,逐段逐句、逐词逐字认真推敲,强化理解和成果运用。通过系统学习,切实提升兰州新区“十四五”编制规划水平,优化指导实践效果,在深化改革创新、构建产业链新优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贡献新区智慧和方案。

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解读支持兰州新区发展47条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以“贯彻中央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意见、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甘肃发展高层论坛于今天上午(5月27日)在兰州举行。论坛重点围绕日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研讨。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出席论坛并致辞。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武毅,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含琳,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孙晓文,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范鹏,兰州商学院副院长、教授蔡文浩先后在会上围绕理解和贯彻国办《意见》发表了演讲,并与现场听众和在线网民进行互动交流。

励小捷在致辞中说,国办《意见》从统筹全国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在全国的战略定位,提出了进一步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和政策体系,为我省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指导我省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就是要集中精力抓好落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发挥更大作用。要深入研究《意见》的精神实质,以《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我省的发展思路,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入研究《意见》提出的重大政策、项目和措施,推动各项任务的细化与落实。大力开展《意见》的宣传普及,通过多种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解读《意见》内容,解答疑难问题,让《意见》的精神在全省家喻户晓。

励小捷强调,这次论坛的举办只是社科理论界贯彻《意见》的开始,要以此为起点,把贯彻《意见》的研究宣传落实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坚持下去,为贯彻《意见》贡献智慧和力量。

武毅(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主要观点今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全部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家第一次专门为甘肃量身定做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认识和理解好机遇、发掘和扩充好机遇、把握和利用好机遇就成了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

中央支持地方发展往往从四个层面着手,即资金、项目、政策和战略定位。这四个层面由低到高,其中战略定位是核心,是“总纲”,而资金、项目和政策则是围绕战略定位全方位、多领域交叉展开的。因此,认识和理解《意见》带给甘肃的发展新机遇,就必须从这四个层面逐一推进。资金、项目、政策和战略定位支持力度、支持层次上的差别,决定了我省对于发展机遇发掘与扩充的努力方向,即紧紧围绕五大战略定位,大力争取资金支持,全力抓好建设项目,竭力用活用足政策,努力实现战略定位。

同时,《意见》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意见》带给甘肃的发展机遇,我们不能仅从资金、项目层面去把握和利用,更应该从政策尤其是战略定位层面去把握和利用。这一工作的展开应把握这样四个原则: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二是特事特办原则,三是重点突破原则,四是虚实结合原则。

媒体点评王衡(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意见》,是未来几年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这已成为普遍共识。如何把概括的意见落到实处,前提是准确、充分地把握其内涵。对此,作为一名政策研究专家,武毅秘书长在演讲中从资金、项目、政策和战略定位四个层面,详细解析《意见》蕴含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就发掘和扩充好机遇、把握和利用好机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为下一步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打下了一个认识基础。

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政策依据李含琳(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观点在把握省情方面,重点是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重新认识甘肃在全国发展中的战略定位。目前,甘肃的发展条件和环境仍然比较艰苦,通过《意见》,甘肃在全国发展中的定位得到了很大提高。在确定总体发展思路方面,重点是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论证和明确基本思路。《意见》提出了“五个坚持”的思路确定原则,五个发展的着力点,要探索“具有甘肃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的新提法。

在谋划预测发展目标方面,重点是要高标准、快速度、重效率地确定基本发展指标的变化值。发展的目标要适当集中,速度要适当提升,重点要明确。在选择区域发展战略方面,重点是突出战略的针对性、前瞻性和长效性,综合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突出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新兴经济的发展问题,各种发展战略的互补和衔接,项目的高水平策划。在生产力布局方面,重点是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好加大发展要素的区域和产业调整工作。重点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着力推动平(凉)庆(阳)、酒(泉)嘉(峪关)经济区加快发展、全面促进区域功能组团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同时建设六个“示范区”、试验区和新的产业基地。在发展环境方面,重点是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落实和创新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明确体制改革的重点,选择有效的改革方式,翻新发展规划,增强市场机制对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支持功能,支持民营大公司的资产重组、品牌开发和上市经营。

媒体点评杨森(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记者):《意见》对于甘肃而言,不仅仅是一些项目和资金,更是事关长远和全局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所以,把学习贯彻《意见》和编制“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正是做到“既要实惠性,又要指导性”的体现。《意见》的基本特点是站在全国发展的高度来定位甘肃的发展,所以,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既要注意纵向的连续,也要注意横向的联系。在全国划分主体功能区的背景下,寻找一条既符合甘肃省情,又符合国家总体布局的发展道路,是甘肃的当务之急。《意见》的出台适逢其时,借《意见》东风,深化对甘肃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再把认识具体化为规划,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甘肃发展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全面实施好五大重点发展战略孙晓文(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观点《意见》内容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发展的关怀和支持,是指导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我们首先要深入理解五大重点发展战略。《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在全国发展格局中,从全国宏观层面审视甘肃发展的全局和中长期战略问题,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真知灼见,明确指出甘肃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进一步总结提炼出五大重点发展战略,即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以节水和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战略;以优势资源开发转化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战略。这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战略取向和工作着力点,也是对甘肃省情认识在发展战略层面的创新和具体体现。

“思路决定出路”。《意见》提出五大重点发展战略,为甘肃发展的战略实践创造了条件。全面实施五大重点发展战略,要通过进一步明确各方面的主要任务,将各项战略任务的内容加以具体化,并且把各项发展战略相互结合、配合起来,全面有效地付诸实践,进而取得实效。为实施好五大重点发展战略,必须配套有力措施,健全工作保障,加大贯彻实施和落实的工作力度。

媒体点评李琛奇(经济日报社甘肃记者站站长):《意见》中提及的五大重点发展战略,从全国宏观层面审视甘肃发展的全局和中长期战略问题,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和真知灼见。正如孙晓文主任所言,我们要在《意见》的指导下,全省各族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足自身努力,在扩大对外开放中争取省外和境外的各种支持,主动地创造性地加以实践,实现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光有指导性的《意见》还不够,更要有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让“纸上”宏远规划不久变成甘肃人民生活中的现实。

开发资源宝库建设文化大省范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主要观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意见》在支持甘肃的发展总体要求等重大问题上突出了文化因素,为甘肃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跨越式文化发展道路指引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意见》不能不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甘肃的文化发展问题。

《意见》在文化发展问题上定位科学、目标明确、支持重点突出、政策空间充分。并在文化发展上给我们提供了先锋思想观念、广阔政策空间与难得发展机遇。

开发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努力建设甘肃文化大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的整体奋斗目标之中。二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五大战略的实施之中统一部署。三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意见》贯彻落实的全过程。四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贯彻落实《意见》的保障体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文化发展动力机制,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人才保障机制,通过扩大开放建立投融资保障机制。培养、引进、暂借、重用文化产业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媒体点评陈宗立(光明日报社甘肃记者站站长):文化事业作为公共服务事业,有利于保障广大群众享受公共文化基本权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关系到甘肃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未来长远发展大局。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兰州太平鼓,还有庆阳香包、河州花儿。说到甘肃省的民族民间文化,大都如数家珍。甘肃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甘肃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做强文化大省?如同范鹏教授所讲,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产品这几个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在《意见》的指导下,努力推进文化产业化项目建设,实施战略开发式的文化进化策略,树立开发甘肃旅游文化的新观念,强化文化性规划意识,尽力做好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积极发掘工作以及深度开发。

借外力强动力尽早实现赶超目标蔡文浩(兰州商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观点《意见》必将对进一步加快全省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贯彻好、执行好《意见》,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甘肃省大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知道,当新的机遇来临的同时,新的挑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纵观新中国成立61年来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明显的发展路径,那就是甘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同时,要实现赶超目标,离不开市场机制,离不开制度创新。

我们必须清楚,甘肃省先内后外的开放路径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相吻合、与甘肃省的历史与自然条件相吻合、与甘肃省的工业强省发展战略相吻合。

历史地看,甘肃省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实现资金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长期采取了以扭曲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以及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为特征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模式。而就甘肃省的实际情况看,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四个方面的瓶颈:一是资本积累不足,二是区域内市场狭小,三是工业化所需的原料不足,四是缺乏推动工业化的技术和经营人才。

媒体点评朱世强(中新社甘肃分社记者):甘肃省地处祖国腹地,属于“四远离”相对封闭地区,即远离国家政治中心,远离经济中心,远离大宗货物运输枢纽(港口),远离边境。这种封闭性,在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前一度曾经是甘肃省发展的优势,提升了甘肃省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位势,而且一度使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国各省区市的前列。正如蔡文浩教授所讲,《意见》对甘肃省的定位很明确——甘肃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这个准确的定位同时说明甘肃文化的精神是农耕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所应有的文化精神,如创新、冒险、效率、尊重法律、重视贸易活动、注重全局性和长远性利益等,在甘肃的农耕文明文化中缺失严重。

编辑:多蕾(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兰州新区拆迁合同

甲方:。

乙方:。

甲方承建沱江镇市政道路建设,乙方自愿向甲方承包土方工程施工,依照《_合同法》有其它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现将有关事项双方协商如下:

一、工程地点:江华县沱江路。

二、沱江路路基的土方施工,具体包括平整、碾压、临时便道。

三、工程造价:甲方以道路填方计量为准,单价为:元/m3,结算方量以城西开发公司和审计局结果为依据。

四、付款方式:甲方按乙方所做工程量满8万元拨75%工程进度款,余款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1个月内付清,中途预支燃油款。

五、乙方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按国家市政工程施工规范施工,按国家市政工程验收标准验收,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按设计要求达到各填土层,区域密实度、层层测量,层层检测,表面横坡一致,下雨不积水,边坡整齐稳固下雨不滑坡,每天收工现场无废积土堆,整洁卫生,争创优良工程。

六、乙方必须保证机械及时到位,如机械出现问题,应及时抢救,否则,乙方必须从外面调机械进场,不影响甲方正常施工。

七、乙方必须文明施工,安全第一,推土机、压路机一切安全事故费用由乙方自负,如甲方须加班加点,一切费用均由乙方自理,乙方必须服从建设方和甲方统一指挥安排,否则,不符合施工条件和程序,盲目施工,甲方有权强迫停工,其一切后果由乙方自负。

八、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兰州新区实践心得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为国家级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位于兰州市区北部的秦王川盆地,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土质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自然植被稀疏。新区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境内有季节性河流,水的矿化度高,水质差。如何更好的利用地形地貌,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开发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超速发展的国家新区。

兰州新区设立之初,社会各界就对其寄予了极大期望,希望新区发挥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转型示范平台的作用。但是从近5年的发展回顾来看,兰州新区与当时的期待仍存在较大落差,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规模偏低、人口吸引能力偏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和土地利用较为粗放等方面。

毫无疑问,兰州新区的发展路径需要调整,而调整的关键就是对新时期兰州新区的功能内涵进行新的认识。新常态下国家发展的新理念为新区优化功能指明了方向,要求国家级新区不再单一强调经济规模的增长,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高端战略性功能,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就兰州新区而言,在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下,找准功能定位,适时寻求产业创新和发展转型显得尤为必要。

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解读支持兰州新区发展47条

——《甘肃支持临夏跨越式发展意见》解读。

中共临夏州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杜刚。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全委会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精神,临夏州委十届六次全委会议,在新战略、新思路、新布局的基础上,随着形势的新变化,明确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就是全力实现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最近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临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环境。《甘肃省委政府支持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省里全面指导、全力支持临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专门量身定做的政策性文件,在临夏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意见》共有十个部分四十二条,其中第一部分是这个文件的总纲,讲的是总体要求,主要是明确了临夏跨越式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第二部分到第八部分讲的是支持的七大重点领域,特别是非常详细地明确了这些重点领域要支持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产业;第九部分主要是安排了四项特殊扶持政策;第十部分主要是对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具体要求。它的的意义正如州委冉万祥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概括的那样,主要有四条——第一,《意见》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临夏工作的特殊关心和殷切期望。第二,《意见》明确了临夏在全局发展中的战略定位。第三,《意见》肯定和强化了我州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第四,《意见》提供了实现临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持。

对于如何“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这个问题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作为党校的老师,我就用《临夏跨越式发展的战定位、战略举措与政策环境》这个题目,向各位同仁谈谈自己对《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体会,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临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区域发展的航向。明确战略定位就是要明确依托什么去发展,朝什么方向去发展,发展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甘肃支持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了临夏跨越式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

第一项战略,把临夏建设成面向藏区的物流中心。自古迄今,西部整个藏区的市场供应和藏区各类商品的外运,主要由受穆斯林文化影响擅长经商的临夏人承担,临夏一直是面向藏区的物资集散地。青藏铁路开通后,尽管许多物资是从兰州起运的,但从事贩运的人员大多是临夏人,目前有近10万人活跃在青藏线上。现在,随着东西南北大通道的不断通畅,兰州日益成为西部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在这个大中心中,临夏无疑是个重要的分区,特别是面向藏区的商贸物流,临夏应该大有作为,而且必将大有作为。

第二项战略,把临夏建设成黄河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临夏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人地矛盾突出(全国人均耕地1.39亩;全省人均耕地1.98亩;临夏人均耕地仅为1.09亩),生态环境脆弱。全州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5%,每年有3000多万吨泥沙注入黄河,相当于每年给刘家峡水库注入六十多厘米的泥沙,而要挖出每十厘米的泥沙就需花费一亿多人民币,六十多厘米就得花费六个多亿。临夏是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的近1.5%,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刘家峡水库还为全世界的每个人储备着随时可以饮用的一方自然水。现在刘家峡水库的近三分之一已被淤泥垫底。因此水土的过度流失不仅威胁着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大型水库的安全,而且对兰州及黄河中下游的生态安全也造成严重影响。

第三项战略,把临夏建设成全省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基地。地域特色鲜明的清真食品是穆斯林群众的一大贡献,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现在兰州的清真餐饮和牛羊肉市场,绝大部分由临夏人经营和供给。同时,皮革加工和各类民族特需用品,临夏也有一定的生产优势。面向中亚和阿拉伯国家市场,千方百计地做大做强这些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既是临夏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可大大提升兰州都市圈的聚集和辐射功能。

第四项战略是把临夏建设成兰州都市圈和回藏风情线上的旅游区。从旅游市场的供给来看,临夏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既有雄奇秀丽的自然风景,也有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既有脍炙人口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多彩浓郁的民族风情,特别是恐龙足印化石群和古动物化石群的出现令世界震撼。泛舟“黄河三峡”,如身在江南水乡;游览“松鸣莲花”,更胜似奇峰名山;驻足“炳灵石窟”,可感悟汉藏文化之交融;邀望“太子积石”,能体味塞上风光之苍劲;漫步城乡,雄浑的伊斯兰建筑,浓郁的穆斯林风情,各具特色的民族习俗,展现着民族地区古朴、独特的美丽画卷。同时,这里的旅游资源同甘南藏区的旅游资源连为一线,是西部回藏风情旅游热线。另一方面从旅游市场的需求来看,临夏旅游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我们距离兰州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凡是到兰州的游客几乎都要来永靖、和政和康乐等地游览一番。我们相信,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临夏将成为兰州都市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板块。

第五项战略是把临夏建设成促进全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临夏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教派的自治州。州内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21个,占总人口的57.3%,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占总人口的56.7%。州内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四大门宦及其分支多发源于此,对国内穆斯林聚居区和信教群众都具有较大影响力。可以说,临夏具有多民族共居、多宗教并存、教派门宦多、宗教活动场所多、教职人员多、信教群众多的特点,是全国、全省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因此搞好临夏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对促进全省乃至全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临夏又是个比较贫困和落后的内陆地区。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每天约为16元;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308元,每天约为9元;而我们临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是2375元,每天只有6.5元;我们农民的收入不到全国的一半。如果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要求,到202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话,届时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平均每天将达到32元,而我们临夏农民人均纯收入就是翻上两番才是26元,还赶不上全国的平均水平。现在,我州纳入农村低保的农民就有41.33万人,要是按照1196元的扶贫标准衡量的话,我们的农民贫困面就达81.6%。我们不只农民生活困难,就是城镇居民,还有低收入人口9.2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福利津贴要比兰州等周边地区低好多。比较落后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社会教育发展滞后。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打通面向兰州和服务藏区的快速通道,就是州内通县和通往重点景区的通道建设才刚刚起步。临夏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是全国的一半,教育发展滞后和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成为临夏发展缓慢和百姓增收困难的关键因素。因此,搞好临夏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对促进全省乃至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强力的示范作用。

二、关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

明确了战略定位就明确了跨越式发展力求突破的重点领域,也就明确了支持的重点领域。《意见》对州委“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发展思路进行了的强化和细化,并明确支持七大重点领域:一是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发展瓶颈制约;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四是坚持农牧结合,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五是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六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七是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全力维护临夏州和谐稳定。这七大重点领域既涵盖了临夏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方面面建设,也统筹考虑了城乡发展,更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可以用这十八字发展思路统领七大重点领域,来加深对临夏跨越式发展战略举措的理解把握。

强基础,这是第一项战略举措。强基础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持之以恒地改善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说的是基础的重要性。我州底子薄、条件差、欠发达,说到底,就是基础设施没跟上、欠账多、有差距。近年来,我州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仍处于夯实基础、加快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全力以赴把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要搞好五大建设。一是要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临夏同兰州和整个藏区的内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但长期以来作用有限,主要是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因此必须坚持适度超前原则,以州内主干道和对外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折达二级公路建设,开工建设临夏-积石山、临夏-东乡、临洮-康乐-和政二级公路,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建设临夏-合作高速公路。启动永靖至兰州沿黄高等级公路,建设部分干线公路与主要旅游景点连接线。加快兰州-临夏-合作铁路建设。我们相信随着这些大通道的畅通,临夏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必将转化成为巨大的发展优势。如果兰临合铁路再从临夏接轨通向西宁,从合作延伸与兰成铁路接轨,并入全国铁路网,那么就会从根本上奠定临夏面向藏区的物流中心地位。二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开展积石山、临夏、东乡引黄工程和提黄济临、引洮济康(乐)济广(河)等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规划论证一批小型水库、引提水等城乡供水水源工程,解决东乡、临夏、积石山等县(市)水源不足问题。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城镇防洪工程以及洮河、大夏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善末级渠系配套。积极推进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加强刘家峡、盐锅峡库区扶持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三是要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争取国家统筹城乡发展良好政策,积极组织实施以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户用沼气和电力通信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我州城镇化率仅为13.5%,比全国49.68%平均水平低36.18个百分点,比全省36.12%平均水平低22.62个百分点。而城镇化不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城镇化步伐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此,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要加快科学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和行政村建设规划,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临夏州乡镇、村建设规划编制,使村镇规划编制覆盖率达到100%。要进一步加快城镇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完善州府和县城所在地市政公用设施。要加快临夏州城市天然气利用项目建设。五是要加快电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新建330千伏变电站布点,进一步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提升城乡电网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国道、省道移动通信覆盖水平,扩大农村通信覆盖面,提高信息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我们临夏生态类型多样,沿太子山麓高寒阴湿地区生态植被良好,这是我们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后发优势,北部干旱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本着为临夏的长远发展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主要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要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黄河上游临夏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实施。稳步实施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以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开展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水保生态治理。按照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要求,以梯田建设为重点,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二是要加大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治理。加大对临夏州地质调查与重点成矿区勘察力度。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威胁城镇乡村居民点、重点工程安全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优先治理。加快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东乡县城地质灾害治理和灾后重建。三是要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不断加大投放力度,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资源保护。巩固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实施临夏市南北两山造林绿化、临夏州东北部干旱半干旱山区生态修复、太子山麓水源涵养、黄河洮河湿地保护等林业生态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把临夏州列为全省造林补贴和中幼林抚育试点范围。四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坚决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向临夏州转移。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有计划地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及回水再利用项目建设。实施以奖促治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重点流域水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

抓教育,这是第二项战略举措。抓教育就是要坚持把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基点放在教育上,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一个民族的强盛并不在于人口的多少,而在于文化是否发达;一个人的强大并不在于个头的高低,而在于头脑是否聪明。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临夏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全国的一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源在于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整体不高,劳动创收能力不足。这个观点可以用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务输出人均创收之间的一组数据来印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大概临夏仅为4.6年,甘肃省是7.2年,全国是8.8年,而2009年劳务输出人均创收大概临夏是4000元,甘肃是6000元,全国是8000元。因此我们临夏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摆在关系全局的重要位臵,做到以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以人的素质的提高带动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抓教育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工作。抓教育主要是要做好强化基础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这样两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继续强化基础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基础教育必须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13年前争取完成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继续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寄宿制教学规模,逐步在重点乡镇建立寄宿制小学。大力支持农村幼儿园建设,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支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农村中小学建设实验室、图书室、电教室等教学功能教室。二是要完善学生生活保障与办公经费保障政策。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建立和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学生保障体系。扩大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规模,努力满足当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的需求。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三是要加强临夏州普通高中建设。高中教育,特别是高质量的高中教育是临夏基础教育的短板。必须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按照示范性高中的要求,不失时机地扩大高中教育,努力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四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应该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和农村教师招录名额,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招聘的办法解决一些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要争取一切政策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多形式多渠道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同时重视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第二篇文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率提升,切实减轻就业压力、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职业教育必须立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到“两个对接”。就是州内培训和送出去培训相结合,实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对接、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职业教育发展主要要做好这样几件工作。一是加快临夏职业技术学校建设。要积极争取落实省财政对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的适当补助。要积极探索同发达地区联合办学的途径,推广“9+3”免费职业教育模式,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围绕临夏特色产业培育和紧盯就业市场,认真调查研究分析论证设臵就业前景广阔、务工收入较高的市场紧缺专业。二是积极实施转移就业工程。针对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实施的转移就业工程,既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种新途径,也是解决就业稳定的新门路,更是培养创业人才的长远大计。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鼓励积极走出去寻找新的培训和就业途径,提高转移就业的实效。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回炉”培训,要继续给予财力资助。三是加大对“两后生”为主的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短期技能培训既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劳务输出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现有职校和培训中心的作用,针对劳务市场的需求,加大对“两后生”的培训力度,做好有组织的劳务输转工作,努力让青壮年劳动者个个有文化、人人有技能,使大批劳动者能够走南闯北,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转移就业。

兴商贸,这是第三项战略举措。兴商贸就是要发挥商贸流通活跃的优势,进一步振兴商贸物流业。

发展商贸流通不仅可以扩大社会消费,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我州历史上是西部重要的商贸旱码头,各族群众素有经商的传统优势,发展商贸流通的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再加上国家调整振兴商贸物流业和省上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的机遇政策,我州发展发展商贸流通的前景非常广阔。临夏发展振兴商贸物流业应该主要抓好硬件软件两大建设。

一是要抓好硬件建设。抓好硬件建设就是要以服务兰州和藏区市场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功能完善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扩大对整个藏区市场的覆盖面。临夏州城乡市场体系建设要以东乡县达板镇、广河县三甲集镇、永靖县城、康乐县城为节点,建立清真牛羊肉、无公害蔬菜、茶叶等商品配送中心;要以临夏市为中心,以积石山县、临夏县的重点集镇为补充,建设一批面向藏区的粮油、蔬菜、建材、汽车配件、百货、民族特需用品以及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同时要加大仓储、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信息服务,不断完善市场功能。市场建设是振兴流通商贸的载体,但搞不好,一哄而起,就容易出现重复建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市场建设同物流传统的关系。有些市场有长期的历史传统,这已成为一种优势,要充分加以利用,而不能轻易抛弃。比如广河县的茶叶市场源远流长,别的地方很难竞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有新的作为。二是处理好市场建设同交通条件的关系。物流总是沿交通要道而流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以及铁路的开通,市场的布局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应当认真加以研究考虑。三是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的关系。政府在市场用地和基础条件方面要努力提供便利,市场建设主要靠社会资本来投入。政府要加强引导,通过调查研究编制《临夏州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一整套扶持发展商贸流通的措施办法,探索推行股份制,激活民间资本,调动社会力量建设市场的积极性。四是要处理好市场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关系。工商、物价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坚持不懈地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切实保证各个市场的良性运行。

二是要抓好软件建设。抓好软件建设就是要以诚信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临商”品牌,加强营销队伍建设。临夏经商队伍庞大这是不争的事实,经商传统之久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信息流越发快速和准确的条件下经商就必须要具备现代商业理念和诚实守信品质,而这两样恰好是我们在当今时代亟需恶补的两样功课。因此我们要号召和引导临夏经商人员积极组织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临夏商会,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学习教育和政府尽力而为的各样服务,积极打造“临商”队伍。

育产业,这是第四项战略举措。育产业就是要坚持以商促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支撑。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培育具有我州优势的特色产业,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融入兰州都市圈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州产业发展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特色不特的实际,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必须着眼长远发展,把培育特色产业与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紧紧依托我州农牧业资源和商贸流通优势,把草食畜牧、清真食品、民族特品、休闲旅游和皮革毛纺、民族劳务等作为产业培育的重点,努力形成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支撑。

一是要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产业。临夏同兰州以及藏区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分工关系非常简单,除了商贸关系外,主要集中在畜牧业发展和畜产品供给上。一般是藏区繁育,临夏育肥,并向兰州市场供应牛羊肉。推进组团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分工协作关系。比如兰州销往藏区的各类商品市场和供应当地的牛羊肉市场可以转移到临夏,在临夏的一些据点上建立配送中心,既不影响兰州的市场供应,又可为兰州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临夏草食畜牧产业发展既有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和传统养殖优势,现在更有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全模双垄沟播玉米秸秆和饲草资源增加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良种繁育等先进适用技术,按照种养加相结合的思路,坚持规模养殖和千家万户养殖相结合,采取政府贴息、小额信贷、延长贷款期限等多种办法,扩大牛羊产业大县实施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全面实行牛羊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牛补贴政策,扶持群众大搞畜牧养殖,加快牛羊繁育体系建设,努力把牛羊产业培育成临夏州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二是要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和民族特品产业。设立临夏州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清真食品、穆斯林服饰、民族手工艺品以及面向藏区的生活用品、制药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出口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争取国际清真食品认证代理权,鼓励企业开拓中亚、中东市场。同时,要筛选一些带动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大项目、规模效益较好的加工企业,主动联系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在我州设立生产基地,提升我州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

三是要做大做强皮革毛纺产业。皮革毛纺产业是一个集种植、养殖、屠宰、收购、粗加工、深加工和销售等多环节的一个增值前景广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临夏特别是广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皮毛的集散地、西北皮毛交易中心,皮革毛纺产业是该县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县皮革毛纺产业快速发展,产生了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商贸流通、畜牧养殖、收购贩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甘肃宏良皮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广河县皮革产业的龙头企业,总资产4.8亿元,在带动广河及周边地区养殖业、原皮收购交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临园经济园区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奥康、百丽、红蜻蜓、森达等国内皮革行业知名企业入住园区,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宏良皮革、顺发毛纺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新建项目进度,延伸产业链条,向深加工挺进。

四是要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业。旅游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依托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工作。首先要加强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景区道路、停车场、环卫、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力争把临夏州打造成兰州休闲度假游和“回藏民族风情”游的重要旅游地。同时要突出旅游文化品位,加快临夏州建设民族文化产业园、和政县建设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和永靖县黄河三峡太极岛建设,形成综合黄河山水、古动物化石、彩陶文化、穆斯林风情、人文景观、森林生态于一体的独特旅游品牌。

五是要做大做强民族劳务产业。劳务产业是民族贫困地区农民的铁杆庄稼。劳务收入近年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2010年临夏农民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30%。因此我们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大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在继续打造东乡铁军、阿语翻译、清真货运这些品牌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清真烹饪、广河皮匠等品牌。

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必须在四个方面求突破。一是要在抓好园区建设和推进城镇化上求突破。园区建设既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参与战略分工的重要据点。因此要把产业培育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加大对临夏州4个省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临夏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的发展,支持临夏市新区建设,拓展城区发展空间,按照商贸、旅游、宜居城市定位,用10年左右时间把临夏市建成规模50万人口的区域经济中心。完善各县城的城市功能,加快重点镇建设,增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本地城市吸纳和向外转移农村人口相结合,到2020年使临夏州城镇化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激活民间资本上求突破。既要鼓励引导家族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变;又要引导州内企业积极同外地的同类企业开展联合协作。三是要在干部率先赴外打工促创业上求突破。针对财政人员超编的实际,要围绕特色产业的培育对干部管理政策进行创新,在保留岗位和薪金的基础上鼓励年轻有文化并乐于赴发达地区或大型企业,进行打工锻炼的干部走出去,待时机成熟他们都会不同成度地回家乡创业或引进发达地区的经营理念、发展资金、管理经验等,届时他们就会成为我们区域特色产业培育的主力军。这一点,积石山实施的劳务产业“百千万”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四是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营造发展软环境上求突破。干部作风就是一种地方形象、地方环境,就是一种生产力、一种竞争力。因此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招商引资培育特色产业提供有效保障。

保民生,这是第五项战略举措。保民生就是要坚持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统一,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只有2375元,比甘肃省3308元低933元,比全国5919元低3533元,我们不及全国的一半。全州200万人口,农村贫困面高达81.6%(按国家扶贫新标准1196元计算),还有低收入人口9.2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我州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都面临着促进经济社会更快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重任。我们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才能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民生优先的理念,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路、住房、吃水、看病、上学、就业、养老等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和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科学发展的实惠。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要做好六项保障。一是做好群众生活保障。我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最低生活的保障要加大向上的争取力度,突出保主保重的原则,将城乡低保政策向最困难地区倾斜,确保最困难群众救助水平有明显提高,将全州符合城乡低保条件贫困人口逐步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二是做好基本社会保障。在积极落实高龄老人生活津贴的基础上,要积极争取国家将临夏州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和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争取国家对建设工伤康复中心和老工伤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的补助资金支持。加强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建设,尽早实施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层就业社保服务、综合服务、综合福利以及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对孤寡老人和社会孤儿等非赢利性质的福利院生活保障经费给予补助。并适当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标准,对新增抚恤事业费给予补助。三是做好医疗卫生保障。加强州、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配臵,加快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到2015年,实现县有标准化综合医院、乡有标准化卫生院、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城市社区有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加大大骨节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支持妇幼保健机构设施建设,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逐步提高“少生快富”项目户扶持标准。要继续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参保率参合率,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化程序,提高报销比例,同时还要认真组织实施济困病床、城乡大病救助等惠民政策,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确保“病有所医”。四是做好安居住房保障。争取用5年时间完成全州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到2015年建立健全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多层次的供房体系,基本解决临夏州城镇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确保“住有所居”。五是做好社会就业保障。在搞好传统劳务输出、适当增加公益性岗位考录指标的同时,提高对“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两后生”到发达地区实现就业。在做好转移就业的基础上,要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政策,扶持新增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继续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确保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在3个月内实现至少1人就业。六是做好文化权益保障。加快州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活动中心建设,争取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工作经费予以适当补助。继续挖掘保护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花儿艺术的研究、传承、创新和推广力度。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和“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抓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和有线电视数字转化工作。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增强群众体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花儿、砖雕、葫芦雕刻等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促和谐,这是第六项战略举措。促和谐就是要坚持发展与维护稳定相统一,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很多,必须更加自觉地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防止将发展与稳定割裂开来,单纯为发展而发展、为稳定而稳定的倾向;又要防止将各类矛盾的产生简单地归结为发展问题、以发展的成果掩盖矛盾,从而产生对矛盾纠纷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倾向,自觉做到以发展促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主要应该做好四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要积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一是要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要抓紧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凡是重大项目建设、重大规划实施、重大政策出台,都要事先进行分析评估,深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引发的矛盾估足估透。对一些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和项目,要逐步推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矛盾和问题。二是要继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按照抓早、抓小的要求,深入摸排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隐患,妥善处臵土地征用、拆迁安臵、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资纠纷、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早制定工作预案,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要高度重视预防和妥善处臵各种群体性时间,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敏锐性,提高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要继续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要认真落实领导包案、接访、干部下访、责任追究等制度,变被动为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问题。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始终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养成主动过问群众疾苦的良好习惯,哪怕群众的事情再小,都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和回应,凡是群众的合理诉求,都要千方百计地加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或不合理的,也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理顺群众情绪。

第二项工作是要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一是要大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把民族政策法规作为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坚持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与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的统一,坚持依法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与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统一,坚持享有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与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统一。深入开展多层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和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二是要建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各项政策法规,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改扩建的审批管理。加强宗教教职人员培养培训。健全完善跨地区宗教工作协作机制,有效规范跨地区宗教活动。继续规范朝觐活动管理,制止零散朝觐。健全州、县、乡、村四级宗教工作网络,完善宗教活动场所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妥善处理宗教领域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宗教领域的和睦和顺。三是要加强对宗教界人士的培训和培养。研究制定宗教界人士中长期培养规划,每年由省委统战部组织宗教界人士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和考察活动,省财政予以适当补助。落实民族宗教优惠政策,对宗教界人士生活给予补助。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宗教界人士制度,充分调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积极性。

第三项工作是深入推进平安临夏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规章制度,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帮、毒品、盗窃、制枪贩枪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四项工作是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城镇疏散场地和避险场所、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和救灾应急装备。进一步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消防特勤中队,建立防爆、防化、防毒专业救援队,提升应对处臵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规划建设临夏州直升机起降点。

三.关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环境。

《支持意见》突出了五大战略定位,指明了临夏跨越式发展的努力方向;《支持意见》强调了七大重点领域,强化了临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更为重要的是《支持意见》安排了六项特殊政策来支持五大战略的顺利实施,增强了临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一,实行特殊财税扶持政策。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使省对临夏州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系数高于其他市3个百分点以上。积极争取中央对临夏州财力补助和生产发展基金转为长期补助政策,争取补助额度,每年不少于1亿元。争取中央支持,加大对临夏州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基层政权建设、村级医疗卫生建设的投入力度。争取中央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国债转贷资金全部转为拨款,进一步加大对临夏州的财源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力度。帮助临夏州各级政府化解政府性债务。适当提高国家征收的土地出让金返还当地比例。用足用活西部大开发、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全力支持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争取将临夏州发展、稳定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优先纳入全省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给予特殊扶持。建立甘肃省临夏州建设专项资金,每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安排一定数量的项目前期经费,支持临夏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对临夏州自行安排的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项目,给予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对需要国家和省安排建设资金的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开发项目,投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核准程序。中央和省安排临夏州的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农林牧水气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州县两级政府投资配套,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提高中央投资补助标准。

第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奖补和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及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积极扶持农村金融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健康发展。鼓励发展小额贷款业务,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当地发展。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临夏州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在乡镇和旅游区设立服务网点,3年内实现金融服务网店覆盖全州各乡镇。支持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做大做强担保公司,完善金融组织体系。落实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贷款贴息政策,扩大贴息企业范围和数量。

第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省上争取中央增加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并进一步加大对临夏州的支持力度。建立水资源开发有偿使用机制,将水电水库移民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本计入电价。进一步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把临夏州重点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

第五,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把临夏州作为特殊贫困区域,争取国家实行连片开发,将所有贫困村纳入整村推进项目支持范围,提高补助标准。临夏市比照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政策。继续实施以工代赈工程,争取国家提高易地搬迁补助标准。加大对库区移民安臵区项目的扶持力度,解决好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加大对保安族、撒拉族人口较少民族和东乡族特困民族的扶持力度,在扶贫资金、两州一市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搞好对口帮扶,在厦门市对口帮扶的基础上,争取中央企业对口帮扶临夏州。

第六,适当增加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津贴。争取国家有关部委适当提高临夏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类别。省财政对临夏州的地方性津贴补贴给予必要的补助。

这些特殊政策都含着真金白银,其中我们能够伸手摸得着的,就是在财力正常增长的同时,我们有了国家财政部和省财政每年2.5亿元的格外支持。而我们能闻得着的资金就远远不是十个亿,百个亿了,当然这些都蕴含在众多众多的项目中,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意见》的精神实质和政策内容,切实以项目为载体全力以赴抓落实。

同志们!,《甘肃支持临夏跨越式发展意见》已经明确了为什么支持临夏,从哪些方面支持临夏,用什么政策支持临夏,可以说,这份《意见》既指明了我们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提供了强大动力,因此,我们相信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州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下,我们争取能把临夏建设成面向藏区的物流中心,黄河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全省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基地,兰州都市圈和回藏风情线上的旅游板块,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最终能够实现临夏的跨越式发展,河州儿女届时也能过上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

2011年6月8日。

兰州新区拆迁合同

甲方:

乙方:.根据《_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经过双方友好协商,现达成以下条款:

1.产品名称、型号、数量、价格:产品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数量单价合计略合计。

即:人民币:贰佰捌拾万元整2.付款时间与方式:甲方于1个月内收到乙方合同全部货款后合同生效。乙方于货款到账后5日内提供给乙方全额增值税发票。

3.交货方式、交货日期及交货地点:交货日期:合同生效后150日内甲方交付乙方产品。交货地点:乙方指定地点。

4.质量标准:甲方所提供产品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或部颁标准。在质保期内如果甲方提供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甲方需要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相应处理,5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完毕。特殊情况需要甲方提供备机给乙方。

5.违约责任除不可抗拒事件,任何一方不得违反本合同条款。如发生交货日期延迟,甲方每延误一天交货需按合同总额的5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6.争议的解决:凡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依照《_合同法》,由双方认可的仲裁部门解决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7.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持壹份,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兰州新区实践心得

兰州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家表示,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真抓实干,不懈奋斗,汇聚起兰州新区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建议》高瞻远瞩、激励人心、催人奋进,为我们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市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包永红说,集团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并依托企业党校、市政大讲堂、“一网一刊三平台”等学习宣传载体,通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校准方向学、全面系统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努力学出忠诚、学出能力、学出担当,切实做到融会贯通、学深悟透,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本领和实践成果。

金控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财旺表示,金控集团将围绕“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新区经济发展”职责定位,着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产业服务能力,逐步打造新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资产管理运营平台、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把金控集团建设成为区域性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打造成新区的“金字招牌”,为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曾乐强表示,全会对推动教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向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深度参与打造“技能甘肃”任务,努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技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全面部署未来发展总战略、总布局、总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区中川镇党委书记陈志然说,作为基层部门,既要有长远着眼的视野和格局,又要有短跑冲刺的速度和效率,中川镇将在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同时,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颜值现代化新城。

西岔园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利用甘肃党建、学习强国app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文章和视频。大家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发展擘画了蓝图,作为改革先行的新区人,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为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秦川园区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大家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勇于担当、砥砺奋进。今后,秦川园区将以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不断放大产业优势,围绕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快重点项目引进,夯实高水平制造业根基,凸显实体经济鲜明底色。同时,园区还将围绕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集中优势资源,优化平台载体,实现聚集发展,打造一流创新服务和营商环境。

新区石化投资集团总经理姜锦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化工园区内部空间结构,精准定位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打造环保的化工产业创新基地,持续为新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绿色发展注入活力。”

“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励我们加快美丽村镇建设。”新区榆川村党支部书记魏存江说,全村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文化体验、时尚创意、田园养生”产业布局,正在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奋力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榆川村村民腾胜利说:“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要立足乡村优势,打好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牌,留住美丽乡愁。”

兰州新区拆迁合同

乙方名称:_______________。

合同依据。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_农村土地承包法》、《_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本着自愿互利、公正平等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如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合同内容(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

甲方采用xx方式将其承包的土地流转给乙方经营。

(二)流转土地用途:

乙方不得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用于非农生产,合同双方约定:xxxx。

(三)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合同双方约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为x年,从x年x月x日起,至x年x月x日止。

(四)流转土地的种类、位置、面积、等级:

甲方将承包的耕地(荒地、林地及其他土地)x亩流转给乙方,该土地具体位置(名称、四至)。(可具体列表说明,并附土地现状平面图)。

(五)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时间:

合同双方约定,土地流转费用以现金(实物)支付。乙方每年(时间,或一次性)支付甲方x元/亩,(或实物x公斤/亩),合计x元(或实物x公斤)。

(六)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按照合同规定收取土地流转费,按照合同约定到期收回流转的土地。

2、义务:协助乙方按合同行使土地经营权,帮助调解乙方和其它承包户之间发生的用水、用电等方面的纠纷,不得干预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七)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在受让的土地上,具有生产经营权。

2、义务: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合同规定按时足额交纳土地流转费,对流转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使其荒芜,对流转的耕地(荒地、林地等)进行有效保护。

八、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有下情况之一者,本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

1、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又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

2、订立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的;。

3、一方违约,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4、乙方丧失经营能力使合同不能履行的;。

5、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九)违约责任:

1、甲方非法干预乙方生产经营,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由甲方赔偿乙方损失。

2、乙方违背合同规定,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3、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甲方有权收回土地经营权:不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土地的;荒芜土地、破坏地上附着物的;不按时交纳土地流转费的。

(十)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

甲乙双方因履行流转合同发生纠纷,先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村民委员会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调解解决。不同意调解或调解无效的,双方协商向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不服仲裁决定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一)其他约定事项:

1、本合同一式四份,甲方、乙方及原发包方各一份,乡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一份。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如果是耕地转让合同或专业生产经营项目流转合同,应以原发包方同意之日起生效。

2、合同甲、乙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