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谁提出的

这是( )的课程组织方式。2.c直线式课程指的是将课程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直线推进,不重复地进行排列。

一、单选题

1.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2.苏联教学论专家赞科夫主张,教师所讲的内容,只要学生懂了就可以往下讲,不要原地踏步。这是( )的课程组织方式。

a.逻辑顺序

b.心理顺序

c.直线式

d.螺旋式

3.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 )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婴儿吃奶

c.眨眼反射

d.谈虎色变

4.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们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开始于( )

a.羞耻感

b.内疚感

c.勤奋感

d.孤独感

5.在课程结束时,教师通过班级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结课。这属于( )

a.比较结课

b.活动结课

c.悬念结课

d.拓展延伸结课

二、判断题

1.“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说的是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 )

2.叙事研究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 )

3.构造主义学派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在研究方法上,他们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 )

4.最佳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高于现有水平),同时又在最近发展区内,在这个区间内提供恰当的帮助,学生就能发挥其潜能提升到潜在发展水平。( )

5.孔子提出了“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道德修养方法。(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c【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c【解析】直线式课程指的是将课程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直线推进,不重复地进行排列。赞科夫是直线式课程组织方式的倡导者。

3.d【解析】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

4.c【解析】在6~11岁这个年龄阶段,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人们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开始于此。

5.b【解析】活动结课是指教师采用讨论、实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结课的方法。

二、判断题

1.√【解析】题干中的“拙”和“笨”体现的是智力因素,而“勤”和“先飞”则体现了非智力因素,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

2.×【解析】教育叙事研究并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

3.√【解析】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

4.√【解析】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最佳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高于现有水平),同时又在最近发展区内,在这个区间内提供恰当的帮助,学生就能发挥其潜能提升到潜在发展水平。

5.×【解析】“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是孟子提出的。