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读后感 >正文

高中古诗读后感范文(18篇)

每次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古诗文读后感字高中作文

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顾振彪主编的《唐诗三百首》是教育部语文课标准编写,青少年必读的100部中外名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作为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总集,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的缩影和见证。唐诗取材丰富,体式多样,格调高雅,所以我很喜欢读唐诗。

《唐诗三百首》有几首诗令我念念不忘。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说“慈母用干枯的手拿着针线,颤抖地为将远行的儿子缝补着冬衣。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缝补着,心想着孩儿这次远行将迟迟不会回来。正像小草难以报答阳光一样,儿子又怎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诗中真切地赞美了伟大的母爱。诗篇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不舍之情。虽无言语,虽无泪水,却表现出浓浓的母子情深,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内心对母爱的感激。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其外,讽喻诗《古从军行》、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田园风光诗《过故人庄》也是我爱读的诗篇。

《唐诗三百首》真是一本好书。

古诗文读后感字高中作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其三十四岁的孙吴军事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诗的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古诗文读后感字高中作文

今天上了文学院开设的第一节《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原本认为艰涩的课程,在吴浩军教授的精心备课和个人实例讲述下被上得妙趣横生,学生心底也激情澎湃,对中国古典文献及其保存、保护有了更为崇高的理解和体会。

课后,为完成考察作业而拜读了葛兆光先生为《古诗文要籍叙录》写的再版序言。还未读过的舍友问起来:“你读完有没有千思万想汹涌出来的感觉?”我的回答是“没有”,因为我的感受就是沉淀后的娓娓道来,而不再那般顶礼膜拜。

葛先生的这篇序言可一分为三。第一部分,提起中华书局重印旧着的事,十七八年后再版写序,自然回想起了当年的种种艰辛。为了给导师金开诚先生编写教材而接下撰写《古代文学要籍介绍》(后定书名为《古诗文要籍叙录》)的任务,当年还心高气傲的葛兆光先生决心抛开讲义,彻底推陈出新,这必然要面临巨大的考验。严寒酷暑、精力与时间的投入,除了这些都还烙印在葛先生的记忆中外,还有的,就是从故纸堆里发现资料的喜悦感。

第二部分,葛先生开始介绍《古诗文要籍叙录》,其体例有三:一是梳理文献的成书、刊刻和流传;二是考察内容的缺佚和真伪;三是讨论选本和注本的优劣。葛先生在考察古籍成书、对比校勘、注释讨论的过程中,收获颇丰——不可人云亦云,要“在不疑处有疑”。

第三部分,也是要细读的一部分——文献学的意义。葛先生认为,他与导师金开诚先生的这次合作,是他后来做学问的基础,有了这些打底夯实,才有了后来的巨大造诣。目录学让人迅速查找资料,校勘学使人发现新知,“小学”用以判断学术,于是,葛先生重提了古典文献的意义。

读过葛先生的再版序言之后,似乎原本崇高而不可捉摸的文献与文献学,变得亲切了许多。对我们个人来说,背负着巨大的民族责任去学习文献学,虽是动力,却也是束缚。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的,对这一学问的学习,不像百米赛跑般激动人心,而更像马拉松——后半程见功力,学习文献学时所下的苦功夫、笨功夫,是积累,也将是本钱。

意义,在于个人的追寻,而不在于他人的灌输。用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来说服自己,“为什么”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我们一定要做下去!

古诗文读后感字高中作文

我国的工程学家茅以升,小时候坚持每天清晨背诵古诗文。后来,他不仅背诵文学作品,还背圆周率。直到九十高龄时,他还能像少年时候那样,把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多位小数,准确无误地背下来呢!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一定有所启发吧!你瞧,你国的桥梁工程学家茅以升为我们小学树立了新的榜样,我们应该从小开始阅读许多文学作品。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开始背诵古诗了,背诵完后,有许多感想,就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下面我就向你们一一讲述吧!

你相信同学们听过古人说过的有句话吧:“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就是古人教育我们一天中最好的时间在于清晨,所以背诵古诗是最好的时间,这样可以增强对古诗的记忆。中国向来以诗歌王国著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如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就跻身于这繁星之群。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起床坐在沙发上背诵古诗,这首古诗的题目叫《草》,等我背诵完后,发现唐朝诗人白居易写得这首诗很有教育意义。诗中的有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道理很深刻,意思就是说野地上烧起的火烧不完野草,只要春风一吹,它又会重新生长起来,赞美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这句诗早以成为名句,用来比喻百折不挠的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不可被消灭的革命力量。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学习吗?在生活学习中,我遇到难题解答不出来,就想到野草这种不被困难打倒的精神,克服了困难,可见背诵古诗对学习有多大的好处啊!

我还记得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有句话“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可以有志子本矣”。来教育我们只要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对我们的这番教育,我们可要铭记在心。同学们,听了我的讲述,一定有所启发吧!心动不如行动,一起和我携起手来,从小开始朗诵古诗文吧!

古诗文读后感字高中作文

这些优美灵动、余韵悠然的诗句,在一片“加油!必胜”的铿锵语境里,让我们体会到另一种温柔的力量,感动的同时也在心中感叹:原来我们中国的诗词是如此之美,如此让人回味!

就好比这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衣裳。出自于《诗经·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他们表现出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相召唤来、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据史学家考证,我国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而《诗经》则是一部记录商朝之后周王朝社会面貌的诗歌总集。孔夫子曾说“不读诗,无以言”。《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要说到以更加鲜活、更加立体的方式呈现,使广大读者以直观、直接的阅读体验来领悟《诗经》的魅力,这本《诗经是一本故事书》就做到了。

《诗经是一本故事书》由冰心散文奖获得者王福利所作。通过对传统的学术解读进行大众转化,将传统文化阅读者从枯燥的学术苦读中解放出来,再现西周到春秋的生活细节。从饮食、工作、学习等方面,对《诗经》背后的真实故事、周礼制度进行全景式呈现,使读者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鲜活场景,达到读懂《诗经》、了解历史、悟透周礼的“三重阅读”效果。

有没有想过,高高在上的天子请你吃饭,吃完饭还要满脸真诚的以礼相赠?这不是在做梦,而是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周天子身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被请的客人正是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周天子与宾客们一边欣赏着宴会上的音乐,一边相互敬酒,周天子此时的劝酒词就是“示我周行”,让贤良的宾客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而且与劝酒词相伴的礼物,有时是上好的布帛,有时是车马,代表着天子最高的礼遇和求贤之心。当然,想要得到天子的礼遇,必须是当世的贤者,作为贤者,不只要学问深厚,有治国良策,个人素质也非常重要,就拿“射箭”来说,是当时官员的必修技能。各诸侯国的国君自己也都有上两下子。因为两个诸侯国互相访问之时,“射礼”是国宴中的必备流程。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当了官员后,如果天子想要对其进行调整,提拔等,除了要有旨意下发,还要赐给相应配套的官服、饰品、器物等等。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虽无予之?路车乘马。

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这样隆重的场面发生在了西周时期的康王时代。整首诗为读者再现了一幅春秋时代诸侯朝见天子时的历史画卷。诸侯们要来朝见天子,天子拿什么给他们作封赏?手头即便没有啥可赏之物,也要赏给他们骏马和车辆。还可以拿什么赏赐他们呢?一袭黑龙袍和重彩衣裳。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意思是说有一个英勇的男子从野外用白茅把杀死的麕包起来,送给自己喜欢的女子,向她求婚。描述的是普通男女纯朴的爱情。麕属于鹿的一种。白茅则是开白花长草。小伙子用白茅不仅仅是为了夸赞姑娘纯洁如玉,还想通过这个寻一个好兆头,盼望早日结婚。

《诗经》中诸多的诗篇通过一种“温柔敦厚”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产生的一些影响,到今天都仍然在对国人起着无形的指导作用。

读《诗经》,是一个心灵溯源的过程,是一个跨越时间,寻找自我的过程。而品读《诗经是一本故事书》,使读者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鲜活场景,唤醒沉睡的诗性和情感——越古老,越美好。

古诗文读后感字高中作文

读完这首古诗,我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朦朦细雨,来来往往的扫墓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断魂”,本是形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意同痛断肝肠。逝者已去,当时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杜牧这首古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寂寞空旷。

古诗文读后感字高中作文

今天,我学习了《游子吟》这首古诗,我深深地被这首诗所感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叙述了母亲为即将出门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事,歌颂了伟大的母亲。

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就像蜡烛一样,总是燃烧自己,为我照亮前面的路,使我能安全地向前走;她就像那红彤彤的太阳,赐予我温暖。

小时候,我还正在学走路,站都站不稳,去哪里都要妈妈跟着,再说我又不听话,到处乱跑,害得妈妈心“砰砰”跳,生怕我会跌倒,在我哇哇大哭时,妈妈就会千方百计地逗我笑。

以前,我总认为妈妈的爱就是无用的唠叨。每次都是这样,一大早,我还在被窝里睡大觉,“起床,六点钟到了!”我从睡梦中醒来,揉了揉睡眼蒙胧的眼睛耳传到了妈妈的唠叨声,“知道了。”我穿好衣服,“呀,衣服穿反了,快点脱下来换一面。”于是我就顺从了妈妈的旨意。在上学时,妈妈给了我两块钱,我接过,拎起书包拔腿就跑,后面传来了妈妈的唠叨声,“上课要认真听,不能做小动作,路上小心……”还没等妈妈说完,我就直接大声应一句:“哎呀!别吵了!烦死了!”然后“砰”地把门关起来。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我错了,妈妈以前对我的唠叨不是烦,而是出自对我的一片关爱。

正如诗中所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是多么伟大啊!您的恩情我怎能报答啊?

古诗文读后感字高中作文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

《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诗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边守关,边关的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性命没有保障、生活条件差这些都是其次,更为难过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边关没人慰问、没人关心、没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终于可以回家时,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轻,心情是沉重的,开头的几句试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广大将士戍边的辛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都出自《鹿鸣》。《鹿鸣》是一首燕飨诗,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宾或君主表达自己的热情和谢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诗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最早接触《诗经》,应该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的,这首熟得不能再熟的诗词就连几岁的孩童也能吟诵,但是真正懂得其所表内涵的人却是比较少的。其实,除了专家学者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像安意如一样,从书架上随意取下《诗经》,坦然自若地阅读,再坦然自若地向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所得?这也是我欣赏和佩服她的原因。就如她自己所说:懂得才能够亲近,能想象出它的意境,看到的就不止文字本身,还有一种仿佛鼻尖轻碰的真实触感。如此灵动的话语,非亲身体会无以表达。

《诗经》的每一篇本质上都是洁净的,没有繁复的章法结构,没有过度的语法修饰,没有曲曲折折小心刻意的隐语。文字如一个独立的天地,你立于门前,可看见喜怒爱恨如季节般分明,那翻覆在期间如花海蔓延的情与欲,也自然奔放地呈现在天地之间,无拘无畏。

我真正注意到诗经,并且欣赏她是从《蒹葭》开始的。那是一种何等高的境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一句写爱情,达到了某种极致,如看着开在彼岸的莲花——欲接近而不可得的绝望。这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无论是男是女,她(他)的孤洁,都为世所稀。

书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安的独特见解,那精辟的看法评论,精彩华丽的文字,语句,无一不将我们带到她的世界里,跟她一起徜徉在诗三百的海洋中,跟她一起领略诗中主人公的羞怯、伤心、痛苦与快乐。毫无疑问,《思无邪》超越了一般读诗之人的寻常范畴,带给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逐渐享受起诗三百带来的美好。细细品味,安所写所品的精彩之处竟是如此之多,就好像信手拈来的一段也是经典。再难的诗句,在她的笔下就仿佛鲜活了起来,分析得是如此到位,如此精准,如此让人赞不绝口。个中的妙处,只有真正读后才会有所体会。

古诗文读后感字高中作文

我一直相信,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通往中国式人生哲学的阴阳平衡、中正平和、天人合一。在全球的现代化语境中,这样的声音和其所抵达的深度有可能为世界文明困境提供一种既高贵古典又清新现代的解法。

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一颗“诗心”来迎接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诗意,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古诗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这本书。边读边背,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里面的一些名句让我记忆深刻,而且我还因此在“国学达人”里做题得分做到了“礼部侍郎”呢!

书中有很多劝慰、警醒世人的诗句。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句来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告诉我们要趁着年轻勤奋努力,要不然到老时只有后悔和失望!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郑板桥)一首《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掷地有声、寓意深刻。宋代的易安居士李清照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感慨,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而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这些诗句代代相传,鼓舞激励了不知道多少的仁人志士!

书中还有很多描写美景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来自贺知章的《咏柳》,让人看到了无数刚刚抽出嫩芽的柳叶随风摇摆,仿佛垂下了千万条的绿丝带。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则因为调皮的蜻蜓的到来赋予了初夏小池的动感之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一幅深秋美景图,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除了冬季的雪景更表达诗人夜宿农家那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读了这本书,我还认识了很多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七步成诗的曹植,号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诗圣”杜甫,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诗仙李白,喜欢他朴实无华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喜欢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气奔放;喜欢他“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神来之笔;更喜欢他的恰逢盛世。由此我真诚地祝愿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被注入了它独有的诗魂,仿佛带我进入了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你可真是我的宝贝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读后感

拿到这套儿童古诗赏析书,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此之前我买过很多版本的儿童古诗词赏析书了,但是总感觉缺了点什么。直到见到这套书,我明白了,所谓古诗之美,对于孩子甚至不常接触古诗词的成人来说,很可能就在于对于意境的描摹,然而这本书的描摹方式就是最直观的绘画,简单而又生动的彩墨画。无论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还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又或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只要看一眼配图,古诗的含义就全呈现在眼前了。我尤其喜爱《江南可采莲》这首诗的配图:洁白的荷花,挺拔的莲叶,栩栩如生的鱼儿,让人爱上了诗,也爱上了画。

这套书的编者是杭州的两位中学语文名师,主编是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老师。他们将二百多首古诗按照年龄分为三册,分别适用于6-12岁的孩子,从简单到复杂,阶梯式的学习更符合孩子的发展。此外每一册都按照古诗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比如第一册当中的第一部分名为“自在娇莺恰恰啼”,其中收录了《咏鹅》、《蜂》、《鸟鸣涧》等有关动物的古诗;而第二部分“小荷才露尖尖角”则收录了《木瓜》、《相思》、《咏柳》等有关植物的古诗;此外还有“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收录带有“月亮”这一关键词的故事的部分等等。这样的分门别类让孩子有比较地学习,更加有趣味。另外这套书的字号大,行距大,整体文字十分疏朗,孩子看起来眼睛不累,而且减轻压力。诗句带拼音,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阅读无障碍。每首诗以古诗原文、配图及诗人简介和诗意介绍三部分构成,结构简单清晰。其实对于6-12岁的儿童来说,读古诗的目的并不在于背诵,而是体会古诗优美的意境以及中国文字和语言的精巧。前几天看到一位对古诗词颇有研究的作者说,学习古诗,首先看技巧,再去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最后就是对古诗的活用。如果孩子能够在欣赏秋天郊外美景的时候吟诵出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我想这比他背过二十首诗更让人感动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原是苏轼对王维诗句的夸赞。本书将诗画相结合,向孩子直观展示古诗的优美。我计划从明天开始每两三天带领孩子学习一首,跟孩子一起寻找古诗之美。

古诗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陆游的一首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是:我知道当我死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心痛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来祭祀我,千万别忘记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这首诗是陆游在八十九岁,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的决笔诗。人死之后,本应无牵无挂了,但他偏偏“但悲不见九州同”。自己将离开人世,他不悲;将与家人永别,他也不悲;祖国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这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这种爱国之心,爱民之情,感天动地,令人振奋。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朝。他感受到的都是祖国分裂、女真入侵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因此,他念念不忘的就是祖国统一。他的一生写了九千多首诗,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成了他的诗歌最显着的特色。

读着陆游的.诗,我不禁想到了杜甫、辛弃疾、吉鸿昌,想到了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想到了用笔奋斗的鲁迅,想到了为祖国的自由而战斗的黄继光,想到了为香港回归做出巨大贡献的邓小平爷爷……正是这千千万万爱国人士,用他们深沉而热烈的爱国激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的颂歌。

古诗读后感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诗中讲述了蜂采花配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们。歌颂和赞扬了蜜蜂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蜜蜂为采蜜终日忙碌,走遍山野田地,从来没有偷懒过,而配制出诱人的、又香又甜的蜜却不是留给自己享用,而是留给人们享用的。诗人用诗句寄托自己对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赞叹。

读着读着,不禁想起我的英语老师吴老老师。在我心里吴老师总是严厉的,也是和蔼的,可亲可敬的。勤勤恳恳,无微不至地爱护我们,对教学认真负责。她就像一只蜜蜂,为我们酿出知识的蜜糖,她就像一棵树,为我们这些小苗遮风挡雨;她就像一盏灯,点亮我们的人生道路。

上学期期末,五年级了成绩依然平平的我,一听到“考试”我就像一只可怜巴巴的小羊羔听到虎啸般的害怕。我开始为自己担忧。

就在我无助,像迷失在寒冷的黑夜的森林里找不到出口的小羊一般时,他——吴老师出现在我面前。吴老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事,直截了当地说:“你的基础不差,英语就是要多读、多听,细心,再仔细。不过补补课完全可以赶上去,考个好成绩不成问题,这些天有空我给你补补课。”我不敢奢望。“怎么,还有问题吗?”老师和言悦色。我鼻子酸酸的,除了学习,我还能说什么呢。在吴老题的用心辅导下,我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聆听吴老师每一句话,每一句教诲。接下来每一天,我都是满怀信心努力去学习。终于,我进步了。是老师点亮了在寒冷黑夜的路灯,使我找到了路标。

吴老师就像默默无闻的蜜蜂一样,总是辛勤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从来不求回报。总是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递给我们,爱护关怀着我们。

我喜欢蜜蜂,也喜欢这首诗,这首诗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小的蜜蜂,人们给予它们多少赞美都不过份,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给人们以启发和启迪,人类多么需要这种精神啊!

古诗读后感

古诗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却情景交融,表达出深刻的意境。

我们在小的时候,都背过这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之前给儿子所写的《示儿》,陆游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在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收复祖国的失地。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更是他爱国衷心的'真实写照。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包括我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古人的这腔爱国情怀,令我深受感动。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代新人,我们更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与未来,贡献自己的热血!

古诗读后感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来自龙城天水的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天水,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单指李广一人,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古诗读后感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渊源流传,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我喜爱中国的古诗词,但特别喜欢古诗。

在诸多的古诗中,我十分喜欢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每当我吟读这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心中总是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畅。从这首诗中,我感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满怀着慈爱替儿子缝衣,那一针一线中融入了母亲多少的爱和惦念、牵挂呀。

虽然短短的几句话,却把一位母亲的爱表现的那么完美。这就是中国古诗的'魅力所在,我太爱我国的古文化了。

我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仁爱精神却永远扎根在我心中。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学好知识,长大了为国家、民族多做贡献,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对我的爱。

古诗读后感

在灿如星海的唐宋词中,有一颗星星时时照亮着我。那是文天祥在临死前吟成的一首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个响亮的名字,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处于元军大举南侵,南宋濒临灭亡的时期。为了救亡图存,他积极组织和领导宋军抗元。这首诗表现的正是文天祥被俘之后宁死不屈、正气凛然的高尚节操。就是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表现了他坚强的爱国意志,成为我们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座右铭。每当我吟起《过零丁洋》,就觉得文天祥的一腔浩然正气充溢于天地之间。

看文天祥的这首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我的自白书》: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人人都渴望生命,生欲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可矣!又觉得国亡我不亡就是耻辱,我必须与邪恶斗争。这首词告诉我历史上宋元两朝的盛衰,让我更加地热爱祖国,愿为祖国效力,宁死不当亡国奴。

宋词是回味无穷的,宋词给我带来无限的遐想。

古诗读后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有人曾这样评论过:词的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目睹的万事万物,凝缩为“山”“水”二字,“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词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空间感和思乡情构成了词人心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的背离中驻营夜宿,词人的思绪早就超越了他自己。“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山海关),而心却在关内,在故园。“夜深千帐灯”,这看起来开阔的意境,壮伟的景观,实际上则是词人情心深苦之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