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正文

最新党员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精选8篇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生产力领域的重要变革,涉及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是激发新的动能、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党员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党员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 篇1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作出系统阐述,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坚定不移推动生产力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仅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推动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生产力标准,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一以贯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生产力水平实现了巨大提升、突破性发展,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新的质态。针对这种新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同时,也要看到,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比如,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问题,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等等。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形成新的产业、新的模式、新的动能,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归根结底,就是要在生产力水平上实现更大突破、更大发展。这给我们的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并用于指导实践。

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把握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创新在提高生产力中的关键性作用。回顾历史,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难得机遇,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在生产力发展中取得领先地位,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革命性提升,这种提升是整体性的、根本性的,作为其构成要素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必然也有新的内涵。就劳动者而言,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不再是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劳动者,而是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就劳动资料而言,作为“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随着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新型生产工具将产生,旧的落后的生产工具则会逐渐被新的先进的生产工具所代替,这也是体现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就劳动对象而言,劳动资料的改进和广泛运用,必然会带来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界物质,而且包括数据等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非物质形态。

生产的各种要素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为各种要素的创新发展,还体现为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创新发展。随着新质生产力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发展变化,三者的优化组合也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带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需要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对其加以保护、解放和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体制机制,是促进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必将带来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我们在新赛道上不能掉队”,“要奋起直追,努力实现并跑甚至领跑”。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催人奋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实现生产力的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进一步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本领。

——加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加快产业创新。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加快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加快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我国经济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新动能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一、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能够引领创造强大的发展动能。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要素。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跃升,没有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就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更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出一大批新科技和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劳动复杂性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当前科技和产业前沿领域的探索,极大丰富了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拓展了生产新边界,创造了生产新空间。

生产力各要素的高效率配置是实现生产力跃迁、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一方面,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的高效利用,推动生产管理向平台化、网络化和生态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打破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推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便捷化流动、网络化共享、系统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让市场要素不断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环节。

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马克思认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创新的本质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进而创造出大量新兴产业,并通过次级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

社会生产力每次出现大的跃升,都对应着新技术对旧技术的“创造性毁灭”。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大规模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化时代。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为标志,人类社会步入电气化时代。电力技术和内燃机技术取代蒸汽动力技术成为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电力产业、通信产业、汽车产业、石油产业等开始迅速发展,取代纺织、钢铁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次产业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催生了计算机、半导体等支柱产业。能否掌握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决定了国家的兴衰成败。

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面临内部经济增速换挡、外部打压遏制上升的局面。只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从技术层面看,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沿着技术创新链迅速带动产业创新,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产业层面看,新技术形成的产业往往具有全新的工艺流程和新的装备,由此涌现出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并促使传统产业经过改造发生质的变化。

三、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创造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是通过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结果。我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方面优势,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区域间、企业间充分流动,大大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了生产力质的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让各类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政策与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的统筹协调,通过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开辟经济发展新赛道。创新政策实施需要与市场竞争机制相结合,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优化资源配置带来的经济增长不以增加要素投入为前提,重点是将现有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重新配置,通过将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生产主体重新配置到高效率生产主体,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

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着力点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需要不断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实现跃升,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创新和改革,不断提升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一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二是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三是加快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建设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优化创新环境。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提高整个社会对原始创新的包容心、宽容度和承受力,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快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加快完善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市场微观主体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积累经验。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在科教资源相对丰富和新兴产业具有领先优势的地区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发挥这些地区的科技创新潜力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在发达地区率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强化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推动制造业在国内有序转移。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合作网络,积极参与全球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拓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与国际先进企业、研发机构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吸收先进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转移。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鼓励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实现技术交流和合作的跨越式发展。加大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助力。

立足xx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最新党员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 篇2

“新质生产力”学习体会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近期,我深入学习了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知识,对其内涵、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我将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思考。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点

新质生产力,顾名思义,是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涌现出的具有全新质态的生产力。它是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维度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型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创新驱动。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下,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这要求我们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实现全面创新。

多维度融合。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还包括产业、组织、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全面融合与创新。这种融合使得新质生产力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质量效益为导向。它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而非简单的速度和规模扩张。这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识密集型。它的发展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二、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质生产力推动了产业升级与转型。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下,传统产业得以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新质生产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

此外,新质生产力还提升了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我国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这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策略思考

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潮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策略思考。

在企业层面,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机制等方式,不断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企业还应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在政府层面,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包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

在个人层面,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去。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新质生产力与个人发展的紧密关联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繁荣与进步,更与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息息相关。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个人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需要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了解新技术、新应用的前沿动态,以便在职业发展中抢占先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许多新的职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应运而生。我们需要抓住这些机遇,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要求个人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敢于尝试新事物、新方法,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模式。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去迎接这个新时代的到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党员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 篇3

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

按照要求,我把我的学习心得分享大家,仅供交流,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百度百科定义: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即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是以前没有的新的生产力种类和结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

二、新质生产力的产生背景

中央:2023年9月首次提出,xxx总书记考察东北时指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系统阐述,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地方:多地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新质生产力,并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的一项重点工作。北京“积极培育产业新优势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庆“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四川“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河北“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三、说文解字“新”“质”

---“新”主要指代的是生产力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新”的体现:新兴技术应用,如边缘计算、5G/6G通信技术、物联网、数字孪生、空间转录组学、精准基因编辑等。新兴产业形态,包括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元宇宙、脑机接口等,以及未来可能形成规模的前沿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跨境电商、在线教育等。新的创新机制,如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等。

---“质”突出了这种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在效率、质量和综合效益上的飞跃,以及其更为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的特质。

“质”的体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要素生产率,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人才结构升级,推动全球合作与发展。

四、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主要特征: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五、新质生产力与信息通信

通信网络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通信行业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其核心特征与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为通信行业的从业者,相信已经从前面的文字中找到了答案。新一代信息技术5G新基建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通信人一直走在发展的前列,我们本身就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添砖加瓦。对行业员工个人来讲,我想无非是三个方面吧。

第一要全面系统了解。关注国家政策,了解国家发展方向。新质生产力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我们要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主动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学习,把握国家和企业的需求,从中找到和自己的成长找到契合点,从而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

第二要努力提升能力。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中的基础性支撑和核心元素之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弘扬工匠精神,积极主动针对性学习相关的新知识,掌握新动态,增长新本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为新型劳动者,成为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第三要积极投身实践。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发展,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勇于尝试新事物,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员工,立足岗位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和成长。

最新党员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 篇4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再次成高频热词,备受各方关注,小墨今天跟大家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以新质生产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推进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变则通,通则久。”制度创新不仅是释放创新活力、激发社会创造力的基础,更是新质生产力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制度创新要具备前瞻性和战略性。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有战略性高度,引领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制度创新要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而是要深入实际,了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真实需求和瓶颈问题,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制度。确保制度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出实效,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新质生产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深化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深化科技创新,首先要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其次,要构建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破体制壁垒,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以新质生产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功夫。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正如《孟子》中所言:“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更是强调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拥如何如何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完善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江河奔流春潮涌动,奋楫扬帆向“新”而行。我们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把握本地区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为推动本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新党员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 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关键词,要把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到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一直是观察中国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从“新质生产力”到“高质量发展”,从“深化改革”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全国两会作为中国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展示窗口,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将重点关注“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不仅对14亿中国人的福祉至关重要,也为全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时代的中国,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求和鲜明特征。这一趋势体现在多个领域:新能源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作为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代表,出口增长迅速,去年出口额增长了近三成,显示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信息技术普及和科技创新:5G用户的普及率超过50%,反映出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的上线运行,标志着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经济增长和市场活力:新年伊始,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新的消费场景和业态不断涌现,人流物流繁忙有序,这些都表明中国市场的活力和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繁荣的社会迈出重要步伐。创新为这一转变打下坚实基础,使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新时代的中国将高质量发展视为最重要的“硬道理”,这一理念贯穿于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对于2024年的中国经济,政府设定了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与去年保持一致,同时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的目标。这“一增一减”的目标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全面考虑国内外因素的基础上,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中国政府致力于通过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提升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不仅仅是速度。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最新党员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 篇6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最近,我有幸深入学习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新质生产力”的心得体会。

01

学习之初,我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感到陌生。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是指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手段,实现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和量的扩张。这种生产力不再仅仅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是更加注重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投入,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发挥。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研读了相关文献,观看了专家的讲座视频,还参与了线上线下的讨论交流。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我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比如,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如何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针对这些问题,我积极查阅资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逐渐找到了答案。

02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应对全球竞争和挑战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挥;人才培养和引进还存在短板,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二是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我们要深化改革,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人才队伍。

03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将积极投身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践中去,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我相信,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关键,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外,我也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要加大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社会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人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

同时,我还意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未来。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去。我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积累新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将积极与同事、同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学习“新质生产力”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新质生产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质生产力一定能够为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新党员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 篇7

在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后,我深感其内涵丰富且具有极强的时代指导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科技进步、知识创新、管理革新以及人力资源优化等非物质要素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以下是我对“新质生产力”的几点心得体会:

01

科技与知识是新时代生产力的内核

科技创新无疑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高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技术等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它们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更创造出全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这些科技成果通过转化应用,显著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挖掘出巨大的生产力潜力。

科技创新如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它不断催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现代高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通过深度融合到传统产业链中,不仅提升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空间。

知识创新则是驱动科技进步的灵魂,它包含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深化和技术应用的革新突破。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积累、传播和应用对于提升整体生产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知识工作者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持续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与知识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结构。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工具和手段,知识创新则赋予我们理解和运用这些工具的能力,二者融合形成的强大驱动力,使现代社会能够突破传统资源限制,实现更为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战略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技与知识的价值,将其置于新质生产力构建的核心地位,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02

人才资源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

在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体系中,人才资源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价值愈发凸显,他们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主要动力源泉,是实现生产方式变革和产业升级的灵魂所在。

人才的培养与集聚不仅关乎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更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升级。他们能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创新思维引领产业转型,打造新业态、新模式,从而不断拓展和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人才的发掘、培养和合理使用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以激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和社会建设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才能和创新能力。

人才资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将其视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资源,努力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03

制度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

制度创新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着保驾护航的重要角色。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激励企业及个人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公平的竞争规则和开放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从而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制度创新能够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及个人投入研发创新,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收益预期,从而驱动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并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制度创新能促进人才资源高效利用。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机制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

制度创新有利于培育绿色发展动能。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相关制度,引导各类生产主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这是新质生产力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

制度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工作。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层面的革新与突破,才能有效激活科技、人才等非物质要素潜力,确保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04

绿色可持续发展导向新质生产力升级

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新质生产力升级的重要导向,其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在全球环境问题突出、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传统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需求,因此,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成为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关键路径。

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具体到新质生产力层面,这意味着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等绿色产业,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物耗及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绿色可持续发展还体现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与投入上,如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产品全生命周期考量,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更是我国推进新质生产力升级的战略选择。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们要不断挖掘和释放绿色生产力潜力,让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相融合,形成更为高效、和谐、可持续的新质生产力体系,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新质生产力理念为我们理解和把握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实践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以及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努力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体系,以期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最新党员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 篇8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从产业互联网发展和实践角度看,数字科技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科技平台企业既有积累多年的技术优势,又有贴近产业、服务用户的丰富经验。因此,这些企业要担当创新“排头兵”,持续攻坚核心技术,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

推动数字科技不断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为此,数字科技平台企业要推动数字科技不断突破、创新,更好地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助力。近年来,中国的数字科技在很多关键领域实现了自主创新,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为行业变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过去,我国企业对海外数据库厂商的依赖度很高。但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一些企业也开始自研数据库系统。

以腾讯为例。最初,公司研发数据库只是为了支持内部的核心应用,以分布式技术支撑海量的并发请求。后来,腾讯逐渐开放能力,服务企业客户的更多场景。多年的持续深耕,让腾讯云数据库(TDSQL)的性能和稳定性,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在去年的TPC-C基准测试中,腾讯云数据库创下每分钟8.14亿笔交易的世界纪录。它已经稳定支撑了30多家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替换,服务了中国十大银行中的7家,以及4000多家中国企业,未来还有望进一步进军全球市场。

国产自研数据库对于金融、公共服务、电信等很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它不仅帮助这些行业打造了更加安全可控的业务,也实现了更低成本、更快速的服务响应。同时,它还通过分布式基础架构,为这些行业的灵活创新奠定了数字基座。

在数字科技新兴领域,中国企业也在全力抢占制高点。比如AI大模型,它是未来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当前,众多中国头部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发力自研大模型。这些国产大模型拥有更强的中文处理能力,可进一步推动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数字科技要以数实融合为导向,在培育新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近年来,在一些数字科技平台企业的助力下,很多传统产业旧貌换新颜,转型升级之路步稳蹄疾。

比如与腾讯云合作的广汽集团,借助高精地图、数字孪生、游戏引擎等技术,研发了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平台可支持数千辆“自动驾驶车辆”和数十万辆“交通流车辆”,在虚拟城市空间同时运行,每天完成百万公里的模拟测试。平台的上线,不仅有助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降本增效,也避免了实际道路测试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还促进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不仅是广汽集团。通过与数字科技平台企业合作,抓住智能网联转型机遇,很多智能电动汽车企业乘势崛起,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在全球,每有十辆智能电动汽车售出,就有一辆是中国造。

当前,我国正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数字科技平台企业应积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向上突破关键技术的“天花板”,向下扎根产业场景的“试验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