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供货合同 >正文

供应链金融合同(热门15篇)

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买卖和价值定价的场所,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金融学习的参考书目和资料,供大家深入学习和研究。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此业务涉及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运营环节多,本着安全第一、效益第二,防范风险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在规范中发展。为了控制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并且确定具体项目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点,以提出控制措施,确保该业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3、职责。

事业部各中心依据本制度履行相关职能。

4.2、核心企业上游的供应商:须满足已经支付货款(与本次融资资金使用计划)的30%4.3、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选择的行业标准:国家鼓励的新兴战略产业,如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以及其他在传统行业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

5、融资申请表初审。

5.1、营销中心部对融资方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加盖公司公章)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备性进行初步审核,并签署明确的审查意见。

5.2、风控中心根据营销中心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审查意见及客户各项资料进行审查,严格审查融资客户的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明确提出审查意见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5.3、事业部负总裁对风控中心审核通过的客户相关资料及审核意见或意见进行审批是否同意进行进行尽职调查。同时,由事业部秘书向董事长报备经过事业部总裁审批的客户融资申请事项(无论审批是否通过均报备)。

5.4、工作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6、尽职调查。

6.1、尽职调查以营销中心为主导,营销中心对事业部总裁审批同意通过尽职调查的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的范围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格、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内容,尽职调查内容详见附件1—尽职调查报告模板。

6.2、风控中心根据事业部总裁指示是否进行独立进行尽职调查或第二次尽职调查。

6.3、融资方与其上下游交易的真实性,并取得相关凭证和资料。6.4、品权属证明和抵押行为的合法性,取得有效的法律文件,查验抵押品价值。

6.5、尽职调查报告由营销中心进行撰写,意见明确,调查人员双人签字,不同意见分别注明。

6.6、工作时间:尽职调查原则上在1天内完成。

7、尽职调查报告的提交及汇报。

8、评审委员会会议。

8.1、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公司董事长、公司财务总监、事业部总裁、事业部律师、事业部风控经理、事业部秘书组成,评审会由事业部召集,会议由事业部总裁主持召开,各参会成员陈述意见,事业部秘书做会议纪要,并在会后将会议纪要发送至参会成员。

8.2、评审委员会通过会议决议形式对项目是否通过进行审批。董事长拥有一票否决权或终审权。

9、拟定交易合同。

9.1营销中心负责拟定交易合同,并提交至风控中心审核。

10、合同审核。

10.1、事业部风控经理对合同进行审核,提处意见或建议。10.2、律师审核。

10.3、工作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11、合同审批。

11.1、事业部总裁对是否同意签署合同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上报至公司董事长处(董事长秘书处),11.2、公司董事长对是否同意签署合同进行最终审批。

12、签署合同协议。

12.1合同审批通过后由营销管理中心发起合同用印申请流程。合同文本一式保存三份,一份交由融资客户,一份交由供应链金融营销中心,一份交由供应链金融风控中心存档。

13、资金划转。

13.1、合同协议正式生效后,由营销中心负责发起资金划转申请流程,将资金划转到合同协议约定的指定账户。

14、贷后监管。

14.1、对供应商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与本次融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

14.2、对融资方的质押物资进行库存管理(委托供应链事业部进行管理),对融资方进行质押物的提取情况进行跟踪。

14.3、对与本次融资有关的合同(订单)的生产及销售情况、资金回笼情况进行监管。

14.4、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行业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关注行业发展动态。

14.5、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实地调查走访,并向事业部总裁汇报相关情况。

15、项目退出。

15.1、营销中心主导风险空中心配合完成项目退出。

15.2、项目资料交接(与本项目有关的文档治疗移交至于风控中心)15.3、风控中心对项目资料进行归档保存。

16、本制度由供应链金融事业部风控中心负责制定和解释,风控中心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检视修订。

17、本指引至下发之日起执行。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如果深刻理解供应链金融,它其实代表的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

从企业本身来看,将企业经营b2b类比b2c网上购物,可以直接放购物车、下订单、在线支付,如果想优化一部分自己的现金流,还可以用白条,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就是交易、支付、融资完整融合在了一起。现在企业的发展也是在做贸易层、支付结算层和信贷融资层等不同层次的交易,所以它是代表企业发展的一个途径,现在企业的发展就是要做到多层面的融合来优化整体的运营效率。

再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银行对公业务,大家普遍强调和认可的趋势就是交易银行,以现金管理和贸易融资为两大核心基础,它的目标是把这两个服务深度融合,同时和企业的交易行为深度融合在一起。

企业端在推进交易、支付结算、融资这三个层面当中的两个服务空间就是银行的现金管理和贸易融资服务空间,它几乎就代表了现在企业和现代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展途径。

所以,供应链金融几乎代表了一个趋势和将来。

金融既要助实体又要防风险,供应链金融则需要防范中小企业融资难所产生的金融风险。

金融科技改变供应链金融在于3个本质层面:交易征信解决中小企业评价问题;大数据解决核心企业与贸易伙伴的关系,供应链金融的开放性问题;区块链解决链式信任关系。

1.交易征信与自动贷后解决贸易真实性、自偿性和中小企业评价问题。

金融科技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提升主要是基于交易数据的征信以及自动贷后,能够把原来单纯依托静态的、事后的,有可能会人为加工过的财报类的数据,延伸到交易数据层面。以前的财报基本就是平面上的一个点,现在拿到的则是一个立体的数据,这样就可以从更多的维度去观察和分析,造假的难度和人为加工的难度非常大。真正解决人工确权、贸易真实性和自偿性问题。

通常来讲,数据经过脱敏的处理,对企业数据相关敏感性是在企业自愿的情况下脱敏化处理之后再到中心端,中心端基于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在本质化效率提升的数据基础之上,结合行内数据、其他外源数据,再把模型分析做好,就能够真正做到量化授信,分级预警,在这当中不止有实时监控,甚至在模型里面还有一些预测性的指标,帮助金融机构更早、更及时性地解决相关问题。

2.大数据: 解决核心企业与贸易伙伴的关系,供应链金融的开放性问题。

供应链金融首先解决的是以核心企业为依托的上下游问题,但本质上供应链金融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在很多传统的解决方案中,仅仅依赖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配合和数据,而核心企业往往只掌握部分交互类的数据如下游预付渠道融资中的客户订货数据。

新的金融科技发展采用交易网关数据工具部署在中小企业,可以智能适配到中小企业进销存erp的系统,或从云端获取额外的交叉数据。真正建立基于授信主体的全方位数据才能真正掌握,结合行业大数据,摆脱以往占核心企业额度,要求核心企业硬性担保等问题,才能真正发展依托中小企业的更开放的行业性供应链金融体系。

3.区块链: 解决与链式非信任关系问题。

区块链所解决的都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即信任问题,来自多方的数据,比如供应链金融的货押业务,就会涉及金融机构、企业、仓储、服务提供方、仓储监管方等五方,包括企业那边可能还有买方和卖方,在这当中获取数据和数据之间的来回确认相对会比较麻烦,由于他们各自都有信息记录的方式,所以五方一起去对账非常繁琐。

产业之间本身也有上下游的关系,比如原材料和化工,和日化品的品牌商、汽车的主机厂和汽车零配件的产业就是一个上下游,这也会有相关的纵向的协同。更好的方式是大家各自都往区块链记载分布式的账本,大家最终又有一个能够达成的共识,所以,区块链解决的就是供应链金融在非信任的体制下怎么达成一个信任关系。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因为存在着核心企业沟通,操作成本高昂,贷后管理复杂等等一系列问题,结果就是花费很大精力却无法产生合理收益,金融科技的发展将真正改变传统供应链金融,不只是简单在线化,而是通过交易征信、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供应链金融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大价值。

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借助于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从银行及时获得足额的信贷支持,从而得以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在供应链环节中的竞争实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中心枢纽,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或者其因信用捆绑而累积的或有债务超出其承担极限,由核心企业担保的整条供应链的信用基础将不复存在。其次是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还不能对供应链中众多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尤其是对国外供应链企业信用了解和动态风险监控能力更为薄弱。

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由于涉及大量的流程管理与操作控制,其操作风险涵盖企业信用调查、服务方案设计、融资审批、放款及授信后管理等各个操作环节,操作不规范或操作中的道德风险很容易在这些环节造成资金损失。

目前中国的供应链金融仍处发展阶段,虽有《担保法》和《合同法》等法律进行规范,但针对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条款却不完善,很容易产生利用法规漏洞谋取利益的道德风险。在不了解对方法律环境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贸易纠纷,国际惯例只起到指导作用,当和一国法律冲突时,将极不利于纠纷的解决,这将直接影响融资资金的安全回收。

供应链中企业的运营不仅涉及到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还受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供应链经营中面对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如国家政局不稳定、经济波动、外汇管制等都可能是危及国际贸易融资安全的.风险来源,而且风险具有动态性而不易控制。环境变化会使供应链整体经营风险增加,跨国投资的供应链更易受投资当地贸易政策及经济发展调控政策的影响。因而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变化导致的风险。

银行应对供应链及融资企业进行严格准入评估,对经营稳定,贸易背景真实,货物流或应收款可控的企业链群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此外,银行应适度控制供应链的长度,尽量选择与核心企业具有直接供需关系和贸易直接往来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以能更好地控制供应链间的资金和信息。同时银行应利用海外机构等各种境外渠道,对供应链境外企业信息进行调查了解,做好供应链授信前资信调查工作,防范企业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法律部门应认真研究融资产品在跨境贸易中的各种适用问题,应完善和发展与供应链金融相配套的业务性规定,包括对供应链准入规定、行业管理办法以及业务操作指南等。建立专门地法律力量应对诉讼或协调各种法律事务,加强对违约事件资产的控制效力,从而有效保护银行的资产不受侵害。

为适应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复杂的授信需要,银行应将目前单一客户授信、集团授信、金融机构授信、跨国公司授信等授信要求整合到对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授信的统一要求之下,建立体系化的联合授信审批制度,改变目前不考虑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资信情况,用核心企业授信替代整个供应链授信的现状以及授信中忽视供应链的实际交易状况,以实现对供应链上企业信用整合和信用再造。

开展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时,面对国际国内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风险,商业银行只有投入人员和技术力量,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研究,尤其是需要对融资主体涉及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市场状况进行很好的研究与总结,为业务部门和授信部门的决策提供资讯参考,以便制定恰当的信贷政策引导开展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业务。

供应链金融商业计划书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供应链金融商业计划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越来越明显背景下,企业核心竞争已由个体上升至供应链乃至整个产业生态链的竞争,共建健康的产业生态已成全产业链发展的共识,同时也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认同。

中国甚至提出了打造全球供应链“第一梯队”的宏伟目标,利好政策更是接踵而至,这其中金融则成了主要抓手,也是中国当下发展供应链,再造国际贸易中心优势,推动中国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中坚力量。

对于发达国家供应链,金融既是产业链发展最强动能,也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最好通路。美国供应链在工业领域起步就注重背后金融力量的推动,目前供应链金融已从银行主导逐渐发展到产业核心企业主导阶段,而参照美国经验,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未来空间,无论是在产业链改革的需求,还是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方面都将远大于美国。

国内供给则改革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迫切与金融压抑、金融短板突出的博弈进程中,供应链金融无疑拥有着广阔的前景,潜力巨大,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企业融资方面,更重要的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产生协同发展效应,增强产业的整体实力,这既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一脉相承,也是供应链发展到成熟形态后的自然衍生产物。

毋庸置疑,未来产业供应链发展必须实现“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多流合一,而供应链金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供应链金融通过核心企业资金、资源优势,解决了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资金流”问题,增强了企业发展核心动能。其次,这种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服务模式,重塑了市场经济血脉和神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实现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以及销售服务的全过程高效协同生态。

以产业链管理服务、现代金融创新为依托,打造出具有现代化市场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体系,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任务。

供应链金融的兴起在于其能快速、有效的解决传统供应链中的产融分离以及融资问题。在传统产业链中,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经销商,经常面临资金周转难、贷款难等问题,这极大限制了其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能力。而作为产业链核心的大型企业集团,市场、品牌、资源、资金优势明显,为产业链中小游企业提供亟需的金融服务,有利于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共同做大产业链市场蛋糕。

去年以来,巨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发力日渐明显。

前不久,阿里发布“码商成长计划”,全面赋能个体工商户极小微群体,其中供应链金融服务(赊购贷款、循环信用贷等)是重中之重。

腾讯旗下微众银行着力打造基于税务数据和社交数据的小微信贷产品“微业贷”,试图将其培育成继“微粒贷”之后下一个现象级爆款互金产品。

建设银行全面践行“双小”普惠金融战略,建成了能适应小微金融场景的“小微快贷”产品体系,因此董事长田国立的.最近表态才能如此高调:“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不是靠良好的愿望,而是要靠能力。”

此外,弘翼财富也在不断深耕自身生态的供应链金融体系,研究出一套独特的风控体系,为企业打造快速便捷的融资服务。由此可见,精确瞄准解决小微企业金融痛点和难点几乎成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共同主题和共通战略。

当前中国供应链金融已经全面进入智慧供应链金融新时代,其标志就是金融科技对于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的全面赋能。

当前最重要的金融科技包括五项:abcd+i,即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computing云计算、big-data大数据、iot物联网。其赋能要点如下:

一是云计算是基础。云计算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各种市场主体的数据化运营成本,方便云端平台收集聚合数据,这是大数据技术的前提。

二是大数据技术是关键。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审核核心企业的资质和评估还款能力,从而提高放款融资的速度并达到供应链体系内的风险平衡。

三是物联网技术是数据源的有益补充。例如,通过传感、导航、定位等技术方式,在仓储和货运环节来控制交易过程,提高终端交易的真实性通过物联网平台,打通资金融通、资源需求,实现现代物流与现在信息系统的高度融合,形成信息共享。

四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层分析,并加载传感器等物联网进一步丰富动态数据湖,定期自动更新客户画像,主动给优质客户提升授信额度。

五是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嵌入。供应链金融需要多方合作,数据也来源于多方面,可以利用区块链来搭建场景。利用区块链具有分布式存储、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身份安全等特征,创造信任环境。

平台服务商、风险管理者以及流动性提供者。而金融的核心永远是识别风险并做风险定价,因此谁能成为核心的风险管理者谁就能主导智慧供应链金融体系。

供应链金融基本要点

供应链金融是股市的新贵,但在实际金融体系中存在已久,是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个小分支,曾经的深发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就有深厚的积累。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金融基本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供应链金融是股市的新贵,但在实际金融体系中存在已久,是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个小分支,曾经的深发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就有深厚的积累。二级市场的供应链金融概念,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更多的层次,共有的特征是某个行业或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根据对上下游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掌握,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其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或服务。

现代经济理论框架下,行业分工是提升劳动效率的重要方式,而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跨界到金融领域必须有更大的优势才符合经济规律。本文归纳梳理了市场目前跨界供应链金融的几种模式,也对其竞争力进行了比较。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能否成功的条件包括:

1.足够大的行业空间;

2.在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平台地位,对上下游物流、信息流有一定控制力;

3.足够低的资金成本和风险管理能力。

产业内的公司参与供应链金融也有天生的软肋:1.银行的业务是全行业全产业链的,能够消化和对冲个别行业的周期性风险,而非银行企业介入上下游金融业务,会使得整个行业的风险在其身上叠加和放大。2.非银行企业往往不具有持续的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缺乏贷后管理、风险处置等专业技能,容易低估风险。从资金来源看,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互联网金融小贷和p2p公司以及股东增资等。

1.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2.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可以看出:一般而言,商业银行才是供应链金融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主体。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并不只有商业银行主导这一种。供应链金融在国外的发展比较成熟,主要的模式有银行主导型、核心企业主导型以及物流企业主导型三种。

其中,银行主导的模式主要是银行以买卖交易中买方购买货物后从卖方收到的货物提单和有效发票为依据,为买方办理承兑汇票,并向卖方支付货款,买方在制定日期内偿还货款和融资款。这样既能满足买卖双方的交易需求,也能缓解买方的资金压力,同时还能降低银行的风险。核心企业主导模式主要存在于制造业,主要是核心企业基于自身的设备提供相应的租赁和货物代持服务,在为买方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扩展了自己的业务规模。物流主导模式主要是拥有信息、货物监管以及客户关系优势的物流商为交易的卖方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

如果按照融资所需的资产不同,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分为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以及保兑仓融资模式。这三种融资模式的依据资产分别为:应收账款等应收类资产、存货以及预付账款等预付账款资产。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主要是企业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质押给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一种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是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质押担保融资模式和信用担保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是在供应商(卖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买方)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质押的贷款额度,并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这一模式使用于卖方回购条件下的采购。

3.供应链金融发展空间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授信、担保品以及抵押物的评估基本上由银行或者银行委托第三方来进行,所以我国主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银行主导模式。我国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是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现为:平安银行)2003年最先在国内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2006年正式整合推出互联网金融服务,2012年推出“供应链金融2.0”。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过受益于应收账款、商业票据以及融资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如图1所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已由2005年的不到3万亿增加到了2014年的10.52万亿,十年里增长了3.55倍,年均复合增速15%。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重要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断增长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企业交易中,企业之间还会以签发商业汇票的形式来保证交易正常进行。商业汇票的签发缓解了买方的资金压力,同时卖方拥有商业汇票,既拥有对于签发方的汇票金额索取权,也可向商业银行作质押,获得流动性。商业汇票质押以获取融资也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形式,我国商业汇票发展与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是紧密相关的。如图2所示,我国商业汇票签发量逐年稳步增加,在2014年已经突破20万亿,2015年上半年也已经达到了11万亿。

除了应收账款以及商业汇票以外,融资租赁与供应链金融同样紧密相连。近几年我国融资租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租赁合同额不断增加。2014年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已经超过了3万亿。其中,三种租赁种类中又以金融租赁合同规模最大,2014年合同规模占比达到41%。融资租赁的快速发展对于需要大规模专业设备的企业来说十分有利,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在应收账款、商业汇票以及融资租赁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供应链金融展现出了迅速发展的态势。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行业报告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14.98万亿元左右。

1.互联网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助力

虽然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较为迅速,这一特点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得到了充足的展现。我国供应链金融在“互联网+”浪潮的带动下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与发展模式。

首先,银行不再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绝对主体,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以往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银行玩转的圈子,受制于资金实力、金融服务牌照等方面的限制,其他主体很难成为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主体。但是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更多的企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交易资源优势以及客户资源优势,纷纷转型成为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主体。

其次,在供应链金融的链条架构上,模式由“1+1+n”变为“n+1+n”。原来的在以往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采用“1+1+n”的架构模式来发展,其中“1”是银行以及核心企业,“n”是上下游多个企业,而银行主要是对核心企业进行授信,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冲击,更多的上下游融资企业已经可以直接与核心企业进行接触,由核心企业对上下游融资企业进行授信。而核心企业既可以利用自身资金,也可以通过外部融资补充资金,这样就使得链条构架变为“n+i+n”,而且更加凸显核心企业的作用。

再次,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从线下向线上迁徙。以前主要是一种线下的方式来进行。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普及与强化,供应链金融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已经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提供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和融资的成本,提高融资以及整个供应链交易的效率。

最后,互联网和大数据使得供应链金融覆盖众多小企业成为可能。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多样性方面,原来的供应链金融只是针对核心企业,并通过核心企业为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或者服务。但是“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很好的将以前供应链金融无法覆盖的企业涵盖进来,能够很好的利用“长尾效应”,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对象更加多样化。

2.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

受到2014年7月开始的这波市场行情的带动,“互联网+”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之一。同时上市公司也纷纷利用这一热点做出转型发展战略,迎合“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供应链金融当然也不例外。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在遇到互联网金融潮流时,既呈现出之前阐述的四个发展特点,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公司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而彰显出差异。

2.1、电商平台发展模式

电商平台发展模式主要是批发零售电商利用在互联网交易中获取的客户交易的记录与流水,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这一模式在a股市场上的主要代表为:苏宁云商。苏宁云商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在充分利用互联网零售所积攒的客户资源、客户信息以及便捷的客户服务与体验的基础上,形成苏宁生态链,通过苏宁小贷来实现为供应链上下游端客户服务的。

苏宁云商作为互联网零售商,在o2o交易模式中积攒了较多的客户并且获得了交易客户的交易数据,为更好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15年6月末,苏宁云商零售体系的会员总数达到1.98亿。2014年公司线上业务累计现实自营商品销售收入225.99亿元,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达到257.91亿元。同时,为了更好的发展线上客户,积累客户资源,苏宁还于近期成功联手阿里,成功将线上线下业务打通,实现强强联合,为苏宁云商发展互联网零售,打造苏宁生态链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机遇。

苏宁云商向供应商客户以及个人消费者发放的贷款逐年增加,2015年上半年已经达到近700万元,按照上半年的发展速度,预计全年会实现1380万元的贷款及垫款总额。发放贷款及垫款主要来源于子公司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苏宁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对外发放的公司类贷款及垫款、个人消费贷款等。

2.2、行业资讯公司发展模式

行业咨询公司转型模式主要是行业中一些主要做行业信息咨询的网站公司,利用已有的信息优势形成的大数据支持以及客户认可度,通过之前已有的网站或者新建平台的方式来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一模式在a股市场上的主要代表为:上海钢联。

上海钢联是国内一家从事钢铁行业其相关行业商业信息咨询以及增资服务的互联网平台综合运营商。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会员信息服务、网页链接服务、会员培训服务与咨询服务。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带动,公司通过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实现了收入的更加多元化。上海钢联旗下的网站有:大宗商品网、我的钢铁、运钢网、搜搜网、钢银现货交易、我的有色、我的不锈钢、我的农产品、百年建筑。其中,钢银现货交易平台就是上海钢联为发展新形势下的供应链金融而设立的。

上海钢联之所能够利用钢银平台发展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得益于长时期的信息收集与积累、大数据的支撑、采用寄售模式背景下的平台交易量不断增加、闭环的钢银电商模式的构建以及公司大股东的强力支持。

上海钢联的资金来源组要是银行贷款和股东支持。在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的种种举措下,不能忽略的就是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问题。目前钢银平台向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但是随着钢贸平台交易量的不断增加,钢贸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所以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钢贸企业的融资需求,仅仅是这些融资举措还是不够的。因此2015年1月份,上海钢联公布公告称向控股股东东兴投资申请2亿元的贷款额度,子公司钢银向银行申请15亿元授信,上海钢联为其担保。2015年6月5日,上海钢联再次发布公告称钢银电商拟进行增资扩股,获得新增资本1.66亿元。同时,上海钢联平价将复星持有的股权进行回购,也说明了大股东对于上海钢联的支持力度。上海钢联于2015年8月8日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钢银电商拟申请挂牌新三板,如果顺利实现,这将有利于钢银平台更好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2.3、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

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主要是一些软件系统服务与开发公司通过先进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在帮助企业实现在数据智能化数据分析上的生产计划敏捷推进,人力资源效率化提高的过程中累计了大量的企业客户,通过拥有的客户信息优势以及行业知名度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及其他相关金融服务。

这类模式的代表就是汉得信息,汉得信息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独立研发了租赁管理平台,移动业务管理系统,财务共享业务平台,精益制造管理系统,费控系统等一系列企业管理应用产品,并进一步实现产品的云端运用,为企业管理实现精细化和敏捷化运作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公司的主要业务为:高端erp实施服务、erp软件外包服务、客户支持服务、erp软件销售以及bpo服务(企业将一些标准化的、非决策性的业务流程外包给第三方服务供应商)。2015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57亿元,其中软件实施服务营业收入为4.16亿元。得益于领先的软件开发技术以及客户资源优势,汉德信息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在供应链金融供给端,汉德信息采取的是和银行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2015年6月29日,汉得信息与平安银行签署了供应链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将汉得信息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与平安的保理云平台相对接,汉得信息主要提供企业的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平台来进行风险评估,平安银行主要负责发放资金。随着与平安银行合作的不断深化,平安银行除了参与核心企业的贷款外,还直接给予汉得信息保理公司资金支持,帮助保理公司发展保理业务。进而通过保理业务带动公司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2.4、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

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主要是一些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利用在提供采购、分销、物流过程中累计的客户信息,对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主要代表是:怡亚通。

怡亚通是一家专业承接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整合型供应链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广度供应链服务(生产型供应链服务)、深度供应链服务(流通消费型供应链服务)、全球采购中心及产品整合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

怡亚通发展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通过o2o金融、供应链网上贷款以及小贷实现,资金来源有合作商业银行提供。o2o金融基于怡亚通深度供应链商业模式,定位于将怡亚通380消费供应链平台百万小微终端客户为金融服务对象,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发终端客户金融需求的业务,实现资源共享,渠道共享,信息共享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怡亚通与各商业银行合作,为怡亚通380快消品平台的百万小微零售终端客户提供可持续性、批量化、数据化的金融服务,在o2o金融模式下,需求资金的小微零售端客户无需担保、无需抵押、网上下单,怡亚通提供贷前审核(这与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相似)和贷后管理,审核通过24小时后由怡亚通的合作银行放款。

2.5、行业核心公司模式

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也通过供应链金融积极转型,这些公司通常具有自身行业的核心地位,在经济调整、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主业的发展空间或动力不足,于是通过整合行业内和上下游资源,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安源煤业通过旗下江西省煤炭交易中心发展跨区域多品种电商,金叶珠宝通过收购丰汇租赁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道氏技术通过成立共赢商电子商务公司从事陶瓷行业采购和供应商互联网平台业务,传化股份收购大股东资产传化物流打造互联网+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钢铁巨头宝钢股份拥有东方钢铁网和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两大电商平台,智慧能源搭建电缆网的电商平台,并入股北京随时融公司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公司基本沿袭类似的发展模式:自建或收购电商平台导入交易流量,并逐步发展一列的保理、仓储、物流服务,同时收购或参股金融公司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并解决资金来源。

我们认为行业核心公司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难度要大于前述的平台类或信息服务类公司。公司本身是产业里的竞争主体,与同业存在竞争关系,能否吸引到行业内足够多的流量转移到自身平台上是一个问题,受制于行业自身发展空间的天花板;同时资金流集中后会在核心公司层面放大本行业的周期性风险。这种模式的投资标的选择我们更看好本身行业稳定、发展空间大、市占率已经具备优势的公司。

在“互联网+”浪潮下并不是所有有热情的公司就能分得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一杯羹,结合以上分析,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还是需要以下几种因素。

1.积累足够的信息优势

从以上4家公司可以看出,每家公司在发展供应链金融前都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交易信息,拥有上下游客户的交易数据,这都为公司了解客户的交易习惯、对于资金的需求程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只有真正的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才能依据客户本身出发设计出适合的融资工具并提供恰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2.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运用能力

在积累足够的客户信息之后,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也是无法有效的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在互联网浪潮下的另外一个发展的趋势,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如:上海钢联)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帮助公司节省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以及提供融资服务的实现效率。

3.公司整体业务生态圈的构建

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绝不仅仅是将网上平台搭建起来,寻找有融资需求的客户那么简单。特别是在互联网热潮下,仅仅是发展互联网来支撑整个公司的发展是不现实的。所以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同时,其他业务也要相互配合。以上4家公司均是在努力的构建整个业务体系的闭环,实现交易、咨询、物流、支付、其他服务的整体业务生态圈。构造整体业务生态圈能够在不断发展上下游客户的同时又能够保持客户的粘性不会降低。如果仅仅是依赖互联网,而没有从实际业务中使客户得到便利与认可,那么这样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即使发展起来,也会是昙花一现。

4.资金端足够的支撑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主要是给予上下游企业资金支持,但是给予支持的这部分资金如果完全由公司自身承担,这对于公司来说必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更为显著。通过以上4家公司业务模式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完全由自身承担这部分资金,而是将资金来源端扩展到了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如:苏宁云商、怡亚通)等,这样虽然自身赚取的只是利息差,但是这能够保证供应链金融的长足发展。此外,还有公司(比如:上海钢联)通过公司股东的支持获取足够的资金。这些公司通过自身资金的支持以及第三方的资金支持可以使得公司在保证供应链业务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赚取足够的利润。

5.公司战略的支持

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并不像生产产品一样有着固定的生产流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这就需要公司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如果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只是借助这波市场行情炒概念、讲故事,公司本身并没有制定长远且完善的发展目标与战略,那么当市场行情退去,终究会被抛弃。

餐饮供应链金融市场分析

作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且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和增速的餐饮行业,餐饮供应链金融越来越热。那么餐饮供应链金融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其市场体量多大、如何控制餐饮供应链金融风险?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餐饮供应链金融市场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外出就餐、朋友聚会越来越普遍,推动了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为了获得较大市场份额,一些餐饮企业通过开分店活连锁店的形式多大企业规模。而作为餐饮企业的粮草——包含原料采购、加工、仓储、配送、食材烹饪、产品销售等环节的餐饮供应链急需协同发展。

餐厅与餐厅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了餐饮供应链与餐饮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秀餐饮企业后面都有一个优秀的餐饮供应链作为支撑。餐饮供应链优化即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出发,以整条供应链利益为中心,整合各成员企业的资源、共享信息、相互协作、降低供应链成本、提供供应链响应速度,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餐饮供应链包括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餐饮企业、最终消费者、物流服务提供商、oem、餐饮供应链集成商等多个层级,每个层级又包括众多企业。众多企业之间相互建立联系,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拓扑网络,受企业内部、企业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餐饮供应链的普遍问题有:食材标准化、需求预测、冷链运输系统、供应链成员关系。

1)食材标准化

餐饮行业对食材名和加工等未统一也不容易统一规格和标准,有些是凭餐饮企业自身经验总结形成的,有的是品牌特色。这无形中增加了餐饮供应链中的食材种类,导致生产过程非标准化,增加不同工艺之间的转换成本,降低生产规模效益。

对此,一些优秀餐饮品牌都自建或者与固定的供应商签订严格的协议,保证标准化出餐,如北京的冰城串吧、杨记兴臭鲑鱼等。不过,自建供应链成本还是较高,未来仍会向着低成本的细化分工发展。

2)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可以最大限度利用采购食材,提高采购效率,减少浪费,增加台账。先前餐饮供应链中存在的需求预测偏差过大的问题,近些年这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伴随着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餐厅纷纷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用餐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纠偏,大大降低了需求预测的偏差,保证了采购物品的使用率,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大的连锁餐饮企业越来越重视需求预测,但是一些小型餐饮企业在相关领域仍然存在采购和实际需求误差较大的问题。预计今后连锁餐饮企业在采购预测端会越来越专业。

3)冷链运输系统

餐饮食材大多是生鲜类产品,具有易腐性、鲜活性、保质性等特点,对于保存具有特殊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冷链物流已经发展较完善,不同食物应该在怎样的温度下进行保存运输,都已经形成标准化的产品。

4)供应链成员关系

餐饮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常常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决策,而没有站在整个供应链的高度考虑整体利益最大化决策依据,缺乏信息沟通。各成员以成本的高低作为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导致上下游企业间进行价格战、互相压价,有时为了竞争,也常形成三角账单或者多角账单。

分析上面的4个因素,众多餐饮企业都在进行标准化改造;依据大数据优化整体采购,匹配产销关系;冷链运输已经形成标准和规模;唯一比较棘手的则是供应链成员的关系。

传统的餐饮供应链的物质流动关系是:食材——食材采购商——食材加工商——食材分销商——餐厅——客户,资金流动关系则倒推。

客户端的普通消费者的金额都是分散单次购买的,采购食材时都是一次大额采购,需要很多资金,回款确实单次分散、细水长流。因此总是会涉及到账单拖欠,多方账单。

表面上看大家生意往来很多,但是最后发现只有一家核心企业盈利。部分供应商甚至因为账单问题而资金流断裂,最终破产。

引入金融进入餐饮供应链,打破了原本的餐饮供应链的资金需求闭环,新资金的进入和流通增加了供应链整体运作的效率,缓和各个餐饮供应链成员的关系。

将供应链金融引入餐饮行业,可以有力解决餐饮供应链闭环死循环的问题,但是对于金融行业而言,餐饮供应链是否有做的价值,做的利润和发展潜力呢。

根据业内较为常用的5维分析模型进行分析,推测金融结合餐饮供应链的潜力。一般认为:大产业、弱上下游、强控制力、低成本与高杠杆、标准化的行业可以与供应链金融较为完美融合。

大产业是指产业空间大,不易触碰天花板。中国拥有16亿人的巨大人口基数,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经济如何下行,餐饮消费都必不可少。

弱上下游是指客户端中,至少有一环较为弱势,无法从银行获得廉价资金;餐饮企业的'上下游食材采购加工等具有轻资产的特质,而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按照银行现有的评价体系,很难从银行获得授信。

强控制力是指线上具有真实交易数据和征信、线下拥有物流仓储作后盾,从而控制风险。之前供应链金融未切入餐饮行业主要的原因在于食材的采购和顾客消费端都分散、现金交易频繁、财务混乱。但是随着科技金融、数字货币、虚拟货币交易、在线支付的普及,餐饮行业的数据变得可监控、可量化,也利于金融的切入和风险控制。

低成本是指资金的成本低,让供应链金融有利可图而又不过度增加融资方负担,高杠杆是一定本金投入能撬动较大资产体量。目前餐饮行业的融资成本(民间借贷成本)不低于25%,更多的30%,甚至更高。这么高的成本是因为餐饮行业从业老板对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太多概念,有时候赊账1个月是原价,但是现金结算的话可能9折甚至更低。即使银行融资成本10%和25%之间也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这也是银行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布局供应链金融的原因。

标准化是指用于融资的抵押品(抵押)相对标准化,公允价值明确,市场价格明晰,容易出手。传统认为餐饮行业的食材抵押物不易储存、不易变现,一堆食物有何用,但是随着人们对于食品要求的提高和冷链技术的发展,优质的食材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在市场中及其抢手,很容易快速出清。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一、疫苗冷链设备是指为了保证疫苗质量,在疫苗的生产、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对疫苗进行冷藏的设备。疫苗冷链设备主要有电冰箱、冷藏箱、冷藏背包、冰排等。

二、疫苗冷链设备必须专人管理、建档建帐、帐物相符、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严禁存放疫苗以外的其它物品。

三、电冰箱应摆放在干燥通风的房间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摆放平稳,电源插座专用。冷藏箱、冷藏背包和冰排(无水)应分类、集中、固定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疫苗冷链设备清洁卫生,做到无灰尘、无污迹、无异味、无积水。

四、电冰箱冷藏室中部应放置一支温度计,疫苗冷链设备管理人每天上班后、下班前各检查记录一次冷藏室内温度,温度应保持在2-8℃;冰箱蒸发器霜厚超过4毫米时要及时除霜;停机时要记录原因和持续时间。测温记录、除霜记录、停机记录保存3年。

六、电冰箱内疫苗贮存应按疫苗品名、批号、失效期分类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要留有1-2cm的空隙,箱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七、冻制冰排时,应注入冰排容积90%的清洁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内,冻制时间不少于24小时。冻制冰排数量应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八、运送和贮存疫苗时,应在冷藏箱(包)的底层垫上纱布,以吸水和防止疫苗破碎。每次使用冷藏箱(包)后,应清洗擦干或在通风处吹干,避免阳光曝晒。

九、冷链设备管理人员发现疫苗冷链设备异常、故障、损坏或遗失等情况应及时向县卫计委报告。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坏或遗失的,县卫计委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冷链设备维修记录长期保存。

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金融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supplychain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

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第一,企业融资新渠道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对于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执行官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

第二,银行开源新通路

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

“通过供应链金融,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还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掌握的信息比较完整、及时,银行信贷风险也少得多。”在供应链金融这种服务及风险考量模式下,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对整体贸易往来的评估会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就可以不只针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风险评估,而是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

第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

第四,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流合一

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意义”的全部详细介绍。

最近,《欧洲货币》杂志将供应链金融形容为近年来“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一项调查显示,供应链融资是国际性银行2007年度流动资金贷款领域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在肇始于次贷问题的金融危机中,供应链金融在西方银行业的信贷紧缩大背景下一枝独秀,高速增长的态势依然。

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也方兴未艾。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代表,越来越多的银行将供应链金融纳入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体系,产品系列、风险控制理念和营销模式也逐渐成形。不仅如此,供应链金融这一命题的出现,也倏然启动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银行业变革、产业竞争等一系列老问题的新思维。

在这个背景下,深圳发展银行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在广泛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从系统论角度及多个分维度,对这一创新进行了专业化的经验梳理和理论建构。本书所论及的一系列实践模型及其价值研析,对金融同业、供应链管理者和中小企业具有很高的借鉴、参考和启发意义。同时,作者所提供的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性理论框架,为学界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进一步深化的基础。

供应链金融风控基础知识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核心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优势的本质即在于风险定价能力的增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最新供应链金融风控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长期以来,传统供应链金融在风险控制中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核心企业及担保。如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即制造商实力不强,销售或资产规模不大,财务状况不良好,即使有核心企业或核心企业愿意提供担保,传统供应链金融提供方都不会提供融资。

二是动产抵押或应收/预付款质押。传统供应链金融强调,取得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必须提供传统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接受的仓单、存货、应收款或预付款抵押或质押,否则,即使该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实力强大,在该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都不会获得融资。2015年10月8日,华为、中兴一级供应商深圳福昌电子因欠款人民币2.7亿元宣布破产即是此情况。

三是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跟踪。即使供应链各企业采用了erp软件,但传统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管理信息系统与供应链企业erp系统及物流公司的管理系统未联网,因此,在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后,传统供应链金融提供方派人了解与跟踪该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以确保不出现异常,确保融出的资金安全。

与传统供应链金融不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须通过以下方式实施风险管控:

首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替代抵押或质押。京东为什么能为它的平台购物的消费者提供贷款(或赊销),原因就是它的后台可统计、分析该消费者消费行为习惯与还款能力。

其次,使用虚拟货币。发展虚拟经济要使用虚拟货币,2009年1月诞生的比特币,使虚拟货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供b2b2c的电子商务平台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闭循环,在该闭循环中使用虚拟货币,可防止互联网金融的道德风险,减少资金挪用、侵占或转移的风险。

再次,通过资本运作,将互联网金融风险从内部转化为外部风险或化解。当接受资金的某供应链出现风险,可通过重组,将几个供应链进行合并,并达到上市条件,然后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上市。供应链上市后,融资能力加强,还款能力提高或股价高于贷款或众筹投资原始投资金额,p2p贷款方可通过债转股或众筹投资人通过溢价出售股票将风险转移或化解。

金融竞争本质在于风险定价能力。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核心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优势的本质即在于风险定价能力的增强。电商类核心企业优势在于大数据下的信用评估体系,产业类核心企业优势在于对动产融资的把控力。

产业类核心企业风控:产品标准化+仓储能力。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价值评估越容易,同时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在资产处置上更容易,降低流动性风险。核心企业自建仓储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也是产业类核心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平台类核心企业风控:大数据优势。电商平台类核心企业,拥有更高的业务频次,上下游分别为供应商和消费者,基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贷款以及信用融资是主要形式,风险控制主要依靠平台交易往来所形成的大数据优势,比如京东白条的风控模式。

随着市场阶段的不断变化,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原因:供应链上的小企业在商业模式、企业规模上各有差异,所以传统金融机构统一的风控标准难以形成,每一笔贷款都意味着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审核、融资合同的拟定和确认、现场资产估值等繁琐流程,而这些流程必须由人工来完成,效率十分低下;同时,虽然一条供应链金融上的融资需求体量很大,但是其中每一笔贷款额度都相对较小,所以整体而言,传统机构给中小企业放贷的成本太高,收益太少,从而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如何推进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资本市场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并日趋成熟,供应链金融与信息技术结合日趋紧密。使得机构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闭环的实时监控变为可能,并可以进一步地将所得数据翻译成标准化金融语言,在极大地提高了风控的效率同时让风险更为可视、可控。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化使得中小企业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这种金融服务创新将给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带来结构性的改变。

无论供应链金融如何发展,其本质仍是金融,风险定价能力仍是竞争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与传统金融的对比中,供应链金融的风控优势是大数据下的征信系统。

一方面,大数据可及时预警风险。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关系。终端消费量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上游各环节的变动。大数据可判断一系列变动的规律,可以对财务数据、生产数据、订单数量、现金流量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对比,判断需求方向和需求量。

另一方面,通过商贸、金融和物流三方合作建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用平台大数据使交易平台与物流平台集成、与支付系统集成、与交易融资系统集成,达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的无缝隙连接。

无论银行、互联网或者核心企业,在未来,供应链金融乃至整个金融领域的核心都在于大数据,谁在大数据上占有优势,谁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而数据愈加开放的趋势使得大数据风控的优势愈加明显。一方面,核心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考虑整个产业的生态,更有意愿开放数据。另一方面政策角度也在推行地方政府、部委分层次的开放数据。据估算,80%的企业数据在政府手中,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向社会开放企业支付、税务、能耗、社保等方面数据。这些数据介入市场后,信用机构对它们进行加工,即形成信用产品。这些公开信息加之直接从群体数据获得的行业数据,征信企业就可以形成对企业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

大数据突破了金融市场以抵质押和担保贷款为主的传统方式,解决了金融机构对财报信息不充分,信用积累和抵押、担保资源不充足的中小微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价的关键问题,能够创建了高效能、全风控、低成本的信用评价模式、风险控制模式和信贷管理模式。

以国内第一家大数据信用服务机构金电联行为例,其采用非财报的“软信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服务。迄今已为1000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总规模达60亿元的非抵质押信用贷款服务,未发生过一笔不良。

交易明细数据:大数据信用评价技术不依赖由合计信息产生的财务报表,而是采用企业留存在供应链it系统中电子交易明细数据,通过对订单、库存、下线、结算、付款等海量明细记录的交互验证,识别数据的真伪,进行信用评价。信息的可靠性体现在:一是数据量巨大,几乎难以人为作假;能够反映企业最真实的经营状况;3、所有明细数据都是可以互推和计算的。

从事后风险到事前预警:传统的金融业务中都有违约率、违约概率、风险损失率等统计概念,而这些所反映的都是事后风险的结果。大数据信用技术提供依据供应链产生的实时交易数据,进行实时跟踪,实时的风险计算,实时的风险预警、预测,可提前预警3-6个月的风险。一旦发生触发预警,便提示银行进行资产保全,从而实现了全过程风险控制,因此大数据技术的统计中只有风险抑制率的概念。

客观性、高效率:传统信用评价的数据采集、风险分析、等级评定主要依靠人来进行,主观性强,人为风险高;大数据技术通过安装在供应链it终端数据挖掘机器人实时采集企业交易数据,云计算技术量化信用风险,从数据采集、清洗、分析、评价全部通过计算机,全自动化完成,能同时对上万甚至数十万家企业进行评价。


 

中小微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分析

供应链金融就是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延伸金融的纵深服务"的双赢效果。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小微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总体服务能力大大增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大幅提高,尤其是"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非银行业民间金融机构在加快自身业务架构转型的过程中,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积极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为供应链金融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做出了有益探索。

但是,必须看到,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层次仍存在不平衡现象,与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基础弱、网点少、成本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发展亟待加快;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等。

因此,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健全金融服务网络,有效运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使现代金融服务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特别是通过小额融资服务帮助农村和城市地区低收入群体创业扶持、提高生活水平、降低贫困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进程。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利于促进金融平衡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而发展供应链金融,首要一点就是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从非政府组织、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农信社等扩展到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服务内容从常规资金支持扩展到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到传统金融系统的冷落,人们所批评的"嫌贫爱富"、"锦上添花"是客观存在。但是,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据统计,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为中国新增就业岗位贡献是85%,占据新产品的75%,发明专利的65%,gdp的60%,税收的50%,可以说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主体,是关系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微企业面临金融不普惠的问题必须予以正视,必须解决严重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

1.提高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将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为中小微企业分忧解难的责任意识,多"雪中送炭"。

2.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体系,明确以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不断进行创新,成立专门面向小微企业的业务部门,开发出符合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特征的融资产品。

3.为供应链金融的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和良好环境,推进金融多样化改革,消除金融领域竞争不充分、过度垄断等弊端。

供应链金融不仅是全方位服务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的金融体系,也是金融机构拓展小微企业、农户和贫困人群等新客户群和新业务领域的新渠道。

1.发展供应链金融,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目前,供应链金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结构现状设定可操作性的发展目标,设计可行的指标体系,制定完备的政策体系,还必须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土实践探索,这样才能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2.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包括进一步扩大对"三农"、小微企业、民生、就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推动小微金融和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进一步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发展,发挥好民间融资在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来源中的作用。

3.在现有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验基础上,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金融机构,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对服务于小微企业和个人的专营金融机构进行财政、税收、监管、担保和风险包容度等政策扶持;重点发展民营银行,有效避免国有银行政企不分、股东股权虚置等问题,使其成为责、权、利统一的现代企业。民营银行在发展供应链金融方面具有明显的服务草根和市场效率优势,能够推动我国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

4.大力倡导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基础型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利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和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现代金融服务。降低农村地区存在的空间障碍所带来的信息采集成本和业务开展成本,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不足问题,将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进行捆绑,以此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实现"公平与效率",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党和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就是要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切实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玖远投资集团将与大家一道,全力以赴,尽己所能,吸取国际金融经验和教训,强化专业人才梯队,把握合规与风险管理,全面推行金融创新,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供应链金融讲座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00字)。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供应链金融的讲座。在这场讲座中,专家们对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概念、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和讲解。通过听取这些专家的演讲,我不仅对供应链金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其在现代商业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讲座中,主讲人首先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概念。他解释了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基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交易流程的信息传递和融资行为,来改善供应链中的融资效率,实现供应链中各参与方的共同利益。供应链金融旨在解决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融资问题,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等服务。此外,通过供应链金融,企业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可以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加速资金的流动和流转。

在讲座中,专家还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场景。例如,通过供应链金融,某些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账期融资解决周期结构中的短期流动性问题,提高资金链的稳定性;同时,大型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帮助供应商实现融资,从而优化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还有一些案例是关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通过对网上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提供线上融资服务,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些案例真实生动地展示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讲座还特别强调了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发展前景。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供应链金融将迎来更多机会和挑战。例如,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上所有交易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防止信用风险,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此外,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供应链金融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定价风险,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融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供应链金融将成为未来商业交易和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段:我的收获和总结(200字)。

通过参加供应链金融讲座,我对供应链金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认识到,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一种金融服务模式,更是一种推动供应链整体效率和品质提升的新思维。它通过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和金融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融资渠道,并加速了资金的流动和流转。同时,供应链金融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商业合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通过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供应链金融,我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商业和金融的挑战,并为我所在的组织带来更大的价值和贡献。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程序

企业风险管理涉及的风险和机会影响价值的创造或保持。它是一个从战略指定到日常经营过程中对待风险的一系列信念与态度,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进行管理,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风险识别程序要求采用一种有计划的、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法,来归类分析业务的每个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加以认识和辨别。正确的风险识别是实施风险评估及有效的风险控制的基础。

在识别损失风险之后,下一步就是衡量损失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这包括运用定量及定性分析法对特定风险发生的损失频率和损失范围及程度进行估计与度量。

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需要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工具进行优化组合来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改变风险的措施,如避免风险、转移风险、损失管理等;另一类是风险补偿的筹资措施,对已发生的损失进行资金补偿,如包括自保方式在内的`自担风险。保险可以看做一种风险转移的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必须嵌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并对其他内部控制作出响应。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察。

所有企业都面临不确定性,对管理层的挑战是决定为增加股东价值而能够接受多大的风险。企业风险管理使管理层得以有效的处理不确定性和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机会,从而增加创造价值的能力。

管理层需要充分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风险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意识到潜在的障碍和威胁。企业需要知道损失来自何处并能够找出受益于损失控制程序的问题领域。管理层应尽力识别所有可能对企业取得成功产生影响的风险,包括整个业务面临的较大或重大风险,以及与每个项目或较小的业务单位关联的不太主要的风险。但是,对于每一项业务来说,收益往往是伴随着风险的。企业只有充分认识、理解业务中的风险因素,才能在内部控制中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规避风险,顺利开展业务。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管理的主要方法是了解风险信息,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的成本、影响及发生的可能性,并针对出现的风险制定应对办法,以确保供应链金融的畅通。

金融供应链培训心得体会

金融供应链是当今商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起高效、有序的供应链体系至关重要。而金融供应链培训就是为了帮助企业相关人员掌握金融供应链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我最近参加了一次金融供应链培训,其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培训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简要介绍。

在这次金融供应链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了解了金融供应链的重要性和作用。我们还学习了一些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金融工具和技术,如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培训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等多种学习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第三段:对培训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反思以及解决方案的总结。

在培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对于供应链的整体把握,以及如何运用金融工具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益等问题。我通过与其他学员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逐渐解决了这些困难。我发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能够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和帮助。此外,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四段:对培训中的收获和体会的总结。

通过这次金融供应链培训,我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环节,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充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协作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思考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收获和体会对于我未来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发展非常宝贵。

从这次金融供应链培训中,我看到了金融供应链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供应链必将在企业运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建议企业和个人能够重视金融供应链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同时,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金融供应链培训机构和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培训服务,推动金融供应链的发展。

综上所述,这次金融供应链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金融供应链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这些收获和体会将给我带来巨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分享我在金融供应链培训中的心得和体会,共同推动金融供应链的发展。

循环经济与供应链金融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它需要借助金融体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与供应链金融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的有效结合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首先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传统经济是按照“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方式进行运行,而循环经济则是按照“资源—生产—消费—资源”的方式进行运行。其次是两种经济的主要特点不同。传统经济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而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最后是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传统经济由于“三高一低”的特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而循环经济“三低一高”的特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小。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现实必然性。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言,随着过度的开采会逐渐减少,最终会枯竭;而对于可再生资源而言,由于其消耗的速度超过了再生的速度,也在不断减少。而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都非常低下,将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因此迫切要求我国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循环经济则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一种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思想最早是从供应链管理中获得启示的。所谓供应链,是指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由众多原材料供应企业、产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等众多经济主体共同组成的一个链条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它又可以进行不同的定位,如从产品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产品链,从信息流动的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信息链,从资金流动的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资金链。在供应链所涉及的众多要素中,资金是最重要的。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资金的增值,因此资金的有效管理是维持供应链稳定运行的根本保证。而供应链金融就是对供应链上资金流的有效管理。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以供应链为基础,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更加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的金融活动。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及时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短期融资难问题,并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同时,还能促进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信用,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靠单个企业单打独斗来求得生存越来越困难,想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就更加困难。于是各企业开始寻求抱团发展,以产业集群或供应链的方式来应对市场竞争。供应链金融便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国外,供应链金融已经非常流行,成为各商业银行一个十分重要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仍然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国内的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但发展也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开发了很多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始提供越来越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首先是预付款融资模式。它是采购商先从银行处融资支付给供货商,拿到供货商的提货单后将提货单质押给银行,以后分次付款和提货。通过预付款融资模式,银行直接为采购商提供贷款,缓解了采购商的资金压力。同时银行采用提货单作为质押也不存在风险,这种融资活动对于双方而言是互惠互利。其次是经营融资,是指经营企业将自己的存货交给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保管,然后从银行处获得贷款的金融活动。而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供货商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单转让给银行然后从银行处获得贷款的融资活动。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实力有限,并且常常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供应链金融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极大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供应链金融风险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各方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此同时,由于赊销已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短缺又会直接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甚至出现"断链"。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某动产质押监管公司在承办某粮食企业动产质押监管业务中,核库时对库内粮食(稻谷)价值采取办法是:质物(稻谷)价值=库内稻谷堆积长度×库内稻谷堆积宽度×库内稻谷堆积高度×稻谷密度(银行确认)×稻谷单价(银行确认)。经测量计算,该库质物总价值为500万元。该项目是输出动态监管,事过一个月,企业在办理有关手续后,预出库100万元货值的稻谷,为方便企业,监管员同意企业用铲车出库,即铲车铲出稻谷过磅除皮后计算稻谷的重量,而后乘以单价,额度控制在100万元。企业出够100万元价值的稻谷后,监管员发现库内粮食仅剩五分之三多一点了,后经丈量计算,库内稻谷的价值只剩下350万元,远低于应有的价值库存数。

1、 什么原因造成了质物出库后应存质物的短少?

2、 应采取什么方式出库才能避免上述现象?

某粮油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拟以自有油罐油品作为质押物,银行委托某第三方监管公司进行监管,监管前,当事三方对质物数量进行了测量核定,期初核库质物(食用油)数量为875吨,最低控货值650万元,属于输出静态监管。不久,粮油公司提出其生产的无处存放,请求注入已被监管的油罐中。监管公司本着服务企业、融洽合作关系的原则,同意了企业的请求,双方约定,企业每次进出油品必须交给监管公司进出货物单据,以磅单数量为准。然而,随着油品进出的频繁,监管公司在对油品检测中发现,企业存在少进多出或虚开进油数量的违规情况,经对罐中库存油品测量,确认企业多出油品50多吨,企业也予以承认。

1、 什么环节导致企业以少充多,以虚充实的行为发生?

2、 正确的出入库方式应该怎么操作?

案例之一

问题:

1、 什么原因造成了质物出库后应存质物的短少?

答:原因有三:

3,银行对质押监管业务的不专业,银行确认质物的密度和价格,尤其是稻谷密度不可靠,当监管公司找到银行要相关数据时,应该告知监管公司其可能存在其误差及其预测的风险(据我所知,一般知名银行都有质押监管中心)。

2、 应采取什么方式出库才能避免上述现象?

答:决定采取的出入库方式的是核库的办法,即采取何种核库的方式,就采取何种的出入库方式。

第一种方式:如案例所示,核库的方式是“质物(稻谷)价值=库内稻谷堆积长度×库内稻谷堆积宽度×库内稻谷堆积高度×稻谷密度(银行确认)×稻谷单价(银行确认)。”采取的出入库方式就是用体积出库,即用不同比例的规格容器,通过计算容器体积和企业出库的数量,得出出库的数量。

第二种方式:如案例所示,核库的方式是“企业用铲车出库,即铲车铲出稻谷过磅除皮后计算稻谷的重量”采取的出入库方式就是质量出库,即用过磅的方式得出质物的重量,最后用企业出库的数量,相减得出出库的数量。

案例之二

问题:

1、 什么环节导致企业以少充多,以虚充实的行为发生?

答:企业的出入库环节,监管公司的初始环节,即对企业的出入库的监管。

2、 正确的出入库方式应该怎么操作?

答:正确的出入库方式是:“以入定出”,即入库多少,就出库多少,具体做法是原875吨油忽略不计,不去动它,企业只有入库多少,才能出库多少,如果要动原875吨油,就要银行出具提货通知书。

当然,还要依靠参加企业的每个月的盘点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企业虚开进油单据的现象,如果企业有条件必须对企业的地磅进行设置,让其只能按实际数据打出单据,或者对油罐出口处安装一个仪表,可以读出数据,防止企业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