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故事散文 >正文

哪些诗句是能激励自己勇登峰顶的诗句?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就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凭借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两次登顶珠峰。2020年,中国再登珠峰,距1960年中国第一次登顶珠峰整整过去了60年。现在很多人不理解,我们当初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倾尽举国之力去攀登就在那里的珠穆朗玛峰,认为不登峰珠穆拉玛峰也跑不掉。然而,在西方世界里,一直存在一种殖民思维,他们认定:谁最先看到一片无主之地,这块土地的主权就是哪个国家的。而更为众所周知的是,英国和印度一直对中国的西藏垂涎万分。早在1921年至1938年这17年间,英国人曾尝试7次攀登珠峰,结果最后连马洛里这样的登山大师都折损于此,最后英国人只能接受了这个现实,无奈的认为,人类不可能从北坡登顶珠峰。特别是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人丹增·诺盖和新西兰登山家从南坡登顶珠峰成功后,印度人更是嘲笑着:'中国人从来没有登上珠峰,又怎么能宣称自己对珠峰的主权?'看着别国的国旗第一次插在珠穆朗玛峰上,当时中国人的难堪可想而知。这不仅是登山的个人荣誉问题,更关系着国家的主权,国家主权寸土不让。中国人必须要登顶,把自己的旗帜插在自己的最高峰上。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就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凭借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两次登顶珠峰。

01我们为什么要登峰?

2020年,中国再登珠峰,距1960年中国第一次登顶珠峰整整过去了60年。现在很多人不理解,我们当初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倾尽举国之力去攀登就在那里的珠穆朗玛峰,认为不登峰珠穆拉玛峰也跑不掉。然而,在西方世界里,一直存在一种殖民思维,他们认定:谁最先看到一片无主之地,这块土地的主权就是哪个国家的。

相信每个登山爱好者都听过一件逸事,英国著名的登山者乔治·马洛里曾经接受过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登峰时,他回答了一句千古名言:“因为它就在那儿。”而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他要登的那座山,是我们中国的珠穆朗玛峰。

而更为众所周知的是,英国和印度一直对中国的西藏垂涎万分。早在1921年至1938年这17年间,英国人曾尝试7次攀登珠峰,结果最后连马洛里这样的登山大师都折损于此,最后英国人只能接受了这个现实,无奈的认为,人类不可能从北坡登顶珠峰

英国人的梦破了,印度却一直为他的附属国尼泊尔摇旗呐喊,对西藏垂涎万分。特别是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人丹增·诺盖和新西兰登山家从南坡登顶珠峰成功后,印度人更是嘲笑着:“中国人从来没有登上珠峰,又怎么能宣称自己对珠峰的主权?”看着别国的国旗第一次插在珠穆朗玛峰上,当时中国人的难堪可想而知。

这不仅是登山的个人荣誉问题,更关系着国家的主权,国家主权寸土不让。中国人必须要登顶,把自己的旗帜插在自己的最高峰上。

02一次“被失败”的成功登顶

曾大火的电影《攀登者》中,电影里面4名登山队员方五洲等人,就是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刘连满这些首批中国登山队的成员为原型。

相比于稍稍平缓的南坡,面对困难重重的北坡,中国登山队制定了4次适应性行军的渐进登山计划。这样做,既可以慢慢到达珠峰的关键位置,逐渐适应珠峰地形和恶劣气候,又可以建立提供补给的多处营地。天不随人愿,不幸在第三次行军中发生了,因为遭遇恶劣天气,登山队损失惨重,多人牺牲,50多名登山队员被冻伤。登山主力队员的一大半因为这个意外不得不放弃了登山的梦想,甚至连队长史占春都被送到了医院,整个登山队笼罩着不安和沮丧的氛围。

队员们正要被迫因为主力队员的受伤而放弃的时候,突然听到印度人也在南坡攀登珠峰,发誓要抢先到达峰顶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队员们义愤填膺,重新振作起来,尽管主力队员倒下了,而运输队员,后勤人员都站了出来,重组突击队,重新攀登珠峰。

1960年5月17日,副队长许竞带着突击队,第二次向最高点冲刺。过了几天,许竞等5人总算到了先前驻扎的营地,这时候,一直负责开路的许竞又饿又累,体力透支摔倒,难以行走,只好无奈退出了登山队,此时原来的后备摄影队员屈银华不顾危险,毅然地加入了队伍。队长的责任,则交给了王富洲。

中午时分,王富洲四人来到了外国登山家谈之色变的“第二台阶”处,上文提到的著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就是在此处丧命。

这是一道笔直的4 米多高的岩壁,表面很光滑,没有任何抓手来攀登,再加上严寒和风暴,攀登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攀上这个绝壁,他们创造性地想出来人梯的法子:刘连满做人梯,让屈银华踩着他的肩,在绝壁靠着人梯翻越这座第二台阶。因为登山靴底下有钉子,为了不让队友受伤,屈银华在严寒的环境下,毅然脱下靴子,他穿着单袜的脚暴露严寒之下。屈银华也因此失去右手的食指和十个脚趾头,削去了后脚跟,一生只能做一个残疾人。在很久之后,他却动人地回忆到,为了国家的荣誉失去一双脚,很值。

越过第二台阶后,新的情况发生了,在长时间做人梯和开路的工作刘连满渐渐体力不支,再加上他们携带的氧气也所剩无几了。于是,刘连满就留在了第二台阶上,含泪目送自己的三位队友完成最后的登顶任务。王富洲三人挥泪告别刘连满,向着最高峰艰难走去。

在恶劣的寒风下,刘连满估计自己已经无法生存,费力地写好了遗书,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并把自己还剩下的氧气,毅然留给了自己的队友,怕他们下山没有足够的氧气。当夜幕降临,王富洲三人不得不在微弱的星光和雪光下慢慢匍匐前进。更可怕的是,当他们攀登到8800米高度时,氧气已经基本用完,完全凭意志力在前进。

终于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人王富洲、贡布、屈银华终于登上了自己的珠穆朗玛峰顶峰,他们在顶峰把五星红旗放好。五星红旗第一次被放在了珠穆朗玛峰顶。

下山途中,当他们回到8700米处时,见到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刘连满,而他见到他们的第一句话:“用我的氧气瓶,还有氧。”其余的人都强忍着泪水,搀扶起了还有意识的刘连满,一起下山。然而由于王富洲他们登顶的时间是夜间,没有办法拍摄360度的影像资料,只是在下山的时候,拍了一张,回头照片。

因此,根据国际惯例,不少外国队员提出质疑,认为我们没有成功登顶。而当一名较真的英国登山队员专门跑来找中国登山队员核实登山细节的时候,看到了屈银华那双因冻伤而失去脚趾的双脚后,他保持了沉默,默默的离开了。

03再次重登世界最高峰

不被国际认可怎么办?那就再登一次!中国登山队,给出了最简单的答案。1975年,中国登山队的新成员索南罗布、潘多、罗则、桑珠、侯生福、贡嘎巴桑、大平措、次仁多吉、阿布钦,继1960年之后,再次成功登顶珠峰,值得一提的是,潘多还是登山队里唯一的女性。不同于上一次的夜晚登顶,相比于上次登顶时的区区十五分钟,这一次中国登山队在珠峰顶的环境下工作停留了70分钟。

而值得一说的新突破是“中国梯”的设立。相比于第一次登山的时候的“人梯”,1975年的时候,中国登山队员就在这“第二台阶”处,在8700米的海拔上,在严酷的风雪下,仅凭人力就架设起一架金属梯。这架金属梯不仅帮助这批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它直到现在也在帮助我们的登山爱好者去征服珠穆朗玛峰。

与此同时,为了弥补没有影像资料的不足,重新组建的中国登山队树立了以登山、科考、测绘为一体登山目标去攀登珠峰,测量珠峰的高度更是重中之重。在山顶,队员们立起3米高的觇标,以便中国科学家们测量了珠穆朗玛峰新的精确高度。这让国际登山界对1960年登顶的质疑烟消云散去年电影《攀登者》上映,看哭了无数人。这个故事讲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的故事。然而,真实的珠峰攀登过程,远比《攀登者》要惊心动魄得多……8844.43米,一个迷人而又致命的海拔,也是珠穆朗玛峰让无数攀登者魂牵梦绕的原因。

1、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3、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4、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6、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7、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8、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9、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10、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11、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南北朝·刘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唐·孟郊: 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 晋·葛洪: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望井观天,只有一孔之见;登山远望,方知天外有天。 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