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教学工作总结 >正文

2024年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要点总结精选三篇

本学期,教导处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生态教育”为办学理念,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大常规教学管理力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4年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要点总结精选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要点总结 篇1

一、二年级

一、二年级的孩子,才告别幼儿园轻松的课程不久,心智不太成熟,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学习”到底是咋回事,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很依赖,比如记作业、检查错别字等。

父母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给孩子灌输的学习观念、培养的学习习惯等,是孩子一生中对学习的“第一印象”,会深刻地影响孩子整个学习生涯。

一、二年级关注重点:

字迹工整

无论是写作业还是答考卷,清晰、工整的字迹都能让老师心情愉悦,酌情加分不在话下;字迹清晰,也能减少老师因看不清学生写的什么而造成的误判;握笔姿势正确,字迹工整,能提高孩子的书写速度,要知道,写得既快又好,是对高年级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如果一、二年级不注意孩子的握笔姿势、笔画顺序、字迹工整等细节,一旦养成了写字潦草的习惯,今后再想改就难了。

写作业速度

看一个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基本上就能推测他的学习情况。

成绩较差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写作业很慢、很磨蹭。写作业的时候不是要喝水、吃水果,就是要上厕所,结果本来不多的作业总要磨蹭到很晚才写完,而且错误百出、字迹潦草。

写作业速度快,考验的是孩子课堂知识掌握情况、时间安排能力、书写速度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越到高年级越重要。一点作业都磨磨蹭蹭写不好,何谈上了高年级去提高成绩?

所以,陪一、二年级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妨先领他回顾一下当天的课堂知识,做好准备工作;然后一起制定一个计划,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先做不擅长的作业;当然,写作业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孩子的坐姿、握笔姿势等细节。

三、四年级

三、四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分水岭,也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有专家甚至说,一个高二学生的成绩,有80%是取决于三年级时候的表现。虽然权威性无从考证,但足以说明这阶段的重要性。

三四年级关注重点:

语文方面:

培养阅读习惯,勤动笔写作

三、四年级的语文课,重点逐渐由“拼音”“字词”向“文章理解”过渡,而让孩子更好适应这个变化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阅读课外书。

当然,提到阅读,并不是非得经典名著不可,因为像《三国》《水浒》这些书,男孩子可能比较喜欢,但是女孩子就不感兴趣。

所以,阅读书目还是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很多当代作家的作品也是非常适合孩子们的,比如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三年级的作文,也由“写几句话”向“写一篇完整的文章”过渡,这是很多孩子的难点。

如果写作基础在这一段时间打不好,到了高中仍然是个大麻烦。而训练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勤动笔写日记,关键不在于每天写多少字,而在于每天都坚持。

数学方面:

试着归纳题型;学有余力可以接触一点奥数,拓宽知识面

三、四年级的数学课程,对孩子综合、概括能力的考察开始多起来,所以为了训练孩子的这些能力,可以鼓励孩子建立一个错题本,把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分门别类地整理起来。

如果孩子真的学习比较轻松,可以在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让孩子接触一些奥数知识,有利于拓宽孩子的思路。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奥数,贵在兴趣、平常心和坚持,如果为了比赛而一味赶鸭子上架,效果往往不好。

英语方面:

在趣味培养基础上,多学点单词

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学英语,有的学校三年级才加入英语,但是不论哪种情况,在三、四年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不再是单纯的听、说训练了,开始加入“笔试”,比如选择题、句子写作等。

所以,三、四年级的孩子还是应该多读一些英文绘本,提升兴趣,不过,在读绘本的过程中要开始识记一些基本词汇了。

五、六年级

对于五、六年级孩子的家长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小升初考试了。家长们要及时关注最新动态。平时可以多去政府教育部门网站看看,上面的公告最权威,不要过于轻信辅导机构的一些忽悠宣传。

五六年级关注重点:

强化基础知识,保持孩子良好心态

无论招考政策怎么变,打好基础才是根本

五年级上学期开始,语、数、外各科的难度有所加大,而且很多都是小升初考试的重难点,如果这一阶段遗留太多问题,肯定会对小升初有影响。

所以一定要做好错题的归纳整理工作,之前一直没有错题本的,要建立了。

不过,把错题一字不差地抄一遍并没什么用,关键是要经常翻看,把以前出过错的题型烂熟于心。只要能保证以前错过的题型、知识点下次不再错,就已经抓住了一半的分数。

进入六年级,就是紧张的小升初备战了

这一年里,心态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因为过于紧张,或者父母期望高、压力大,导致考试失利。

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就好了,千万不要因一个小升初考试搞得大张旗鼓。高考都无法决定人的一生,何况区区小升初考试。

2024年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要点总结 篇2

新学年中小学教研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增加诸多新领域新机会。迫切要求各级教研组织积极改革创新,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跨学段纵向衔接、跨学科横向关联的大教研体系。迫切要求各级教研组织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建立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与决策的平台;迫切要求各级教研组织推进教研学段平等、学科平等、学业平等,在示范区、示范校、教研基地的建设中,畅通上承下达的工作渠道,创作、凝炼更多体现域本教研文化精髓、反映教研群体审美追求、传播当代教研价值观念、符合教育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研究成果和特色范例;迫切要求各教研组织每位成员在教研体系完善中保有热度和高度,站稳教研新起点,迎接教研新挑战,寻求教研新突破,在难上加难实现好上加好。

一、主要目标

(一)完善教研常规。贯彻“五育”并举的基本要求,充分关注课程实施的基本点、课堂教学的基本面、教学研究的基本盘,从完善教研常规入手,推进有效校本研究,落实课堂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提升教研品质。以建设教育情怀浓、业务水准高、善思敏行的学科团队为目标,紧扣专业发展和质量提升两个关键,推进深度教研。注重教研的引领作用,有效实施“主题调研、问题调研、专题调研和选题教研”,持之以恒地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培育一大批教学新秀,全面提升教研品质。

(三)建设教研文化。保持教研好作风,传承教研好做法,用机制和机会提高教研员领航和续航能力,推进教研员再出发、再成长、再创优,持续有效提供高品质的专业支持和高质量教研服务,推进教研内涵发展和教研服务质量提升。建立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建设真善美教研文化。

(四)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开掘基础教育高质量教学研究发展的源头活水,建立教研机构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与决策的工作平台,推进共建共创共享共赏,提升教研综合实力。全力服务课程教学改革,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推进国家课程高标准实施以示范区、示范校和示范教研组建设为抓手,推进国家课程的高标准实施,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堂。全面推进国家课程实施过程的高标准衔接,避免合则用、不合则弃等选择性执行的做法。全面深入落实国家新课程理念,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高质量实施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一体化实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

1、继续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示范方案落地和延续工作。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关注课程改革“三个落差”(课标到教材落差,教材到课堂落差,教师的课前预设到学生接收转化落差),推进课程协同育人。拓展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示范校的内涵和外延,做大做强示范辐射系列工作。适时出台《xx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

2、推进义教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研究和研训转化。切实把好课程实践和实施的可见光可见度。注重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课改的兴趣热情,在实施推进中注意发现新方式,发掘新能量,发展新能力。适时出台《xx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高质量实施方案》。

3、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一体化实施。全面正确理解落实课标理念,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把标准建立起来,把责任落实下去,把机制完善起来,培植并遴选一批义教阶段新方案新课程实施示范区、示范校。

(二)推进课堂高品质建设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以“堂堂正正”为课堂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建设“三力”(魅力、活力、动力)课堂,建设深度学习的素养课堂,提高课堂抬头率,降低低头率,保证回头率。

1、聚焦课堂示范,建设深度学习课堂。把课堂建设为高堂(高效率课堂),确保每一节课堂堂正正,呈现魅力课堂、活力课堂、动力课堂的不同样态,让学习看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让社会进入、让生命灵动,达成有序、有趣、有效的课堂目标。

2、聚焦设计示范,实施教学高品质设计。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为育人目标,落实好课多磨,规范集体备课设计规程,推进好课燎原的共同向往。坚持精品为上,打通生活、生态、生命发展延续,保有生生不息,推进教学设计高质量提升。

3、聚焦作业设计,扎实做好分层作业设计的校本化研究与实践。坚持目标导向,强调精要为先,落实多样分层,实现有用适用。引导教师加强学情研究,以单元备课、模块整合的理念统领作业设计,让学生在作业体验中感受体面,在被动中渐变主动。推进作业设计评价,推动校内校外作业体系的全面重构,加快推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作业新生态的建设,实现作业与学业,作业与作品协调发展和提升。

(三)推进教研体系高颜值建立以“体系促体统”为目标,推进教研系统化转型。改变原来以听评课为主的“调研”、以教材教法分析和研究课为主的“教研”、以命题为主的“考研”惯例,实施教研系统化转型。

1、完善多级教研体系。用搭建支架、提供支撑等方式,把教研基础建立在学校、建立在学科、建立在教师心里,推进教研从被动到主动发展,实现体系承接、任务对接、上下衔接。

2、落实多样教研安排。推进“公开课常态化,常态课公开化”,促进教研活动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用时空拓展专业视野,让教师的每一次参与都是困惑中解惑,迷思中引发深思,实现从外在到自在跨越。创新思路,用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异课异构为不同层次学校、教师提供不同教学公开活动的类型与选择。

3、举办多层次教研活动。落实教研优先、备课为用,开展“年长领航,年轻续航”不同层次展示汇报活动。推进教研组活动主题化和备课组活动问题化,用机会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步伐,推动校本教研向我本教研和善本教研发展。搭建“1+N”活动支架,扩大研习、研讨规模,提高观摩层次。

(四)推进评价体系高附加值完善以“发现中发掘发展”为目标,改革质量监测与评价实施办法,推进高附加值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关注超越性,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和新教育发展观,推进五育并举;关注系统性,从优质均衡走向全学段、全领域、全系统循序拓展,推进可持续拓展;关注包容性,突破视域局限的质量概念,构成区域意义的大质量观,推进质量安全发展;关注现代化,突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性,探索推进教育现代化坚实的路径保障。落实高考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重视发展性评价,为普通学校发展发掘出新的动力。

1、打造高端备考论坛。正视区域备考走进高地实际,推进教学评价高质量研究有效转化,助推走出备考高原,走好备考高坡,走向备考高度,推进备考高质量突破。开好年度质量发展会议,编制好高考年报,观察跟踪高考年份发展情况与态势;重视学科总结,观察学科年份发展,坚持学科有为,实现学科有位。在备考论坛设立和运行中,注重教研新力量、新动力的共同发现,以及教研事业创新因素路径的共同发掘。

2、编制好学科质量测试年度安排。合理布局高中三年质量监测、高中三年一体化测试、高三三次测试一体化等安排,统筹好中小学测试一体化工作。探究高三第一学期期中适应性调研测试问题与实施路径。

3、改善调研指导评价体系。坚持访谈、面谈、约谈方式,带着主题,共同走进学校;带着专题,走进教师;带着问题,走进学生。在中小学技术学科质量监测、科学家进校园讲科学主题活动、中小学艺术美育成果展示和中小学体育展示活动中吸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协同评价。

4、改革艺术体育教学和评价。以“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协同推进,发展内涵”为主要思路,重视艺术体育规模和质量发展问题。在指导与评价方面,建立完善发展方案,规范学业水平考试环节和细节,改革评价办法,提升备考质量。

(五)推动新基建体系高赋能稳定以“技术赋能壮大体能”为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实施正向心术、创意艺术的战术突破,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精品课开发。

1、落实技术赋能。坚持技术培训赋能,推动实践和实战,关注规模效应。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2、发展线上规模。研究云端教研(线上)和雨露教研(线下)规模和效应问题。推进技术蓄能育能工作,因地(校)施策,开展“智慧教育”与多技术融合,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打造一批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和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和混合发展。

3、推动精品涌现。建设高赋能的新基建体系和网络平台,扩大提升精品课程规模质量,在好课多磨基础上实现好课燎原,重点推进示范区示范校精品课程建设,用学科影响和学校品牌擦亮示范性高中品牌,持续产生多批次、能体现课标精神和区域教研文化的作品、精品。

4、建立帮扶机制。利用“名师课堂”,发挥名师示范效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教研水平提升。利用“名校网络课堂”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覆盖面,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六)推进交流开放体系的高品位完善高品位的交流开放体系,必须借助域内域外循环和教学开放交流平台。教学开放交流域内循环,要给普通学校借力,不因校废人,因校废事;不因校废言,因人废言;不以校取人,不以校定制。要重视普通学校特色教学案例发现、普通教师浸润式教研故事发生和各学科育人动力发掘,让综合教研理念融入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和常态教研活动中。要重视教学开放交流域外循环,重视凝练提炼工作,让域本教研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地方风格、地方气派站立于域外,不断提升教研主张、教研智慧、教研方案的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

1、持续打造开放品牌。层次上的学校教学整体开放、学科教学特色开放;类型上的教研大讲堂、教师工作室建设阶段性展示要实现殊途同归。要用教研共同体推进教研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发展。拓展备考论坛品牌效应,用可持续备考策划实现可持续攀高。

2、有序推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学校开放。帮助xx市xx中学和xx市第一中学做好示范校开放策划和规划,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辐射性开放,注重开放中开发课程、开启智慧的做法、经验的总结和传递。

3、有效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学科开放。立柱架梁,畅通教研往来。提炼普通教师教研故事、普通学校教研案例的理论经验,提升开放品质。梳理省级教研基地从基地走向高地过程、推进高质量建设的经验,做好精品收集与传送。

(七)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高起点建设以“增创体验机会,提升体面机率”为出发点,构建教研大格局,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把教师主动参与、合作分享、现场互动、情境迁移、习得内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育人行动和成效。

1、开好教研大讲堂。构建教研大格局,用活动热度推动教师在体验体认获得体面。要建立体统,引导年长教师不迷惑本来、不迷思原来、不迷失未来,借助经历总结并传播经验。推动教研员走向高校,在域内外交流中引长补短,实现从他信到自信发展。

2、实施研训协同行动。坚持教研为体,培训为用。教师工作室、教研共同体要保证教研机体不被侵蚀、教研方向不旁移,必须积极参与支援、支持、支招研训系列活动。落实“不以校取人,不以校定制”,推动研训一体行动,推进教师工作室体系、三名工程体系、名师大讲堂体系相互借力、相互支持支撑。鼓励教研员积极参与国培、域培、校培行动。

3、举行技能大赛。引导教师聚焦高端技能,充分展示己能,善作共作,推进群众性参与;聚焦省赛框架和标准,完善区域比赛工作机制,用公平正义确保技能大赛善始善终。

4、推进科研课题研究质量化发展。科研课题研究的“铸魂三科”以及强师工程等,要防止研究“证书化”,过程新闻化,结果空心化。摒弃背离课题研究宗旨、以拿到结题证书为目标的功利化倾向。重视研究质量,真正研究出值得推广的成果。

(八)推进思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发展,要在核心价值观、做人做事的常规常识下功夫;要在发展内涵、挖掘要素、向下延伸,建设高情怀的思政体系方向下功夫,实现全学段、全过程、全学科覆盖,提高整体育人的显性和隐性效果。

1、增强思政课程有效性。思政课程要坚持惊涛拍岸与小桥流水结合。推进跨学科、跨场景链接,用场面呈现体面,在体验中逐步体认。避免高谈阔论,坚持说理说事合为时、合为事,避免假大空。

2、增强课程思政有趣性。课程思政要善用泉水滴灌,润物无声,避免大水漫灌。善占理论高坛,既保证高论,又避免营销型思政,合力推进思政跨领域(科技、人文、艺术)发展,让课程思政可亲可感。

3、增强综合思政融合性。在研学实践、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中发展思政内涵,重视综合育人和融合育人。善于挖掘思政要素,重视跨场景和向下延伸,建设安全、安保、安心的综合思政。三、主要支撑

(一)加强教研系统党的建设扎实推进教研系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助力xx加快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要加强政治引领,不断完善教研系统党组织建设,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党对教研工作的领导权。要扛起政治使命,全力推进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的教研高质量发展,努力创建教师满意的高优教研。

(二)推进教研深度融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有序推动教研的互动发展和融合发展,聚焦未来,加强顶层设计;聚焦重点,凝心聚力;聚焦资源,提高配置效能;聚焦目标,推进机制创新。健全教研机构,推进教研体系健全。进一步完善市、县、校三级教研工作体系,形成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教研工作格局。确保“教研三个落地”:顶层设计到底层落地,云端教研到雨滴教研落地,心尖思维到指尖落地。全力落实“公开课常态化,常态化课公开化”系列计划,有效推动教研品质发展。

(三)打造高水平教研队伍要配齐配强教研队伍。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统筹考虑区域教育特色、学科专任教师数量和学校数量,增配学科专职教研员。鼓励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任用专兼职教研员。建立健全教研员准入制度,严把教研员入口关。加强教研员专业能力培养和团队建设。深入推进教研基地项目建设,深化教研机制创新,推动教研体系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

一是推进学科教研基地项目高质量建设,培养学科教研拔尖人才和学科教研团队。

二是推进校(园)本教研基地高质量建设,培养校本教研示范校和校本教研团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三是推进县区教研基地项目高质量建设,培养区域教研拔尖人才和区域教研团队,促进县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四)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研积极性大胆探索,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改变传统教研方式,优化流程方法,完善机制保障,不断探索校本教研新样态,使学校真正成为培育高质量人才的场域。全力服务学校及师生,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教研“为教育颜值增量,为教育颜面增值”目标。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一、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1、2022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主题会议。

2、新学年高三学科备考专题系列活动。

3、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市级示范建设阶段性成果展示汇报。

4、高中毕业班期中期末质量诊断监测。

二、义教阶段质量均衡优质发展

5、2022年初中学校教育专题会议。

6、新学年中考学科备考专题备考系列活动。

7、义教阶段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研训转化。

8、小学优质特色发展专题研讨交流。

三、教师专业高水平发展

9、义教阶段作业设计与评价交流展示。

10、新课程标准特色课堂教学展示汇报。

11、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12、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专题研讨。

四、教研体系高质量建设

13、区域教研体系建设专题交流活动。

14、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特色教学展示。

15、名师大课堂与与教学支援专题活动。

16、教研基地建设暨教学开放交流专场活动。

2024年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要点总结 篇3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教研工作实际,拟定本年度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本年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紧紧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一如既往地按照“两立足”“三坚持”“四落实”的工作思路:立足课堂研究长规划短突破,立足师生成长重素养可持续。坚持课题牵引常规教研,实施研究县域联动;坚持教学常规精细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坚持基地与团队建设并重,达成经验成果共享。落实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过程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落实研训一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监测诊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履行研究、指导、服务、评价职责,为主管部门提供教育改革发展的咨询服务和决策依据。

二、任务目标

全县教研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强化师资培训和信息技术应用,以教研基地学校创建和教育科研工作为重点,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学校发展铺路,为教师成名搭台,为学生成长奠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1、压实党建责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做到一月一安排、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总结;按照《党章》要求教育、管理党员,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让党员亮身份、明责任,为党员压担子、促成长;注重发展培养新党员,吸纳优秀教师加入党组织,壮大我室支部力量;完善落实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教研队伍“零违纪”。

2、加强德育研究。发挥州德育研究会xx联络处的指导作用,指导学校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指导州德育研究会立项课题研究,开展课题中期检查、督导;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科教育的生活性、知识性和德育的思想性相结合,督促学校开展“起点阅读”“朝读经典”“主题(团)队日”等活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3、注重政治教育。用“四个意识”导航,以“四个自信”强基,自觉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推广运用“学习强国平台”,规范QQ、微信工作群管理,传递网络正能量;落实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案审查制度,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二)强化研教常规,夯实过程管理。

4、落实课程计划。指导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规范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规范常规教学行为;引导学校大力开展文体艺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注重个性发展,促进身心健康。

5、加强常规管理。督促学校落实《xx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x教发20xx[108]号),突出办学思想,严格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开发,引导常规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落实课程游戏化。

6、加强教研视导。坚持教研重心下移、阵地前移,实行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开展常规视导,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集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建立研训共同体,通过送教下乡、送研进校、联片教研等方式,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

(三)强化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质。

7、加大骨干培养。通过学科技能竞赛、优质课竞赛等方式,以学科教研活动为平台,以教学需求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重点,打造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队伍,发现一批教坛新秀,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

8、抓实师资培训。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采取外出学习培训与校本培训、自学与集中学、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书本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等方式,组织开展义务教育“三科”教材等各类培训,着力解决教师教材不熟、经验不足、教法不当等问题;对教研组长、班主任及学校中层干部进行专项培训,补短板、强素质、提能力;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提升保教保育水平。

(四)强化教育科研,提高课堂效率。

9、确立县域主旨课题。树立课题研究“源于教学、服务教学”思想,推广运用课题研究成果;围绕“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教研策略和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深入开展教研论坛活动,同时分学段确立、申报省级及以上县域主旨性研究课题。

10、加强课题检查指导。指导、督促学校和教师将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统一起来,做好各级立项研究课题的统筹协调、有效管理;做好学校课题在各级教研部门立项申报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推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

11、组织研究成果评选。认真组织县级教研成果评选,积极参与国家、省、州组织的案例、课件、论文评选,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12、历练教学研究文化。弘扬“六种精神”,即求知精神、修炼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的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完善研训机制,做好教育科研的成果转化、成果物化工作,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构建和谐的教研共同体。

(五)强化基地建设,积淀教改经验。

13、建实县级基地学校。继续加大示范基地学校创建的引领、督导,基地学校应创造性落实《xx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x教发20xx[xxx]号),在教育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积累经验、形成特色。在建实原有示范基地学校的基础上,拟在初中、小学学段分别再建一所县级示范基地学校。

14、协调州级协同基地创建工作。按照州教科院要求,协助做好州级协同基地学校创建工作,力争早见实效。

15、总结推广教研教改经验。在示范基地学校大胆探索、挖掘可推广和借鉴的经验,适时召开全县教研示范基地创建推进会,推广创建成果,达成县域乡镇学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六)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16、推行“互联网+”教研模式。引导学校利用录播教室等设备,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引导教师利用微信、QQ等手段,分享教学心得,开展教学研讨,提升教研效益。

17、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晒课”质量,做好县级优课评选,择优推荐参加上级评优活动,力求获奖层次、数量再上台阶;开展学科微课、“湖北好课堂”等评选活动,协助做好“恩施州教育云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8、用好监测平台功能。进一步加强教学诊断与质量监测平台的运用培训,依托平台做好义务教育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发挥指导、评价、激励作用。

(七)强化内部管理,优化工作环境。

19、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员分工,实现科学管理与评价,激发团队活力;以研培中心组建为契机,补齐配强教研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训教研员,提升其指导课堂教学、组织有效教研、命制检测试卷和课题研究与管理的能力;鼓励个人和团队做好教育科研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课题研究、出版专著等工作;适时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增强教研团队凝聚力。

20、严格财经管理。认真贯彻执行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健康安全运行;财经支出须量力而行、合理开支、厉行节约,坚守纪律红线,保运转、守底线。

21、加强档案建设。凡反映单位发展、人事财务情况和重大活动的文件和音像等资料,必须分类归档保存;严格执行档案安全保密制度,不随意外借、外传档案;做好档案省级复审迎检工作,顺利通过省二级档案复查验收。加强图书管理,做好公文登记、收发工作,妥善保管报刊杂志等公用物品。

22、服务全县大局。积极做好扶贫、扫黑除恶、六城同创、文明创建、综治安全、人口计生、教育工会、保密工作、妇女儿童等工作,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