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正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猫教学设计(专业19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记忆与复习教学计划范本,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提高记忆能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舍己为人、宁愿牺牲自己而救助别人的哈尔威船长,有为了战争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黄继光,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二)第二题。

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写出连贯的动作,把大动作分解成小动作来写。

2.动作要体现人物的特点。

3.动作要符合生活实际。

4.准确运用多种词语描写人物动作,尽量避免重复。

5.从“蝴蝶飞舞”“小男孩在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中选一种情况试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强、患”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译文: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译文: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沉迷安逸享乐而衰亡。

3.你还积累了哪些与人物品质有关的名言?请在班内交流。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学习了连续的动作描写的方法,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搜集、积累与人的精神意志和品质有关的成语,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在自己以后的习作中正确运用它们。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积累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名言警句,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将成语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以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并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连续的动作描写应用于写作中,可以使习作更生动、具体。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是否按照顺序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游览顺序景物特点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巧妙过渡真情实感

1、因为前面已经学过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了解了描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按照顺序来写,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巧妙过渡,抓住景物特点,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进行习作。

2、在描写景物时,因为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景物特点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今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小学语文四年级猫教学设计

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的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义。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记述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喜爱之情。培养观察力、分析欣赏力和表达力。

启发导入,采用故事教学法,以读代讲,利用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

投影片。

二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古怪性格。

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生前也非常喜欢猫,由于它长期细致地观察,他细致地观察,他笔下的猫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他是从哪几方面描述猫的?请大家看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作者从那几方面来描写猫的。

1、指名分段朗读1—3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猫的性格古怪)。

2、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来。

3、指名回答。

(1)作者是怎样描写猫既老实又贪玩又尽职的?读读写猫老实尽职的词句:乖找个暖和的地方,睡大觉出走一天一夜,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2)哪些地方写猫高兴和不高兴的情况?朗读第二自然段。“蹭”“伸”“跳”“踩”“叫唤”描写出猫的温柔可爱。读时要重读。

(3)自由读,读出作者喜爱猫的感情。

(4)哪些地方写猫既胆小又勇敢?读第三自然段。

4、感情朗读第1—3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1、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段写刚满月的猫什么特点?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词句。淘气、可爱。(从“腿脚还不稳,要个没完没了,摔跟头,摔跤,打秋千,胆子越来越大”这些词句表现小猫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形象。)。

3、小猫把花枝折断了,花朵落地了,为什么作者还说“我从来不责打它。”?因为它像个不懂得孩子,既顽皮,又可爱。作者喜欢小猫。

4、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1、查找关于老舍的资料。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可见,讲生字时理解好“辕”和“辙”这两个字的意思,对讲读课文时,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抓好文中人物对话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适合于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而熟练的朗读便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其中的寓意。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演一演,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体会路人的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和去楚国那个人的毫不领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先让学生揣摩这两个人的心理,然后再指导朗读。在读中让学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说的“马跑得快”、“路费多”、“驾车技术好”这些是不是那个人要到达楚国的有利条件,而他却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三)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内容。

1、引号的用法。课后练习第二题是填标点,思考引号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引号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第一小题是介绍引号能引用人物的语言的作用;第二小题讲的是引号还能引用特定的词语,表“水”是重点要描述的对象。对引号的第二种用法,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在你接触到的语言文字中,什么地方还出现过引号的这种用法,源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才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课后题既可在课上理解课中渗透训练,也可在课后单独练习。

2、在讲读中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为读写训练做铺垫。

(四)读写训练建议。

本则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对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对这样的小文,如果我们教师能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结合这篇寓言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建议课下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笔。

1、写读后感,发表自己对人物做法的议论,联系生活学习的实际理解寓意。比如在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表达:“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劝那个去楚国的人?你还可以用这些话劝劝谁呀?”

2、扩写成300字多字的习作,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合理的想象,丰富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写;为故事续写结果。

3、还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描写方式,把对话描写改成叙述性文字,从中锤炼自己的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性描写的能力。

四、源于本课的备课思考,给出简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1)出示古代车马的图片,了解“辕”和“辙”的字意。并把这两个字放在成语“南辕北辙”中,初步体会成语的大意,这对学习课文内容会有帮助的。

(2)指导书写: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

“辕”和“猿”对照学习。“紧”字强调下半部别写错了。

(四)以读带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寓言的深刻含义。

(1)通过课下预习,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文中的楚国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却往北走,会怎样?(3)组织学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读课文,读中感悟。

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国那个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条件?

他在对话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而路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劝说他的?

注意文中对话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

(4)引读思考:要去楚国的那个人把那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

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5)课外延伸。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南辕北辙”的事情?

(五)课堂读写小练笔。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堂读写小练笔。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合理地创编故事。

2.能根据已知情节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3.能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一、故事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1.《龟兔赛跑》视频导入,擅长跑步的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乌龟呢?(兔子在比赛中睡着了;因为兔子太骄傲,没把对手放在眼里;因为兔子有意想让没有自信的乌龟赢;因为兔子帮助别人刚回来太累了……)引导学生大胆去想别人没想到的。

2.你心目中的兔子是什么样的?(赛跑健将、善良、善解人意、骄傲自大……)那乌龟呢?(勤奋、执着、自卑、聪明……)

3.如果再跑一次结果会怎样?这次比赛又会发生什么呢?今天咱们来比比谁的想象更新奇独特,又合乎情理。

二、审清题目,明确表达要求。

1.读习作内容,明确要求。

说说教材中给出了哪些信息。

讲故事要有主人公形象,情节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题眼“新编”是指把一个已有的故事改编成一个新故事,来表现新的主题或者深化原来的主题。

2.了解故事的起因,推测《龟兔赛跑》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引导可以是情节(增加或改变)、时间、空间、角色等方面的改变。

三、合理选择材料,凸显表达重点。

1.猜故事。

2.比情节。

3.起波澜。

于平淡之处起波澜,令人意想不到,这就是曲折动人。

预设:选择“乌龟又赢了”这一结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写的材料。

(1)站在兔子的角度,合理推想兔子在比赛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分类。

(2)从乌龟的角度,合理猜测乌龟为了赢得比赛想出的办法。

小组讨论。

交流分类,筛选合适的写作材料。

以“乌龟又赢了”这个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分别从兔子和乌龟的角度去推想可能发生的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引发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合理推想各种材料,在“新”字上做文章。

4.引导思考新编这个故事的目的。

预设:(1)以“乌龟赢了”为例,思考新编故事的目的。

(2)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指导根据中心确定写作内容。

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选取该材料写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中心思想出发去思考该材料是否有价值,进而能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写。

四、发散思维,选择熟悉的故事进行新编。

1.围绕确定的材料安排内容。

2.集体交流,适时指导改进。

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梳理写作思路。

思考哪些材料最能表现中心内容,小组交流后,课堂上写这个重点片段。

交流,师生评价,修改。

五、妙笔生花,独立编写故事。

完成后,和同学、家人分享,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修改。师生点评,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

故事新编

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奇思妙想合情合理

1.本次习作从学生的认知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内容作为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交流互评,教师只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2.故事立意要有突破,情节设置要让人耳目一新,撬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敢想、乐讲、会写,和同伴互相交流启发,评价互助。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学设计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信息资料。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

2、课件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王宁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来了解。(板书课题)。

(课件的展示创设了问题情境,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不明白的地方研究一下。

(自主读书要有所收获,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必会增强读书的效果。)。

识字。

1、用小黑板出生字词,多种形式进行认读。

2、同桌利用生字卡片进行互相读互相正音。

3、开展“一字之师”游戏。自己选择一个字,上台领读、组词,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4、齐读生字词。

(识字过程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用结合,促进识字能力的提高。)。

朗读。

1、学生练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2、分段朗读展示,读后点评。

3、通读全篇。

(读书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情趣。学生的朗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个性体验,从中获得享受。)。

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识字环节教师面向全体的同时,还要关注个体,巡视过程必不可少,关注学生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提高写字质量,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导入。

1、通读课文,了解读书情况。

2、复习生字,选择喜欢的生字说一句话。

(知识的复现,在练习中加强巩固,促进积累与运用。)。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抽读,师生点评,加以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

3、表演。小组内进行后,选出代表汇报展示。

(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朗读形式,使学生读熟课文,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

品读。

2、齐读最后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全文。(引导学生可通过多方式的朗读或看插图、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体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是一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又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通过这个短小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深刻的道理,对于二年级形象思维仍占主体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寓言情景的体验,并通过朗读,讨论进入情境,悟到寓意。这不仅关注了学生的个体,也关注了全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阅读思维活动,都得到学习需求的满足,都获得阅读活动的收获,都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学习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学习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一、读题解题,理大意。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读课题。

2.学习生字“揠”,猜“揠”的意思,理解课题。

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来猜一猜,“揠”的意思呢?(板书:拔)理解课题的意思。

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大。

3.读文。

抓住重点字词(急拔死),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种田人急着想要禾苗快点长大,就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大,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设计意图:对概括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品读“着急”,感受“急”

这个种田人到底有多着急呢?就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头,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读,找出句子。

2.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一):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巴望:十分的渴望。

(2)天天:每天。

情景创设:太阳晒得火辣辣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十分繁忙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是啊,昨天今天明天,每天都去看,就是——(手点住天天)天天去看,他是多么着急啊,谁能把他着急的样子读出来,自己先试试。

感情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二):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引读——可是一天,——生读后面的。

(1)小朋友,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长高了)。

(2)种田人为什么觉得禾苗好像没有长高?(太着急)。

从“好像”理解,禾苗其实长高了,只是种田人每天去看,心里太急了以至于没有感受到。

感情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三):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体会焦急,并学习生字“焦”。

(设计意图:从焦的四点底入手——代表火,感受农夫火急火燎的急切心情。)。

三、感受“劳累”,凸显“急”

1.于是他想到了,拔苗助长。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他又是怎样拔苗助长的呢?

交流: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从三个方面理解:

(1)急忙跑到田里。

(2)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4)理解“筋疲力尽”

通过创设情境理解“筋疲力尽”: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种田人,多热啊,可是——是啊,还有一大片的禾苗要拔呢。他哪顾得上休息啊。

拔呀拔,拔到汗水直流的时候,可是——是啊,抓紧时间,禾苗就能早点长高呢。

腰都——。

腿都——。

这时候的他呀,身上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筋疲力尽。

(设计意图:让孩子感受种田人“累”的基础上,体会农夫的“急”)。

四、体验“快乐”,显“无知”

1.用朗读的方式,读出农夫此时虽然累,但是心情却是高兴的。

(设计意图:让孩子体会农夫虽然累,但是心里是快了的,从而感受农夫的无知。)。

2:.学习“喘、截”。

五、感悟道理,揭寓意。

1.理解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2.体会种田人后悔的心情。

3.初步渗透语言这种文学体裁。

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写字指导。

(设计意图:让孩子对语言由形象到抽象的理解)。

六、作业练习,导写字。

写字指导:费算焦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成绩稳定优秀,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应对语文考试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共有xx人,语文学习成绩全班70%的同学较好,但有一少步分同学的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提高学的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制定教学辅导计划。

1、声母韵母表。

2、字、词、句的应用。

3、阅读。

4、作文的写作方法。

1、加强对学困生学习的督导检查,转变学习方法、教育方法。

2、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

3、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三年级4班。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1.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入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实现的过程。(板书课题)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古人的奇妙想象)

(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万户尝试火箭飞行)

(3)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4)20xx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5)20xx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

(1)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

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出示补充材料)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今朝!

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1.创设情境。展示“神舟五号”发射的视频和飞天梦想实现的图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起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航天工作者感到骄傲的心理。

2.思路清晰。在了解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时,学生在朗读中找出相关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1、猜谜:。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背诵古诗。

《江南》等。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要求:音乐带给你怎样的的画面?

交流:请你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音乐带给你怎样面?

2、过渡导入。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1、26、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

2、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

要求: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师有个建议看的的时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讨论以下,看你能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

b、学生交流。

4、过渡进入第二小节。

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都是伟大的诗人,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爷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学第二小节。(出示内容)。

1、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

交流。

2、带着问题再读第二小节。

要求;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课件出示图片)。

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好吗?(指导朗读)。

b、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抓“冒”

(a)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在这里你用一个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确)。

(b)荷花从这么多的荷叶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鼓励)。

c、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赞美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学第三小节。

1、叶圣陶爷爷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想看吗?(播放图片)。

学生带着要求看图片。

要求:仔细观看图片,把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脑中,呆会讲给我们听。要是给你讲的荷花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师辅导为荷花加上动作表示。)。

2、导读9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a、学生读第三小节。猜猜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齐读课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热爱的大自然的同学一起与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话吧。

四、教学第四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录音带。

2、激读。

想不想与录音带比一比。

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朗读。

a、谁来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还有更多的荷花吗?齐读课文。

4、内化感悟。

交流。

5、齐读课文。

五、小结。

1、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练笔。

让我们也来作回作家,模仿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也来写写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态……。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来写一写。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关键词来掌握文章大意,并能通过语言的魅力来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体会文章中诗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强大魅力。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1.对于文章大意的把握以及词语所产生的强大语言魅力的理解与体会。

教学难点:运用关键词把握文章的大意,并能通过学习课文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情景引入,对比突出。

教学准备:课件,纸卡片,学习单。

教学过程:

1.任务引入,导出课题。

师(出示烈士陵园图片):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里?引导生说出烈士陵园。

师:哦,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老师上周呢也去过那里,然后看到那里的管理员叔叔陷入一个难题。他发现最近去里面参观的人在里面吸烟,于是想在里面贴几张提示图片,但是他却在两幅图片中不知选什么,想让我们的同学帮忙他参考下意见。我们一起来看下。

师(出示提示语图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两幅图片,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它们图片一样,英文字也一样,就是字不一样。

生:思考并发言。(注意引导学生向语言的魅力方面展开表达。)。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对比发现我们的确可以看出来第一幅图片字很简单,但却随处可见,并不吸引人。相对来说第二幅图片更好,因为它的内容更丰富,更详细,考虑到人的健康,更吸引人,更有语言的魅力。好谢谢我们的同学们的思考选择。大家看了吸烟是对健康有害的,那么大家家里有大人吸烟的也要及时的劝阻。我相信管理员叔叔应该知道选哪副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情景任务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也能让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关注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师(板书“魅力”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魅”的书写):我们来一起看看生字词,请同学们找出你认识的词,并组词成句。之后关注要求识记的词语。

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为学生自主阅读做铺垫。同时先学生自认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进入文本,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并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两个任务。请同学读任务卡。

生:(读课文,完成任务)。

师:时间到,我们一起来检测下同学们完成任务的情况。(检查情况,注意引导学生用关键语句概括中心内容,并及时点评,引导到木牌的字的变化。)。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使学生能快速捕捉关键信息,以及提取文本核心内容)。

4.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师:大家都注意到了这块木牌的在这篇课文前后发生了变化,那大家再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要注意的是要尽量使用精确的语言,有的地方需要概括出来。

生:(完成任务)。

师:(讨论表格内容,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5.精读课文,细节理解。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文,找出描写老妇人的语句。请同学把相关语句读出来。

生:(读出相关语句)。

师:这位同学读的真棒,有没有同学愿意挑战一下把这个老人的情形给演出呢。

生:(表演)。

师:这位同学表演的真好,给你一个赞。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图片,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老人的形象,不禁对她产生一种怜悯之心。这个老人的身边有块牌子,请大家想像一下,如果你是这位盲老人,你如何读出她内心的独白,请同学尝试下。

生: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出木牌上的字。

师:同学们都特别厉害。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老人的状况,我们在来看看这时老人的幸运之神来临了,诗人的出现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三位同学分别对应这段话的三个角色来试着读一读,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人和盲老人的对话内容比较短,但是需要有感情的朗读。

生:(读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师: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老人的木牌上添上了四个字“春天到了,”所以当人们再看到这块木牌的时候,就变成了这样。那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这时,行人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生:春天很美丽,春天是绿色的........

师:真好,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有蓝天白云,有绿树红花,有莺歌燕舞,有小桥流水,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呢,可是这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是虚设的,她看到的只是一片漆黑。(幻灯片图片同步更进。)当人们想到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这样的情景怎么能不让人产生同情之心呢?一定会的,一定会让人们产生同情之心。

(设计意图:通过对细节的把握,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和所要表现的情感更加清晰)。

6.总结归纳,抓住主线。

师:这篇课文到这里我们就清晰了,请同学们说下,你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分享。

生:畅所欲言的谈感想。

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升华主题。)。

7.牛刀小试,拓展延伸。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用你的魅力语言来给这图片配图,看看你能行不行。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下。

生:看图完成写一句话。

师:请我们的同学来读一读他的写得一句话......

生:分享他的魅力语言。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8.复习巩固,知识梳理。

师:老师好佩服我们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有语言天赋。老师也来分享下我的一句话。

生:踊跃发言,复习概括文段中心思想。

师:同学们很棒,今天这节课老师也收获很多。我们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搜索生活中有魅力的语言。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设计意图:回归文本,复习巩固,梳理知识,使学生能对课堂学习加以整合)。

9.课后作业:

搜集有魅力的语言,并赏析写小短文。

10.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文本。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碗水》教学设计

1.认识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方便和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了解“一碗水”的形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微妙。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实验用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水”,考虑讨论;括号里可以填上哪些词?

生自由说,出示课题,填入“碗”字。

2.生齐读课题,考虑: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可能说到环保、节约用水,可能说到课文内容……。

3.师述:在生活中,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在文人笔下,水不只是生命之源,更是欢乐之泉,是歌颂和赞美的对象。作家吴然就以水为主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作品,如《歌溪》《珍珠泉》《一碗水》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碗水”的神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朗读,检查纠正读错的字音。

3.认读生字词。

重点指导识记“粑、吱、芋”。

出示词语,指名读。

苔藓浸出石墩粑粑芋头吱吱地叫。

盛满透过蝴蝶蜜蜂擦嘴不紧不慢。

4.填空。

()的树林()的苔藓()的泉水。

()的沙地()的乳汁()的娃娃。

5.比一比,说说每组两个字的异同,再组词。(在说的过程中进行写字指导)。

透()锈()。

蝴()湖()。

蝶()碟()。

蜂()峰()。

擦()察()。

6.指导写字。“碗、透、蝴”分别是“宛、秀、胡”加偏旁组成的,“浸、歇”可与“侵、竭”比较识记,“蝴、蝶”都与昆虫有关。引导学生找到这些规律,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读课文,理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围绕这一眼泉水,你有什么问题?

2.读后交流。能解决的问题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小黑板上简单板书。(以下问题为理解的重点。)。

(1)这眼泉为什么被称为“一碗水”?

(2)这眼泉水给山里的人和动物带来了哪些欢乐?

(3)老人们为什么说它是一眼灵泉?

四、了解“一碗水”的形成。

1.出示课件:大自然多美呀!阳光透过密密的树林,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在密林深处、岩石缝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着。

指导看图,从图中找出这眼泉。

2.分明是一眼泉水,为什么叫它“一碗水”呢?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段。

3.出示第二自然段,读一读,讨论:你读出了“一碗水”的什么特点?

(1)小,只有一碗。

(2)一年到头总不干。

(3)总是满满的一碗,不浅下去,也不漫出来。

“漫”是什么意思?“既……也……”说明什么?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不紧不慢”说明什么?把“浸”换成“流”行吗?为什么?

再读体会。

4.太神奇了,真的有这样的泉水吗?

启发讨论,动手实验,分析原理。

5.小结: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光有观察还不够,必需深入考虑,大胆探究,才干发现大自然的微妙,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把自身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一碗透过浸歇息蝴蝶。

2.说说“一碗水”的特点。

3.读读自身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二、朗读感悟,解决问题。

(一)“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了哪些欢乐?

1.生自由读,找画相关段落。

2.学生汇报。

给人带来的欢乐:读第3节。

理解“歇息”的意思,认识“粑粑”“团饭”“芋头”。

从哪里看出我们对“一碗水”的喜欢?

读出我们对“一碗水”的喜欢、“一碗水”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学生汇报。

给动物带来的欢乐:读4—7节。

(1)有哪些动物来喝这甘甜的泉水?他们怎么喝的?(指导朗读5、6自然段)。

(2)还有动物来喝水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第4自然段,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b?第7自然段,“竹叶”“梅花”分别是谁的爪印?照样子把省略号的内容说一说。

(3)这些动物怎样喝水的呢?

b?指名说,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c?能把你喜欢的动物来“一碗水”边喝水的动作、样子扮演出来吗?

d?自由上台扮演,大家评价,谈感受。

e?指导将这局部内容写成作文片段。

(4)你在旁边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想怎么做?(不惊动,一起玩儿……)。

(二)为什么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

1.自由读课文,找到相关段落。

2.出示第8、9段。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评价,再读。

3.你喜欢的动物喝了一碗水后会怎样呢?

小猴子更聪明了。

小兔子跑得更快了。

小蜜蜂变得更勤劳了。

大象喝了会帮人们做更多的事情了。

4.除了森林里的动物,还有谁会喝到这一碗水,又会变得怎样呢?

旁边的植物喝了它的水,长得更茂密了。

村里的老人喝了它的水,身体更健康了。

5.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它是大山的乳汁吧?它真甜!

齐读。为什么说它是“大山的乳汁”?

填空:()的乳汁。

(甘美、甜美、甘甜……)。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指导朗读体会。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阅读拓展。

阅读欣赏吴然的《歌溪》与《珍珠泉》。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2.写作文片段:小动物来“一碗水”边喝水。

板书设计:

一碗水小、不干、不浅不漫。

灵泉小松鼠、山喜鹊……。

动听、机灵、聪明……神奇。

美妙。

备课参考。

吴然,原名吴兴然。1946年生,云南省宣威县人。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花集》《珍珠泉》《小鸟在歌唱》《一碗水》《我的小马》和评论集《儿童文学札记》等。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河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赏梅:播放梅花图片。

二、品梅:了解前人对梅的喜爱和赞誉。

三、读梅。

1、初读,扫清文字障碍。

2、再读,梳理文章脉络。

(1)请5位学生分别读五件事。

(2)思考: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4、品读: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练习感情朗读,并在文中简单作注解。交流。

第二课时。

一、引入:(3分钟)。

1、读课题;

2、思考从疑问开始。读了课题,你能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预设:魂是什么意思?梅花魂是什么?)。

3、小结: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围绕梅花魂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文章仅仅是写梅花吗?作者要通过梅花魂表达什么感情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表现梅花特点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

二、直奔主题,感悟“梅花魂”

1、学生自主学习。(3分钟)。

2、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注意发现学生观点的独特之处)(3分钟)。

3、引导分析:(这梅花,是我们……秉性才好。)(8分钟)。

(1)文章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谁能告诉我,“秉性”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说得很好,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2)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四个“愈”“三个”最“的排比句式,充分突出了梅花的品性。这就是梅花的灵魂所在。让我们把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灵魂读出来。)。

(3)中国人的秉性是什么?(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就象梅花的灵魂一样。)你知道中华民族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让我们通过读把中华民族的气节表现出来。)。

引导:祖父的一段话,道出了梅花的秉性,道出了中华民族的秉性,这秉性是不肯低头折节,这秉性是顶天立地(板书:顶天立地),来,让我们把这个词读一遍,再读一遍,读出中华民族的气势来。(带读两遍)。真棒,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4)外祖父说这段话仅仅是为了向我介绍梅花和中国人的秉性吗?

4、小结: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是因为梅花有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寄托着祖父对祖国无尽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他拳拳爱国之心。我们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好好感受感受外祖父的这种心情。

三、拓展迁移。

1、借梅花寄托思乡之情,这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情到深处,一草一物都能沟起人的相思。请同学们阅读拓展三里面的文章,想想这几篇文章和《梅花魂》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通过一些事物或事情表达作者的感情。)(读8分钟,交流2分钟)。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梅花,还了解了借物抒情的写法。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你觉得它代表了什么品格,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写8分钟,展示2分钟)。

板书设计:借物抒情。

梅花魂————思乡情爱国心。

顶天立地。

反思:这节课就课文教学来说,条理是比较清晰的,教学环节还算紧凑。从课题入手,抓住“什么是魂”“什么是梅花魂”“想通过梅花魂表达什么感情呢?”三个问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外祖父的一段话。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梅花特点的一段话,认真品读,看有什么发现。接着以“秉性”为切入口,通过理解秉性,进而理解什么是梅花的秉性,什么是中国人的秉性,理解外祖父说这段话的深意——表达思乡之情,爱国之心,教诲之意。最后回归课题,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水到渠成,前后呼应。

但从课堂情况来看,显得过于平淡。原因在于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准确,对梅花魂的把握不够深入,由此也就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而仅停留在泛泛的表象思考中。具体说来,用“顶天立地”概括梅花的品格并不十分准确,梅花品格更主要的是愈压愈强,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那为什么要用梅花比喻中华民族呢?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该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在梅花与中华民族秉性的结合上,应该引导得更细一些。如课前做好充分铺垫,课堂拓展阅读一些有梅花秉性的人的事迹等。

第二课时(修改)。

四、引入:(3分钟)。

1、读课题;

2、思考从疑问开始。读了课题,你能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预设:魂是什么意思?梅花魂是什么?)。

3、小结: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围绕梅花魂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文章仅仅是写梅花吗?作者要通过梅花魂表达什么感情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表现梅花特点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

五、直奔主题,感悟“梅花魂”

1、学生自主学习。(3分钟)。

2、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注意发现学生观点的独特之处)(3分钟)。

3、引导分析:(这梅花,是我们……秉性才好。)(4分钟)。

(5)秉性是什么意思?

(6)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

(7)从中能知道“魂”“梅花魂”指什么了吗?

4、重点探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比喻中华民族?”(10分钟)。

(2)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不肯低头折节”,说说你对“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理解,举例子说明。

(3)能发现两者的相通之处吗?

(5)小结:由此可见,只有梅花那种愈压愈强的品格,才能代表中华民族在逆境中绝不低头,越是在困境中越勇敢坚决顽强的精神。

5、那么,外祖父讲这段话仅仅是为了向我介绍梅花和中国人的秉性吗?(2分钟)。

六、拓展迁移。

1、借梅花寄托思乡之情,这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情到深处,一草一物都能沟起人的相思。请同学们阅读拓展三里面的文章,想想这几篇文章和《梅花魂》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通过一些事物或事情表达作者的感情。)(读8分钟,交流2分钟)。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梅花,还了解了借物抒情的写法。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你觉得它代表了什么品格,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5分钟)。

板书设计:

借物抒情。

梅花魂。

梅花中华民族。

愈压愈强顶天立地。

越是困境越顽强坚定。

思乡情爱国心。

小学四年级语文《五彩池》教学设计

1、了解五彩池池、水的特点,明白池水显示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词句上,要求学生理解生词意思,感受作者的语言美,理解比喻句的妙处,并试着为五彩池写一写导游词。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强烈情感。

《五彩池》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松潘县旅游时在藏龙山看到的五彩池的情景。全文以“听说、向往——亲身前往、目睹奇景——简介成因——赞叹人间瑶池”为思路,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课文语句优美,景色可人,充分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根据课文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强大优势,树立“大语文观”,突现创设情境、引导学习、讨论探究、合作互动、发展个性、拓展思维、情感升华的目的。指导学生在《走进五彩池》的专题站中搜集处理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合作学习、讨论探究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及相关知识点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摆好“教与学”的位置,指导学生学会电子汇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作成形式多样的电子作品。

学生和老师进行课前五彩池相关资料的收集,教师将资料进行筛选,制作成专题站《走进五彩池》。

一、激趣,导入。

1、大家看过《西游记》吗?那还记得西游记里讲过一座美丽的瑶池吗?

2、指名说说瑶池是什么样的?你想去瑶池吗?

3、老师今天就要带你们去瑶池看一看。

二、多媒体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五彩池》,欣赏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

2、欣赏完了美景,你有怎样的感受?(生:神奇、美丽板书:神奇美丽)。

3、有一位作者,他在游览完这美丽的景色后,被这神奇深深打动,写下了一篇文章,让一起看课文,板书《五彩池》。

4、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叙述顺序、写出了五彩池的哪些方面的神奇和美丽?

5、指名汇报。

三、借助网络,学习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

(一)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明其特点:

1、五彩池的这些神奇的美,你最渴望更加具体了解的是哪些方面?

2、分小组合作学习,利用《五彩池》网页,自主学习探讨,深入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3、做好准备,采用自己觉得最合适最能表现的方式,汇报关于五彩池的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可以描绘解说、可以朗读想象、可以引导大家欣赏画面、可以充当小导游介绍等等等等)。

4、五彩池群池子数量不仅多,而且形状各异、深浅不同、大小不一、色彩不同,你觉得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五彩池的形状、大小、色彩还会有哪些?小组内说说,在网站上画画、写写。

5、交流。

6、自由读读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想想怎样才能读出那种美。

7、指名读、齐读。

(二)究其原因:

1、五彩池为什么有这些神奇瑰丽的景象呢?

2、借助网页,分小组讨论学习。

3、小组派发言员汇报。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出示“地质成因”和“折光原理”网页进行小结)。

4、原来神奇而美丽的五彩池,是因为有造就这些神奇和美丽的独特原因。

5、齐读本段。再次感受其美丽与神奇。

四、运用资源,收拢全文,拓展升华。

2、为什么作者最后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其实不仅仅是五彩池,我们祖国幅员辽阔,还有许多风景神奇秀美的地方。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给我们介绍介绍?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欣赏网站上已有相关资源。

4、祖国大好河山,美景如画,你有什么感受?想法?

五、作业: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想了解的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了解,制作一份“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演示文稿,或者是学习交流主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河魂》教学设计

《黄河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写得十分富有气势,其中的四字词语用得很绝妙,读起来有震撼力。而且四年级孩子本身喜读、乐读,所以结合教材和学生自身特点,确定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评读赏析”中来感受黄河水动人心魄的力量,体会中华民族所向无敌的气概。

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些许遗憾。本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计所设定的目标,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由读的一般到习得了读和评的方法。再到最后自己能够激情洋溢的读,从而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情感。每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层次清楚,每一环节效果落实较好。比如开课录象的播放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奠定了必要的情感基础,然后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给了大家8分钟读书,占了35分钟课堂接近1/4的时间。但正因为有这8分钟的有效朗读、评价,才有了后面导学的顺利,目标的达成。因此,这8分钟的读是相当有必要、是明智的设计。当大家说完第3段,诵读第4段,没有给予过多的指导,而是将壶口瀑布画面又做了一次精彩回放,很好地渲染和烘托了朗读的气氛,学生趁势读的投入,读的激动,读出了真情实感。而为了给全体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机会,让每个人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学习第5自然段时,我则完全放手,把权力交给大家,互相评读。这样,作到了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当大家能够与作品及作者产生共鸣之时,我又趁势而问,为什么文章不以壶口瀑布为题,而却要以‘黄河魂’为题。学生通过联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水到渠成地有所领悟,壶口瀑布所体现的是整个黄河的魂魄,整个中华民族的魂魄。最后一环节,梳理收获,学生归纳总结得重点突出,可见教学目标落实的比较扎实,学有所得。

以上都是本课相对来说处理比较理想之处。但不尽人意之处也很突出。当刚开始有学生先选择第四自然段来朗读时,我借本段来指导学生获得评与读的方法。其间落实的不很到位,不够深入。尤其是老师满足于几个学生起来的评价,蜻蜓点水地一略而过,几个能言善辩的学生的表现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想法,使这种教学指导有流于形式之嫌。尽管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行为,但作为教师,课堂上一定得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可能地减少失误,使课堂教学的训练目标落实得扎实有效。我想这当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生:我积累了刘禹锡《浪淘沙》中的一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师:很好,背诵古诗词就应该像他这样,富有激情的,谁再来?

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师:这是出自李白的:

生:〈〈将进酒〉〉。

师:这些诗句无一不显示了黄河汹涌壮观的.气势。在滔滔的黄河沿线,还有着气势磅礴的全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那更是一道奇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作者一同来感受壶口瀑布的魅力与风采。(板书:壶口瀑布)。

师:上课之前,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关于壶口瀑布的录象?下面我们就先睹为快。(播放课件:壶口瀑布录象)。

师:看了这段录象之后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壶口瀑布气势磅礴。

师:这个四字词语用的非常好。

生:我觉得壶口瀑布果然是铺天盖地滚滚而来。

师:哦,你善于用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相当不错。

生:我觉得当千万吨黄河水从壶口瀑布流下的时候,那种感觉如千军万马奔腾一般。

师:棒极了!

生:我觉得中国有这样的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我们应该为它而感到骄傲。

师:棒极了,我想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共同的一种骄傲。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又是写了壶口瀑布的什么呢?(学生默读)。

---------------------------。

师:想好的同学你就可以举手说。

生:这篇文章写出了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的景象和壶口瀑布的样子。

师:很好,谁再来说一遍。

生:这篇文章写出了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的景象和壶口瀑布的样子。

师: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一次地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一下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场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然后在小组内评读赏析。(自学8分钟)。

师:读到这,可以吗?

生:可以了。

师:你站起来读的时候声音大一点。谁愿意先读?

师:大家要听好,想一想他读的怎么样,一会你来评读。

生:放眼北望,只见……咆哮而来。

师:读到这儿,你有想法吗?

生:我觉得他读的不是很好,大家看,这一段有一个四字词语:铺天盖地,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铺天盖地,把天地都给铺盖了,不留一点缝隙。可见当时多么汹涌澎湃,惊天动地,而他读的非常平淡。

师:没有突出来这一点,那么你能来读一下?

生:读文。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磷巨龙。

师:怎么样?

生:我要补充一下,张牙舞爪也要重读。

师:因为这也是一个四字词语,突出了黄河的气势。读的很有气魄,谁还能再读一下?

生: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的,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磷巨龙。

师:有没有“的”?没有,而且还有一点点小的遗憾是什么,

生:因为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后面是一个逗。

小学四年级语文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课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本班学生比较喜欢朗读,特别擅长将自己变成课文中的角色去读、去悟。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的好文章。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能够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明白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年轻人自尊的高尚品质,并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4、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能力。

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

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相机点拨指导。

1、小组从下列汇报方式中选择一种作好交流准备:《出示课件》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b、排练课本剧,并演一演。

c、进行模拟采访。(提示:可采访“哈默”,也可采访“杰克逊大叔”。)

d、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汇报学习情况,师生简单评议。

3、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

课件显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谈。请学生谈一谈对尊严的理解,并讲一件亲身经历过的与尊严有关的小事情。

2、读。出示有关尊严的格言,请学生读一读。

3、编。学生自编关于尊严的格言。

4、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关于尊严的格言,认真书写,贴于自己的书桌前。

大叔:善良朴实送食物先吃再干要求捶背请求留下

脸色苍白

哈默:要求干活先干再吃干完吃饭答应留下

骨瘦如柴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口号与孜孜以求的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那么,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特点:

第一个环节,利用课件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目睹并感受逃难人的境况,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由此,同学们的小手已高举如林,个个都想一吐为快,教师因此引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敢读敢说,踊跃表现自我,在交流中提高自我。

第三环节,皆在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的点拨指导,重在发挥好教师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挖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四环节,意在开放课堂,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尊重学生个体的自我体验,自我感受,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会自尊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充分地进行合作,充分地展示自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五环节的设计皆在通过“谈—读—编—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尊严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当然,在整堂课中,免不了有些突略,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地突破。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时期,身体尚未定型,发育尚未完善,心理尚未成熟,因此把技能教学融入游戏中是有效的教学途径。投准与游戏,是教会学生肩上屈肘、正确挥臂的投掷方法;培养学生目测力、准确性和时空感;全面提高学生投掷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进取向上、活泼愉快的心理素质。将投掷与游戏融为一体,整课利用纸的功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场地、器材功能作用,即经济又安全。通过采用掷纸飞机、投掷纸球、纸球投准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投掷教学,在游戏教学中渗透技能教学,教会学生投掷的正确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的投掷活动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投掷游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目测力、投准的能力和时空感,同时进一步巩固正面肩上屈肘的正确投掷方法,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

2、通过一系列投准游戏培养学生对投掷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在投掷活动中养成守纪律、听指挥和活泼有序活动的良好品质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投掷的准确性;正面肩上屈肘的正确投掷方法。难点:投掷时全身的协调用力。教学过程:

一、情绪提升、积极热身。

1、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报告到场情况。

3、原地三面转法。二、掌握机能、发展体能。

1、绕场慢跑两圈:

2、准备操,各关节的活动。

3、游戏要点和规则学。

4、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分组游戏。

5、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观摩、指正。

6、集体评议比赛情况。

7、各组推选两名选手进行表演,给全班学生树立榜样。

三、

学会评价、全面提高。

1、整理放松。小结本课,在本课教学中,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练习中,未能对投掷的挥臂动作做具体要求,导致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一味追求投准而忽略了肩上屈肘和用力挥臂的动作技术的现象,但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以及适时恰当的点评与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也能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投掷技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师生再见。

小学四年级语文《荒岛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体会了解鲁宾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鲁宾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他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对课文进行阅读,体会主人公形象特点,学习他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取、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卡片。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都有所增强,感知能力得到发展,能初步看到问题的实质,并已学习运用、演绎、类化的思维方法。能通过有效阅读文本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理念:

本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文中的“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课文以日记的形式反映了最初鲁滨孙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的故事。纵观全文,文章属“日记体”,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前三个月荒岛生活的事件,篇幅较长,行文较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容易提炼内容,理清层次,这需要掌握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图像化”是一种很实用的阅读策略,其中利用表格梳理、提取、归纳信息是很适用于本文的一种方法。学生在从前的学习过程中曾初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图像法,本课重在学习并尝试运用。提炼出主要事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要准确概括、归纳却有一定的难度。

方法策略:

以“图像化”策略为主,朗读法、讨论法、谈话法为辅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遇到下面几种情况,你会有什么感受?”外面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你独自在家时??;漆黑的夜晚,你需要一个人回家时??;当学习遇到难题时??;从而引出当独自处在荒无人烟的小岛时,我们会感到无助绝望,而鲁滨孙却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图像化”阅读感悟。

1、回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完成三个表格,感悟课文。

4、表达想法,深入感悟。

通过朗读感悟,你认为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回到情境,学习人物品质。

再次出示导入环节中的几个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现在你会怎样做?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去战胜困难的品质。

(四)、总结拓展。

通过总结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