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教学工作计划 >正文

数一数教学设计(精选19篇)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注重差异化教学。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覆盖了不同学段和学科的教学内容,适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师参考使用。

数一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时“数一数”。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学生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6+6+6+6=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知道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所以在课的伊始,我想应该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感到应该有序的数,多角度的数。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和必要性。

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小动物呢?我们快来数一数吧!(板书数一数)。

(学生观察数)。

师:数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可能回答:

生:小猫班队伍排列非常整齐,很容易就算出有多少小动物。小猫班每排有3只小猫,一共有4排,3+3+3+3=12只一共是12只。(师板书算式并介绍相同加数)。

生:小猪班一个个数是12只小猪。

生:小猪班站的齐,小猫班站得不齐。

师:说的真不错,你看小猪班站的多整齐呀,今后我们在站队的时候也要像小猪班学习。

【设计意图】对不规则、规则物品计数,列式,简单比较异同。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活动一:数熊猫。

学生看书,边看边数。

生汇报。

生:15只,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5个5个数的。

师:你能数给大家看看吗?

生:我是一横行一横行看的。生边说边数。

师:你可真了不起能和前一个小朋友有不同的数法。

师:我们也一起来像他一样数数好吗?5、10、15。

师:那你能列个算式吗?

生:5+5+5=15。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要把是怎样数的告诉给大家,并列一个算式。

生:我是一竖行一竖行数的3、6、9、12、15。

生:3+3+3+3+3=15。

师:那你能列个算式吗?

生:3+3+3+3+3=15。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预设:学生也有可能出现下面的数法,

生:我是横着2行2行数的,用10+5=15。

生:我是竖着两行两行数的6+6+3=15。

师把学生的算式都列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比较。

5+5+5=15。

3+3+3+3+3=15。

6+6+3=15。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教师结合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比较三种不同的数的方法)。

生:都是加法但是加数不一样,

生:有的是加数都相同,有的是不同的。

师:那我们看看这三种数法哪一种能最准确不容易数错。

通过讨论孩子能发现第一种和第二种。

师:其实方法3和方法2本质是相同的,6是把两个相同加数先加,也是可以的。如果我们手指着每一行或者列,一行行或一列列数,不容易重复或者遗漏,也容易检验。

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生:因为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看所以列出的结果算式不一样,但是结果一样。

生:为了能更准确的计算出结果我们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数一横行一横行或一竖行一竖行的数。(黑板上只留下相同加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重点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

活动二:数圆片。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看看你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同桌合作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学生汇报。

生:我们列了两个算式,首先我们是一排排数的,4个6所以。

列式为6+6+6+6=24(个)然后我们又一列列数的6个4所以。

列式为4+4+4+4+4+4=24(个)。

学生边汇报师边板书。

师:看着黑板的算式,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放开的说,数的角度不同算式不同;可以列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都是相通的加数相加,加数不同,但是结果相通同)。

【设计意图】再次数,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多,由数实物到数图形,抽象程度上也有提升。

1、师:看来今天小朋友的发现可真不少哇!小熊猫北北要参加跳格比赛,还要数出有多少个格子,翻开书的`第三页,如果你是北北,你想怎么数呢?想好后在书上列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又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1:我可以列出算式,10+10+10=30(个)。

生:我列的是3+3+3+3+3+3+3+3+3+3=30(个)。

板书。

【设计意图】三数格子图,是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为学生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联系拓展,领悟新知。

1、活动四:数苹果。

师:运动会结束了,熊猫老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优秀,于是决定要用苹果来奖励他的学生,课件出示(教材中给出了加法算式,只需要填上结果,用课件出示时,去掉算式,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生:有5盘苹果,每盘里有3个。

师:谁能提个数学问题?

生:5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该怎样列式呢,写在练习本上,

生列式:3+3+3+3+3=15(个)。

板书3+3+3+3+3=15(个)。

指名学生说算式。

板书算式3+3+3+3+3+3=18(个)。

师:如果有这样的10盘呢?

生说算式3+3+3+3+3+3+3+3+3+3=。

师:如果有这样的15盘呢?

生说算式:3+3+3+3+3+3+3+3+3+3+3+3+3+3+3=。

师:那100盘呢?现在请你在本了上列出算式。

生可能会说出结果,要给予表扬,有的不去写,教师质疑。

师:为什么不写呀?

生:这也太多了。

师:是呀你们说的都不错,我们来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第三页。

生:用乘法就方便了!

2、你们想了解乘法这个新朋友吗?下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乘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到写这些加法算式越来越麻烦,进而使他们联想到能否有简便的方法。再通过看书上智慧老人说的话,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板书设计:(略)。

设计中生的语言是根据试讲后学生的发言进行的预设。

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的困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二、新授。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3、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练习: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

一、进度统。

一、目标统。

一、例题统。

一、习题统。

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

一、进度统。

一、目标统。

一、例题统。

一、习题统。

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数一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数一数总课时数: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2)动脑动手:

1。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第一、二题。

三、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数一数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的困难。

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二、新授。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3、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练习: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使用函数模型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让学生理解现阶段函数的概念,定义域的概念。

难点用函数模型去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时,如何确定定义域。

学情。

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有朝气,有活力,爱实践,爱生活。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函数概念,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法与学法教法:微课视频中包含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使用。

1.动画设计《世界在不断的变化》。

2.专业录频软件;

3.视频后期处理软件;

5.其它图片、背景音乐。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世界在不断的变化》。

老师解说:这个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这个世界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这个世界一直在改变”。聪明的人类为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生存,想出了很多记录世界变化规律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好办法,它就是数学函数,函数是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1看视频。

2听老师解说,函数是研究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3了解函数的作用,对函数产生兴趣。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对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函数是用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这样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函数的功能,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又回顾初中学习的数学函数的定义。

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更x和y,在某一法则的作用下,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相对应,就称y是x的函数,这时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用一个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例:到学校商店购买某种果汁饮料,每瓶售价2.5元,那么购买瓶数x,与应付款y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y=2.5x.瓶数x在自然数集中每取定一个值,应付款y就有唯一一个值与其对应,我们可以运用对应关系y=2.5x去进行方便的运算。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自变更x只有在自然数集中取值才有意义,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研究所有已知函数,就会发现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使用函数模型描述世界变化规律的前提.所以我们重新定义函数,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集合d来表示.函数的定义:

知识总结。

(1)函数的概念。

(2)强调用函数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前提是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定义域。

学生回顾本次微课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重点,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环节四实例检测。

实例:文具店出售某种铅笔,每只售价0.12元,应付款额是购买铅笔数的函数,当购买6支以内(含6支)的铅笔时,请用表达式来表示这个函数.要求学生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邮箱,及时反馈.学生练习,并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我的邮箱,并通过qq与学生进行交流实例巩固今天学习的函数概念。

数一数教学设计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一课时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教后记:

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数一数教学设计

1.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班学生已使用两年实验教材进行学习,学习中初步形成搜集资料与自主探索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在活动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大数的生活资料,课上充分放手让学生在估一估、数一数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千、万的计数单位,了解它们的进位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体会学习的价值。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我的研究课题,以往我认为将教材中的素材进行简单变换或重组就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通过进一步理解《标准》所提出的理念以及教学中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实质是在深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加入教师、学生创造性的设计与思考,挖掘教材内部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可利用和可开发的因素,这才能达到灵活运用教材的目的。

根据教材意图,我设计了数一数一课。虽然在课上是40分时间的学习过程,但如何能延长这一学习时间,使学生走出40分时间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不断地学习呢?课前,我就先请学生搜集有关生活中大数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搜集了录像资料,使他们不仅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大数,而且在学习中进一步建立数感。课的开始,学生伴随着宇宙星空、海洋鱼群、群马奔跑的录像进入了生活中大数的学习。呀班内发出了惊讶的声音。我顺势问:你们有什么感受?太多了!成千上万呢?有无数颗星星我都数不清了。接着,学生介绍自己在生活中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体会大数就在他们身边。有的找到河流、山川的长度;有的从汽车的各种配件介绍表中发现大数;有的从报纸上剪下商场电器促销价目表,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大数等。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建立了对大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教材是从已有知识数方块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认为,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让学生理解当数很大时,先确定计数单位,再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易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脉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我探索和相互交流中,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也将得到发展。

于是,我先拿出一满杯黄豆,请学生估计有多少粒。500,800,1000,3000多种不同的答案说了出来。正在学生争论不下时,教室内发出哗哗的响声,喧闹的场面立即静了下来。教师又拿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放了100粒黄豆,并告知学生其数量,让学生对比两个杯子的黄豆,再估计第一个满杯黄豆的数量。此时全班发出的声音趋于一致:900,10001000左右。顺势教师追问:从大家两次估计的情况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次估计的答案相差较大,第二次比较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问道。因为老师给我们100粒黄豆当样子就好估计了。接着,教师请学生估计一张格纸上有多少个格,学生又出现争议无法准确估计。您能给我们一个样子吗?学生这次主动提出了估计较大数时需要标准,我很高兴。于是就提供给学生10,20,50,100的单位作为样子。学生很快选择了较大的数当样子进行数数。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样子开始了数数活动,这时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在规定时间内边圈边数,想一想怎样能让别人很快知道你的格子纸中有多少个格。学生开动脑筋紧张地数着,很快说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有的横着画、有的竖着画、有的以方块为单位画,无论是哪种画法都体现了10个100是1000或20个50是1000的含义,在这两种方法的比较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出10个100是1000的含义及合理之处。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发现自己选择单位不妥之处。当建立了百与千的关系后,再研究千与万的关系时,学生自然选择以千为单位去数数,建立了10个1000是10000的概念。这节课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疑问中探究,不断地体验、不断地理解、不断地修正自我。这些远比单一地告诉学生通过数数得出结论要更有价值。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全校升旗的录像,让学生结合本校实际体会一千有多大,进而体会一万有多大。

《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的价值,将40分的课堂教学延伸,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大数的资料,在大量的生活资料中体会大数存在的意义,在估计、数格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发展学生数感是《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案例首先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着大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估计和数方格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的模型。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发展对数的感知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特别是,学生选择合适单位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主学习。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叙述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是简单地记录数字的过程,而是在告诉人们课堂上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而这些精彩的故事正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创作的结果。

《数一数》教学设计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

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办法?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

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

(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

(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

(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

(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

(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

(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

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

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

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

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

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

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

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

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

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

(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

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

(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三、总结:

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

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

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

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1.学生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是抽象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基础。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教材中在处理4个数数活动时的区别:数熊猫时是跳着数的,数圆片时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者数一列几个,有几排);通过这两个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数方格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交流。

2.数苹果的活动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探索计算15个3相加的算法,发现实施分组计算的策略,可以减少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使算式简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算式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一节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数一数》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数的名称和顺序。

2、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看一看,画面上有哪些动物,分别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数一数,图中每种动物的数量各有几个。

3、说一说,引导幼儿按动物数量的多少说出每种动物的名字。

4、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数一数》,引导幼儿掌握数词和量词。

1、引导幼儿观看画册,指读儿歌。

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讲述小动物的故事。

三、手指游戏“十个手指头”

1、教师说儿歌《十个手指头》,幼儿跟读。

2、教师启发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创编动作。

3、幼儿自由表演儿歌。

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

1、引导幼儿观察《看猴山》。

1)、说出猴山上有多少只猴子。

2)、数一数,树上有几只猴子,荡秋千的小猴有几只,梯子上的小猴有几只等。

3)、说一说,山上的猴子多还是山下的猴子多。

4)、找一找,与照片上相同的小猴子是哪只,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在数学活动区,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物品数量,学习物品与数字的对应。

家园共育:

儿歌有明快的节奏,念起来顺口,容易记住,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数数的兴趣。家长在教孩子学习口头数数时,可以用一些简短的数数儿歌,如《数字歌》等。

附:

数一数。

一头象,两只虎,

三只熊猫四只鹿,

五匹马,六只鸭,

七只小侯八只兔,

九条金鱼十只鼠,

十个手指头。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数字歌。

一一一,一只小鸡叽叽叽;

二二二,二只小狗汪汪汪;

三三三,三只绵羊咩咩咩;

四四四,四只老鼠吱吱吱;

五,五只布谷咕咕咕;

六六六,六只小鸭嘎嘎嘎;

七七七,七只蟋蟀唧唧唧;

八八八,八只青蛙呱呱呱;

九九九,九只斑鸠啾啾啾;

十十十,十只蜜蜂嗡嗡嗡。

《数一数》的教学设计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

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

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办法?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

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

(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

(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

(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

(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

(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

(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

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

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

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

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

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

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

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

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

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

(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

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

(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

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

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数一数》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在学会绕口令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注意唱准休止符。

2、根据图片变化的暗示,学习运用“重组法”来改变歌词进行演唱。

3、敢于迎接由绕口令拗口及不断变化的歌词顺序所带来的双重挑战。

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了观看幻灯片、图谱的形式,运用视听唱,整体教学法,游戏表演法、提问进行教学。

学法:利用观看幻灯片提问图谱演示帮助幼儿记忆歌词,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回答加深印象,指导、参与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快乐中获取知识。

活动准备:

1、山、林、草、路边、洞图片,虎、鹿、兔、猪、鼠的胸饰。

2、可移动的虎、鹿、兔、猪、鼠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数数歌”。

教学重点:能够学会歌曲,理解歌词的意思,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来。

教学难点:在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唱准休止符,运用“重组法”来改变歌词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谈话:请你说说你喜欢动物的动物是谁?它喜欢在哪儿玩呢?

二、观看幻灯片,学说绕口令。

2、师:(教师点击幻灯片2)这是什么地方啊?(山)看看是谁藏在了上山?(同时点击鼠标出现虎)。

3、带领幼儿说短句“山上一只虎”。

4、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点击3、4、5、6帮助幼儿更快的记忆、理解绕口令的内容,在幼儿的跟读中纠正字的发音。

5、师: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咱们再来回忆一下它们都是在哪儿找到的,(播放幻灯片7并介绍儿歌的名字《数一数》)。

6、和小动物一起复述绕口令(幼儿说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加深记忆)。

三、学唱歌曲。

1、师:这个绕口令小朋友们已经都会了真是能干,老师可以把这首儿歌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教师清唱,在唱到休止符时唱半拍,拍一下手)。

2、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唱,老师声音大一些,小朋友的声音小一点。

3、师:下面我们再一次,注意听了老师把拍手的不要了,放在心里面数一。(幼儿再唱一遍)。

四、歌曲表演。

1、师:接下来呀,老师要请这几只小动物上来表演,我用我的耳朵听哪些小动物唱的好我就请它上来表演。(教师听并给唱的好的幼儿带上胸饰,幼儿唱两次)。

2、五个幼儿表演动物,下面的幼儿帮忙唱歌。

3、五个幼儿表演动物,五个幼儿表演动物的住所。

4、全体幼儿一起表演,按照幼儿的想法去扮演角色。

五、结束语。

师:老师再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出示图谱,改变动物出现的地方)根据老师给的小朋友们自己改一改歌词。

(教师不断地更换图片,幼儿进行演唱)。

活动延伸:

将图片投入到表演区,鼓励幼儿在玩区域游戏的时候边玩边唱边表演。

《数一数》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顺序几个几个地数数,并能根据不同数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在多个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能力弥补: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加法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

图片若干张。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如果请你从1数到20,你认为可以怎样数?

抽答板书:几个几个地数。

(一)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熊猫玩具。

(出示熊猫图)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玩具店看一看,数一数柜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你是怎么看,怎么数的,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2、抽答板书:

横着看5个5个地数。

竖着看3个3个地数。

4、抽答板书:

5+5+5=15(个)。

3+3+3+3+3=15(个)。

5、小结:观察熊猫图时,我们可以从横的、竖的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发现有不同的数法,还知道能用不同的加法算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

1、出示圆片图。

把你的数法和算式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抽答板书:

横看看6+6+6+6=24(个)。

竖看看4+4+4+4+4+4=24(个)。

1、出示方格图。

请学生观察方格图后,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自己是怎么数,怎么算的。

板书:

10+10+10=30(个)。

3+3+3+3+3+3+3+3=30(个)。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师:你能算出5盘苹果一共有几个吗?请你算一算。

3、师:你能列出6盘、10盘、15盘苹果的算式吗?

5、要写出56个3连加,你有什么感受?

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感想?

延伸: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个新朋友——乘法,用它来表示几个几连加就简便多了。

《数一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数一数总课时数: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的热情。

xxx。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2)动脑动手:

1、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第一、二题。

三、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从不同的角度数物体的个数,会列不同的加法算式。

2、经历数的过程,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可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熊猫图片,圆片,苹果图片,多媒体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一)”,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熊猫图,你们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

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了不起,还有别的数法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师:引导学生观察全部算式,比较后,说说哪种数法较好。

生观察思考并发言:横着一排一排数,或竖着一列一列地数,比较好,计算起来较简便。

(2)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板书:6+6+6+6=244+4+4+4+4+4=24。

(2)让学生读出这个加法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4个6等于24;6个4等于24)。

(3)试着数有几个方格,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0+10+10=303+3+3+3+3+3+3+3+3+3=30。

(2)让学生讨论出:6盘呢?10盘?15盘呢?(出示投影片)。

(3)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你读写了这些算式有什么感觉吗?

三、巩固应用。

1、让学生再举出这样的算式,如:上面的苹果50盘呢?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说)。

3、看图写加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数一数,算一算中去体验、感悟乘法的意义,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6+6+6+6+6=30。

5+5+5+5=20。

3+3+3+3+3+3+3+3+3+3+3+3+3+3+3=45。

之后,让学生会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重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难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

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办法?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

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

(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

(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

(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

(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

(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

(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

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

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

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

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

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教材第3页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

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

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

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

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

(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

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

(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三、总结:

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

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案例点评:

1.学生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是抽象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基础。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教材中在处理4个数数活动时的区别:数熊猫时是跳着数的,数圆片时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者数一列几个,有几排);通过这两个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数方格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交流。

2.数苹果的活动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探索计算15个3相加的算法,发现实施分组计算的策略,可以减少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使算式简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算式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一节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数一数》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顺序几个几个地数数,并能根据不同数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在多个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能力弥补: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加法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

教学准备图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如果请你从1数到20,你认为可以怎样数?

抽答板书:几个几个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列一列。

(一)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熊猫玩具。

(出示熊猫图)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玩具店看一看,数一数柜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你是怎么看,怎么数的,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2.抽答板书:

横着看5个5个地数。

竖着看3个3个地数。

4.抽答板书:

5+5+5=15(个)。

3+3+3+3+3=15(个)。

5.小结:观察熊猫图时,我们可以从横的、竖的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发现有不同的数法,还知道能用不同的加法算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

(二)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圆片。

1.出示圆片图。

把你的数法和算式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抽答板书:

横看看6+6+6+6=24(个)。

竖看看4+4+4+4+4+4=24(个)。

(三)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方格。

1.出示方格图。

请学生观察方格图后,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自己是怎么数,怎么算的。

板书:

10+10+10=30(个)。

3+3+3+3+3+3+3+3=30(个)。

活动三:引导学生在算一算中体会加法的局限性。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要知道5盘苹果一共有几个,书上算式是5个3相加,这样列式对吗?为什么?

2.师:你能算出5盘苹果一共有几个吗?请你算一算。

3.师:你能列出6盘、10盘、15盘苹果的算式吗?

5.要写出56个3连加,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感想?

延伸: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个新朋友——乘法,用它来表示几个几连加就简便多了。

《数一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时“数一数”。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学生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观察方阵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个图形,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为什么这么列,我出示的是每排6个,有4列,通过调查孩子的列式有三种方法:

(1)6+6+6+6=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知道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所以在课的伊始,我想应该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感到应该有序的数,多角度的数。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和必要性。

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孩子们,动物学校正在开运动动动会呢,你们快看小猫班和小猪班的检阅队伍走过来了(课件出示小猫班和小猪班都是12人,但是小猫班是整齐的排列,小猪班是散乱排列),每个班级有多少个小动物呢?我们快来数一数吧!(板书数一数)。

(学生观察数)。

师:数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可能回答:

生:小猫班队伍排列非常整齐,很容易就算出有多少小动物。小猫班每排有3只小猫,一共有4排,3+3+3+3=12只一共是12只。(师板书算式并介绍相同加数)。

生:小猪班一个个数是12只小猪。

生:小猪班站的齐,小猫班站得不齐。

生:小猫班不需要一个一个的数,一下子就能看出每排是3只,只要加4个3就可以了,而小猪班得一个一个的数。

师:说的真不错,你看小猪班站的多整齐呀,今后我们在站队的时候也要像小猪班学习。

【设计意图】对不规则、规则物品计数,列式,简单比较异同。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活动一:数熊猫。

学生看书,边看边数。

生汇报。

生:15只,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5个5个数的。

师:你能数给大家看看吗?

生:我是一横行一横行看的。生边说边数。

师:你可真了不起能和前一个小朋友有不同的数法。

师:我们也一起来像他一样数数好吗?5、10、15。

师:那你能列个算式吗?

生:5+5+5=15。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要把是怎样数的告诉给大家,并列一个算式。

生:我是一竖行一竖行数的3、6、9、12、15。

生:3+3+3+3+3=15。

师:你可真聪明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图数数了。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那你能列个算式吗?

生:3+3+3+3+3=15。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预设:学生也有可能出现下面的数法。

生:我是横着2行2行数的,用10+5=15。

生:我是竖着两行两行数的6+6+3=15。

师把学生的算式都列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比较。

5+5+5=15。

3+3+3+3+3=15。

6+6+3=15。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教师结合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比较三种不同的数的方法)。

生:都是加法但是加数不一样。

生:有的是加数都相同,有的是不同的。

师:那我们看看这三种数法哪一种能最准确不容易数错。

通过讨论孩子能发现第一种和第二种。

师:其实方法3和方法2本质是相同的,6是把两个相同加数先加,也是可以的。如果我们手指着每一行或者列,一行行或一列列数,不容易重复或者遗漏,也容易检验。

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生:因为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看所以列出的结果算式不一样,但是结果一样。

生:为了能更准确的.计算出结果我们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数一横行一横行或一竖行一竖行的数。(黑板上只留下相同加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重点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

活动二:数圆片。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看看你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同桌合作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学生汇报。

生:我们列了两个算式,首先我们是一排排数的,4个6所以。

列式为6+6+6+6=24(个)然后我们又一列列数的6个4所以。

列式为4+4+4+4+4+4=24(个)。

学生边汇报师边板书。

师:看着黑板的算式,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放开的说,数的角度不同算式不同;可以列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都是相通的加数相加,加数不同,但是结果相通同)。

【设计意图】再次数,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多,由数实物到数图形,抽象程度上也有提升。

活动三:数格子。

1、师:看来今天小朋友的发现可真不少哇!小熊猫北北要参加跳格比赛,还要数出有多少个格子,翻开书的第三页,如果你是北北,你想怎么数呢?想好后在书上列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又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1:我可以列出算式,10+10+10=30(个)。

生:我列的是3+3+3+3+3+3+3+3+3+3=30(个)。

板书。

【设计意图】三数格子图,是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为学生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联系拓展,领悟新知。

1、活动四:数苹果。

师:运动会结束了,熊猫老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优秀,于是决定要用苹果来奖励他的学生,课件出示(教材中给出了加法算式,只需要填上结果,用课件出示时,去掉算式,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生:有5盘苹果,每盘里有3个。

师:谁能提个数学问题?

生:5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该怎样列式呢,写在练习本上,

生列式:3+3+3+3+3=15(个)。

板书3+3+3+3+3=15(个)。

指名学生说算式。

板书算式3+3+3+3+3+3=18(个)。

师:如果有这样的10盘呢?

生说算式3+3+3+3+3+3+3+3+3+3=。

师:如果有这样的15盘呢?

生说算式:3+3+3+3+3+3+3+3+3+3+3+3+3+3+3=。

师:那100盘呢?现在请你在本了上列出算式。

生可能会说出结果,要给予表扬,有的不去写,教师质疑。

师:为什么不写呀?

生:这也太多了。

师:是呀你们说的都不错,我们来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用乘法就方便了!

3、你们想了解乘法这个新朋友吗?下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乘法。

使学生感到写这些加法算式越来越麻烦,进而使他们联想到能否有简便的方法。再通过看书上智慧老人说的话,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设计中生的语言是根据试讲后学生的发言进行的预设。

文档为doc格式。

数一数教学设计人教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学生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6+6+6+6=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知道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所以在课的伊始,我想应该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感到应该有序的数,多角度的数。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孩子们,动物学校正在开运动动动会呢,你们快看小猫班和小猪班的检阅队伍走过来了(课件出示小猫班和小猪班都是12人,但是小猫班是整齐的排列,小猪班是散乱排列),每个班级有多少个小动物呢?我们快来数一数吧!(板书数一数)。

(学生观察数)。

师:数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可能回答:

生:小猫班队伍排列非常整齐,很容易就算出有多少小动物。小猫班每排有3只小猫,一共有4排,3+3+3+3=12只一共是12只。(师板书算式并介绍相同加数)。

生:小猪班一个个数是12只小猪。

生:小猪班站的齐,小猫班站得不齐。

师:说的真不错,你看小猪班站的多整齐呀,今后我们在站队的时候也要像小猪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