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幼儿园小班评语 >正文

童年的发现教案小班(实用14篇)

通过小班教案,可以帮助幼儿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学习优秀的小班教案范文,教师能够拓宽思路、丰富教学内容,并提高教学效果。

童年的发现教案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俄国作家,他的名字叫:费奥多罗夫。板书:费奥多罗夫。指读。

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天真烂漫、多姿多彩。在他童年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

2、看着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小结板书: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弄清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文中注音的字词。

2、检查生词。指导易读错、写错的字。

三、学习“我发现了什么”

童年中我究竟发现了什么?快速朗读课文,用“——”画出来。

(1)交流。(板书:胚胎发育的规律。)读词:胚胎。你知道什么是胚胎吗?(指读注释,其实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从一个小小的胚胎发育成胎儿的。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a、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发现的过程?3——13。b、请反复朗读十三自然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发现胚胎发育过程的句子。c、齐读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这就是我的发现。那年我才九岁,所以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带着这份高兴读读。

(3)关于我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其实有位叫达尔文的科学家专门进行过研究,还得出了一个观点,请看到14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4)我的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竟是如此的相似,怪不得我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自豪呢!请高兴自豪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我是怎样发现的”

1.我有胚胎发育过程这样的发现,源于什么?默读3-13自然段。

(1)指名说。随机板书:梦中飞行。

(2)有了这奇妙的问题我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请教老师。

(4)结果如何?板书:得到证实。

(5)看着板书,将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就是我“发现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童年的发现》教案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1、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板书设计:

{梦中飞行。

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请教老师。

{想象研究。

{思考推算。

《童年的发现》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发现和发现过程,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丰富的想象。

理解感悟作者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伴随着驱逐和迫害”这个句子的含义。

搜集有关人类进化方面的资料和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1课时。

1、课前要同学们搜集有关人类进化的资料或者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并简单介绍作者。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喜欢的词语。

2、检查生字读音。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依据是先概括叙述,然后具体叙述,最后总结。第一部分概括叙述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第二部分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第三部分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1、自由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仔细读一读,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句子的意思。

(2)作者的发现分为几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梦中飞行——为什么会飞行——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和作者大胆的猜想。)。

2、再默读这部分课文,思考:

3、学生交流。

4、教师重点引导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丰富大胆的想象。

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作者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6、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指导:

(1)作者是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如: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儿就能飞到哪儿。”

“哈!我总算弄明白了!……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2)作者是个爱寻根究底、勇于探索的人,如:

“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老师……等你们升入高年级,老师课上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嘿!终于想出了眉目。”

(3)作者是个幽默豁达的人,如: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伴随着驱逐和迫害。”(这是个重点、难点,要指导学生举例来理解:比如哥白尼、阿基米德等为科学事业遭受迫害的故事。)。

以上这些句子,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你在生活实践中有过什么发现吗?说一说。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今后在学习、生活中会有所改变吗?会怎样做呢?

搜集科学家童年有趣的故事读一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的成语。

费奥多罗夫(1828—1903),曾写过很多有关俄罗斯国家历史、宗教、自然界、图书馆事业等方面的文章。在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人的思想、人的生命价值、人类与周围世界与无穷宇宙相互关系的科普文章和论述。

他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邦的创始人,也是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他学问渊博。据说他知道鲁缅采夫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前身)几乎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他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童年的发现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发现和发现过程,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作者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伴随着驱逐和迫害”这个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人类进化方面的资料和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要同学们搜集有关人类进化的资料或者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喜欢的词语。

2、检查生字读音。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依据是先概括叙述,然后具体叙述,最后总结。第一部分概括叙述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第二部分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第三部分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三、理解感悟。

1、自由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仔细读一读,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句子的意思。

(2)作者的发现分为几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梦中飞行——为什么会飞行——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和作者大胆的猜想。)。

2、再默读这部分课文,思考:

3、学生交流。

4、教师重点引导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丰富大胆的想象。

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作者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6、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指导:

(1)作者是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如: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儿就能飞到哪儿。”

“哈!我总算弄明白了!……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2)作者是个爱寻根究底、勇于探索的人,如:

“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老师……等你们升入高年级,老师课上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嘿!终于想出了眉目。”

(3)作者是个幽默豁达的人,如: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伴随着驱逐和迫害。”(这是个重点、难点,要指导学生举例来理解:比如哥白尼、阿基米德等为科学事业遭受迫害的故事。)。

以上这些句子,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联系生活,激发热情。

1、你在生活实践中有过什么发现吗?说一说。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今后在学习、生活中会有所改变吗?会怎样做呢?

五、拓展练习。

搜集科学家童年有趣的故事读一读。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的成语。

费奥多罗夫(1828—1903),曾写过很多有关俄罗斯国家历史、宗教、自然界、图书馆事业等方面的文章。在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人的思想、人的生命价值、人类与周围世界与无穷宇宙相互关系的科普文章和论述。

他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邦的创始人,也是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他学问渊博。据说他知道鲁缅采夫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前身)几乎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他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童年的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谈谈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第二课时。

{钩()构()。

{防()妨()。

{竞()竟()。

{婴()樱()。

{遥()摇()。

{躯()驱()。

唐憎念佛——。

傻子堆积木———。

孙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奇妙——()妨碍——()祸患——()情不自禁——()绞尽脑汁——()随心所欲——()。

1、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

2、我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

3、我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某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老师同意。/汪波小组组织这次班会。

——————————————————。

2、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他不小心。

——————————————————。

3、同学们欢迎潘晴。/潘晴给大家讲故事。

——————————————————。

《童年的发现》教案

这首《童年》以朴实的歌词、轻松欢快的旋律唱出了我们每个人心扉,正如歌词里所唱“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山里面有没在住着神仙”之类充满幻想、充满好奇的问题是不是也在我们脑海里出现过?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看看他的童年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板书:14*童年的发现(齐读课题)。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2课时。

一、导语。

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谈谈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一、比一比,再组词。

{钩()构()。

{防()妨()。

{竞()竟()。

{婴()樱()。

{遥()摇()。

{躯()驱()。

二、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补充的成语在课本中找。

唐憎念佛——。

傻子堆积木———。

孙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三、写近义词。

奇妙——()妨碍——()祸患——()情不自禁——()绞尽脑汁——()随心所欲——()。

四、缩句。

1、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

2、我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

3、我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某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

1、老师同意。/汪波小组组织这次班会。

——————————————————。

2、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他不小心。

——————————————————。

3、同学们欢迎潘晴。/潘晴给大家讲故事。

——————————————————。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童年的发现》教案

1、说说“我”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正好是十个月。”

2、用上“梦中飞行”、“老师解答”、“认真思考”等关键词来说“我”的发现。

3、说一说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向学生讲述哥白尼受到迫害的故事。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

1。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一、激趣导入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时刻,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去看看他的童年有怎样有趣的发现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5。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三、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2)在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地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五、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3。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六、总结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本课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童年的发现》教案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两个会认的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并加以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的发现及其过程。

3、体会文中最后的一句话的含义,从中获得启示。

4、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了解“我”的发现及发现过程。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我”童年时强烈的求

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童年的发现》教案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介绍什么是倒叙悬念法。

倒叙悬念法:写人记事的文章,开头写出事情的结局、结果,或事情的高潮,或事情的某个精彩的片断等,给读者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文,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文章采用倒叙悬念的开头方法: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点出因得意于自己的发现笑出了声音,却受到了责罚。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读书欲望。

3、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